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勇

 

专业户,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活跃在国人心中的代名词,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推动生产的协作和联合,加速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现如今,在荆楚大地上,一支有文化、有技艺、善经营、懂管理、能整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施工队伍——中国十九冶集团,也获得了该殊荣,其在武钢系列冷轧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认可和肯定,为武钢迈向国际化冷轧生产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被武钢人喻为“冷轧建设专业户”。

从2002年9月开始,中国十九冶集团参与了武钢一冷轧、二冷轧、三冷轧、四冷轧的建设。在一千多十九冶人的奋力拼搏下,各项工程项目迅速竣工达产,其生产线采用的全数字交流传动装置、立式炉、立式活套、镀锌线、镀锡线等工艺、技术、设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填补了华中地区冷轧连退的空白,为武钢集团抢占国内冷轧市场增添了拳头产品,创造了先机。

2002年9月,武钢一冷轧电工钢连续退火机组工程开工。

这是武钢改制后投资的重大项目,也是中国十九冶集团第一次与武钢合作施工由国外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管理人员经过十天的跋山涉水一份涵盖了施工现场地质、气候、水文调查,周边交通、资源、人文情况和总体安排、阶段安排、劳务季度计划以及重点、难点分析控制的调查报告却出炉了。

根据该施工调查报告,项目部一班人及参建员工在管理、技术和施工方面因地制宜,勇于探索,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扛过了风寒锐利的严冬,穿越了春雨连绵的雨季,打牢基础,建造厂房,安装设备,员工培训,形象宣传,市场培育同时展开,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捷报频传,为中国十九冶集团承接后续的武钢二冷轧、三冷轧、四冷轧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十九冶集团参与了较多的冷轧工程的主线的建设,锻炼了一大批冷轧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004年至2010年,武钢连续退火、彩涂及3号包装线工程及三冷轧连退镀锌工程陆续开建。

这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最大的冷轧生产线,也是武钢最大的两条立式退火炉冷轧生产线,目前在国内汽车板生产线中处于先进水平。这两条生产线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其中二冷轧厂房最大跨距27米、高度45米、年产量99万吨;三冷轧厂房最大跨距47米、高度45米(镀锌塔高度为67m),连退机组的年产量60万吨,镀锌机组的年产量为40万吨。

工程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土方开挖外运和基础垫层施工。在桩基工程全部完成后,基础土方随后开挖,由于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每年有三个月的梅雨期,碰巧都是处于土方开挖阶段。为确保迅速完成土方开挖,进入基础承台及上部结构施工,项目组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制定雨季土方施工方案。由于每天午后开始下雨,每天上午修复好的施工便道经过短暂的几小时施工又再次遭到破坏,这种雨季环境下,按正常施工方案,土方工程是无法施工的。为此,项目组积极配合土方分包单位,修复土方施工临时便道,基坑便道采用项目组自制的预制混凝土板铺设,场地便道采用破碎的桩头混凝土块和块石铺设,每天早晨清理修复因车辆碾压和大雨的冲刷而造成的破坏道路,以便车辆通行并减少泥土带出对市政道路的污染。为避免雨水对地基的破坏,土方作业采取分片作业,将整个基础分为若干个小块,逐块完成,每块土方完成后,随后及时清理基槽,并做好防雨措施,在地基处理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垫层,最后破桩头。就这样,每天在雨中与老天较量,土方机械挖完后,迅速完成人工清槽和垫层施工。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土方施工的及时完成,为设备安装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紧随着的设备安装面临着设备进场不配套、严重滞后,外文图纸转换耗费大量时间,主要材料受资金影响,不能按时供货;外协队伍中途“散火”,处理中外设备质量返工多等诸多困难。连退线炉体安装是关系到整个施工完成的关键,由于是引进技术所有的施工图全部都是外文,为解决语言障碍,施工人员和两名英语翻译密切配合,查字典、请教外籍专家,硬是克服了文字障碍。紧接着钢结构框架施工的二次转换图很快便同施工人员见面,经过备料、加工、涂装到安装等,全过程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由于炉体的结构较为庞大(150m×27m×18m),且在空间仅27米宽的厂房内进行安装,场地十分狭小,如何有效的利用空间,有序地组织材料构件进场?其现场的安装进度的协调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度的保证。为保安装进度,项目部每天组织协调会,合理制定周计划、日计划,协调安装与加工的进度,要求材料部门随时摸清加工进度及安装进度,保证供应,设备部门密切配合,施工人员三班作业,24小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连退炉子的安装工作按期完成,保证了主线网络计划,实现10天烘炉成功的国内新纪录,受到了外方、甲方、监理的赞扬。

