当前位置: |
弥补项目管控短板 提升经营创效能力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综述
    发布日期:2014-09-04
□郑爱香
中国二十二冶三公司深刻剖析自身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客观条件、主观因素,围绕在新的形势、环境和条件下化解瓶颈,通过强化内部管控、优化管理模式、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高项目经营创效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三公司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建项目全部实现盈利,生产经营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首先,三公司完善经营机制,制定原则和标准,多角度分析项目风险,明确什么样的标可投,什么样的标不投,什么样的工程能干,什么样的工程不干,把好效益源头关。制定投标策略,对编标项目进行了解,对所在地的工、料、机市场进行前瞻性分析,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增加项目效益。 同时,三公司统筹利用有效的运力资源,把在建项目作为发挥营销正能量的关键,坚持以现场保市场的方针,抓好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提高项目履约能力,打造品牌工程,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增强三公司在区域市场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获取后续合同份额,保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三公司金融大厦项目、铁路楼住宅小区改造项目、北满特钢项目全部实现了以现场保市场。 加强施工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在施工合同签订前,三公司首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合同评审,评审结果经主管领导会签后,由市场部在合同谈判时据理力争,对未能争取的条款以书面形式转给项目部,作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严格防范的重点。施工合同签订后,组织机关相关部门对项目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全面深入的了解,清楚自己项目的盈利点和风险点,及时做好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化解项目经营风险。 项目策划是干好一项工程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三公司注重强化项目策划管理,由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结合合同、图纸及现场施工条件,充分分析各方面因素,编制有针对性、指导性的项目策划书,对工程进行事先指导和过程控制。新开工程的项目策划尤其着力做好成本策划,注重前瞻性,预为先、算为纲,重点突出风险与索赔、劳动力需求、分包管理、材料消耗、机械配置、非实体费用控制、资金流等方面,做好成本策划的执行与动态调整。 三公司以施工合同和施组为核心,建立成本目标体系,不断强化和完善成本过程控制。加强采购、租赁管理,强化采购、验收、使用各环节的有效监督,堵塞漏洞;优化施工方案,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对于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方案,采取相关人员集中研究,对方案进行经济对比和优化,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加强审计工作,通过项目过程审计、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和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手段,建立过程监督防线,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项目经营风险。 加大预算工作管理力度,推行预算人员集中管理。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确定预算人员,对不胜任预算岗位的进行转岗或解聘。将预算人员集中管理,项目蓝图预算由公司预算管理部门统一完成,对甲方和协力队伍的结算由项目部配合公司完成,彻底改变了预算、结算不及时、不真实而产生的项目部先干后算、跑冒滴漏又不知盈亏的混乱局面。 规范物资设备管理,实行大宗材料和设备集中采购。三公司加大物资设备管理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和阳光采购,大宗物资、主要材料由公司统一招标采购,不适合集中采购的材料设备委托项目部进行背靠背询价采购。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共享材料采购及材料询价资料的信息,增加采购透明度,实现边远地区项目采购成本的远程监控。针对项目合同文本及内容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制定了统一的周转材料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各专项合同文本,增加了商品混凝土采购合同标准范本,同时编写了合同内容填写说明,规范了采购、租赁工作的管理。 整合分包资源,搭建分包资源平台,规范分包队伍管理。三公司坚持选择有资质、有信誉、有实力的协力队伍作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一是加强分包准入管理,对协力队伍进行信誉评价,重点培养和扶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诚信可靠、履约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二是规范分包合同签订流程,杜绝队伍进场合同未签现象。三是在分包合同中增加对分包队伍自带材料、设备和项目资料整理的管理条款,进行有效约束。四是对工程履约金,安全、质量保证金不按合同执行现象,在分包合同中约定用工程款抵扣保证金。五是对分包队伍支付工程款实行项目审批程序,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具有一票否决权。三公司颁发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分包队伍管理各项台帐,加强分包队伍作业层考勤管理和工资发放监管。 完善项目用人机制,实行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三公司改变管理思路,科学合理的调整项目人员结构,实行项目经理竞聘制,推行项目人员一专多能一岗多职,培养和配备复合型人才,制定高效精干、分工明确、协调有力、责任到人的项目人员岗位责任制,以此作为项目创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分别制定了各系统管理人员业务考核办法、项目部人员考核办法和项目部绩效考核办法,对项目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发放的主要依据。
三公司在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遵循“严、细、实”三条准则,从“严”管理,从“细”把关,从“实”入手,弥补项目管控短板,提升了经营创效能力。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