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南方:用品质铸就品牌基石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纪实
    发布日期:2011-06-08
2007年,捧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年,斩获1项国家优秀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 2009年,取得2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连续斩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工程管理最高奖项,这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企业界并不多见,这家在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评选和全国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排序中一直位居前10名的科技型工程公司,曾以湖北省优秀企业、湖北省科技创新明星企业、湖北经济建设领军企业、全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等形象展露在世人面前,成为湖北省企业界耀眼夺目的科技品牌,2011年5月获得湖北省第二届长江质量奖提名奖。 中冶南方项明武董事长认为:品质与品牌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品质达到一定高度,品牌自然水到渠成。作为广受行业和地方关注的知名品牌,支撑中冶南方品牌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自持之以恒的品质追求。 为培养全员的高品质素养,中冶南方注重以责任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引导和文化铺垫,让员工对品质的追求由被动管理演化为自觉行动;为完善品质管控系统,中冶南方注重构筑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流程,强化源头策划和过程监控,从单一设计质量管理延展到全企业、全过程、全员性、全指标的品质行动;为实现闭环良性循环管理,中冶南方注重监控与改进并举,形成全新的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提升机制,实现从单纯质量管理到以品质创品牌的跨越。
责任与品质:企业文化核心所在
在中冶南方文化理念中,“缺陷源自缺乏知识和漫不经心”这一质量观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长期搏击于工程建设第一线,中冶南方人深知,质量不仅是一种标准或一种技术,就本质而言更是一种责任,即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责任,以及每位员工对自身工作品质的责任。 卓越的品质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源自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心和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项明武董事长深知,必须高瞻远瞩,打造以责任和品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能让中冶南方品牌基业长青。 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不足,是产生缺陷的重要外因。为了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快速提升全员素质,自2005年起中冶南方成立教育培训学院,架起一个部门间的、专业间的、项目间的、员工间的甚至是与外界的相互培训与学习的新机制,力求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工作与学习的交织中达到积累知识、共享成果、交流经验的目的,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郁氛围。 依托教育培训对知识、创新的本质追求,中冶南方推动全公司员工争创一流、博取第一,以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把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水平带到了一个全新境界。 缺乏责任心而造成的散漫和随意,是产生缺陷的根本内因。责任意识的培养非朝夕能为,需要文化的潜移默化引导。 中冶南方以“受人尊敬 员工自豪 国际一流”为愿景,依托“超越客户期望、提升员工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构建起以市场、顾客和员工为关注焦点的企业文化。 为培养员工对文化的认知,以文化活动提升责任意识,中冶南方建立企业文化三级责任体系,构筑多元立体的企业文化展示平台(文化展厅、宣传画册、专题片、VI形象展示等),并通过公司文化理念大讨论、企业文化英语竞赛、文化故事征集、部门企业文化风采展、电子板报等活动,增强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强烈使命。 在绩效管理与考核浸润文化元素,力求从制度上规范、物质上引导、精神上鼓励,建立与岗系相对应的多元化薪资结构,把薪酬设置与个人岗位责任、业绩考核指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层面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从表层管理走向深层疏导,从刚性指令过渡到具有人性化的系统管理,有助于增强员工对岗位的认同,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激情。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文化的渗透打碎了禁锢思想的枷锁,激发出全体员工追求品质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赋予品牌巨大的隐性资本,让中冶南方品牌不仅成为一种商业符号,更成为企业“优质、高效、创新、进取”这一责任文化的代名词,增加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多角度、全方位提升了中冶南方的品牌魅力和市场影响力。制度与流程:实现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没有品质不可能有品牌,以产品质量形式呈现的品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发展命脉。 在单一工厂设计时代,中冶南方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是设计图纸,如今,随着项目管理模式向EPC、EP、BT、BOT、BOO等领域延展,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交付机制演变成工程交付,必然要求将设计、制造与施工等环节有机结合,以达到高品质且简洁、高效管理的目标。 产品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基于这一认识,中冶南方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移,由从事后补救延伸到前期策划和过程监控环节,在不断完善QHSE管理体系文件和《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基础上,相继颁布了《质量在线控制管理办法》、《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总承包现场管理规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设计资料审核、提交及成品文件电子签名的规定》等制度,建立了研发管理、业务建设立项与评审、质量在线管理、工程创优管理、集中采购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搭建起以研发管理和成果推广为核心的研发创新平台,以《项目管理体系文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平台,以BUZZSAW协同作业和REVIT三维协同为轴心的设计协同平台,以质量在线管理和工程创优为支撑的质量管控平台,以供货商管理为重点的集中采购平台等,形成权责分明、方向明确、激励到位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提升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力,中冶南方强化“设计”优势资源的作用,通过设计与采购的融合,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质量;借助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凭借对项目整体工艺的把握和对系统的熟悉,强化现场指导,保证试车的顺利,让质量管理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发挥作用。 在过程监管中,中冶南方构筑起多层立体的质量监管体系,如质量在线管理、工程创优管理的工作系统,工程复查与回访、质量调查、质量督察与分析、“质量月”等形式多样的质量活动,将质量管理职能延展并纳入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前期策划、过程控制与检查回访的结合,设计产品质量与工作过程质量的结合,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持续降低并控制质量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工程建设整体水平。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实施管理,中冶南方推行ERP、OA、P6、BUZZSAW、三维软件应用,ERP系统将所有信息纳入统一的数据库集中管理,实现对企业物资(物流)、人力(人流)、财务(财流)、信息(信息流)进行集成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P6软件实现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计划、进度、费用控制进行适时监控、分析和管理,实现项目进度、成本、计划、质量等精细化管理目标;BUZZSAW协同作业变“以人为核心的协作”为“以数据为核心的协作”,实现设计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三维协同整合了多专业三维设计,大大降低专业间设计碰撞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品质。 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资源综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解决方案,让中冶南方“大质量”管理理念真正得以落地,不仅能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同时将全员的工作过程质量纳入到管理范畴,通过过程印迹为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改进与提高: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优良在于企业的持续改进。中冶南方的持续改进包含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对质量问题的纠正;二是生产经营方方面面的不断完善。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中冶南方注重过程的持续改进,通过QHSE管理体系认证,实施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每年组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外部监督审核,每季度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出现偏差及时纠正。 强化“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中冶南方把有限资源集中到顾客最看重的工作领域,围绕顾客与市场开展绩效改进活动。一方面,按照品牌和顾客群开展调研,为分层、分流和差异化服务提供依据,借助测量分析找出服务短板,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经常性地研究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及服务传递与顾客期望间的差距,找准顾客关注点,采取改善措施;第三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以新产品、新技术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中冶南方开展围绕目标实现的改进活动,依据绩效目标监督、反馈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行动计划,不断改进企业绩效;控股股东每年依据合同、收入、利润、研发成果及投入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敦促改进;以平衡计分卡方式进行部门考核评价,通过部门绩效改进企业绩效;比照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严格控制投资和质量,为顾客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持续改进永无止境。中冶南方以永恒的、突破性管理变革,逐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让企业始终在更高目标水平下快速、健康发展。品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和高度,必然会形成品牌,品牌是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决策者的耐心与眼光,需要执行者的创新与努力,更需要在市场中不断打磨和雕塑。如今,中冶南方仍然在“打造品牌、推介品牌、提升品牌”的成长道路积极探索,以一种变革的姿态突破道道藩篱,用品质的主旋律唱响品牌建设的辉煌乐章。 (中冶南方 小 雨)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