2012年9月10日,武钢四冷轧工程开始施工。

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了连退线和镀锡线,这是具备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是武钢“十二五”规划中最具份量的核心工程项目。该工程由武钢与日本钢铁巨头新日铁共同投资18.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镀锡板40万吨,是目前国内除宝钢外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由于有相当丰富的施工经验,武钢四冷轧镀锡、连退设备基础按“先深后浅”的原则分段组织施工,入口段设备基础、出口段设备基础、平整机设备基础、出入口活套等较深的设备基础先施工,其它设备基础只要具备条件就要及时上场。在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区域进行地坪施工,同时根据此项目建设规模并在厂区设置大临区域,各种材料及时收发,现场施工人员与施工现场相隔十米,并与公司自建一座的120m/h商砼搅拌站和与其相配套的实验室密切配合,及时将混凝土送抵现场,比原定计划提前36天完成。

正当大家为土建项目节省了施工时间欢欣鼓舞时,退火炉和管道的安装如同“拦路虎”造成了重大的施工难点,该工程工艺钢结构安装主要集中在退火炉炉体部分,出、入口活套、清洗段等。

面对困难,十九冶人没有被吓倒!在安装的高峰期,中国十九冶集团副总经理杜正华、总经理助理周彬辉亲自上阵,临场指挥三个月,针对安装垂直作业多,场地狭窄的特点,将施工区域的布置形式分为一跨两线,将材料和设备进场进行分开摆放,专人负责。虽然全线的机械设备总量约9300吨,但大多数设备进场时间集中在2013年的4、5、6月,且心脏设备光整机是6月底才进场,时间紧迫;设备安装量、电缆敷设量如此之大,而每一台件设备安装质量均由外方专家负责验收,由于设备加工精度有限(国产一重加工)但外方专家要求安装质量达到德国DIN标准,技术要求极高,面对严峻挑战,项目部每天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研究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检测元件的安装是个关键,总数量达1046个,每个设备上的检测元件较多,且各位置及功能型号不同,安装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单机试车的关键,为保证安装的检测元件正确、不丢失,抽调专人负责管理,组织查寻图纸,与专家配合安装,做到有条不絮,保证了检测元件安装的顺利进行,确保了单机调试。

液压管道对连退线来说是贯穿于全线的重要环节,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及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进度、质量,为此,项目部派专人具体的落实安排及早做好准备且在进度上合理安排,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及网络,从备料、酸洗、制安、冲洗、注油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从2013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到9月全线3万米管道施工完毕,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了施工质量,为调试赢得了时间。

2014年9月5日,武钢四冷轧工程竣工交付甲方,奠定了十九冶人从事冷轧施工“专业户”的地位。

在承建武钢系列冷轧项目中,中国十九冶集团先后参与施工生产机组包括酸洗-轧机联合机组、连续退火机组、热镀锌机组、镀锡线机组、重卷检查、重卷分卷,2条包装线和配套公辅设施等5条生产线,建筑达到面积1520000平方米,钢筋砼浇注180000立方米,钢结构制安60000吨,设备安装42000吨,电缆2160000米。其工艺装备先进,主要生产国内一流的汽车用板、家电用板、食品饮料罐、罐头、油漆等金属包装行业,均达到了国内领先。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1座,冶金行业优质工程3项,湖北省优质工程5项,武钢优质工程12项,安全标准化工地2个。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