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源头治理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
———记宝钢钢渣综合开发利用的有益实践
    发布日期:2011-05-30
编者按: 钢渣固废资源的工业处理与全方位开发利用,是关系到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宝钢明确提出了实施生态化、低碳化的环境经营战略,引领我国钢铁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冶宝钢技术聚焦资源化利用、聚焦工业园建设、聚焦利用标准化,不断探索钢渣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钢铁服务企业的做法值得肯定与借鉴。
多年来,中冶集团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服务宝钢的同时,认真落实宝钢环境经营理念,聚焦综合利用产业化、工业园建设以及技术标准化,为宝钢钢渣综合利用作出了贡献。 聚焦资源化利用 针对钢渣处理与利用这一冶金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多年来,中冶宝钢坚持“源头治理、化害为利、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对宝钢钢渣特性的研究和开发,探索了多途径利用的新模式。 1996年,在宝钢科协的支持下,中冶宝钢会同宝钢股份炼钢厂发起成立了宝钢科协钢渣研究学会,设立了渣研中心,专门从事钢渣研究与开发利用。通过每年召开渣研年会,确定渣研任务目标。进入新世纪后,中冶宝钢成立了钢渣综合开发利用公司,成功开发出钢渣微粉、钢渣型砂综合利用新产品,并自主创新短流程磨细新工艺,自创工业化产线,为钢渣变废为宝创造了条件。中冶宝钢还加大钢渣型砂研发,并先后向10多家船舶制造和修理厂、磨料厂推广应用。
2006年,中冶宝钢成功获得财政部《综合利用新技术》项目资助200万元。2008年,《宝钢钢渣在混凝土中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10年,中冶宝钢获上海市综合利用十佳企业等殊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中冶宝钢在钢渣综合利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该公司钢渣开发利用工作纳入了宝钢循环经济轨道。 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中冶宝钢的钢渣处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去年,实现了钢渣返烧结35万吨、冶金渣返炼钢12万吨的历史新高。中冶宝钢还协同宝钢股份炼钢厂瞄准全球渣处理样板工程目标,创新钢渣处理渣不落地清洁生产线,为宝钢渣处理滚筒化与渣不落地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冶宝钢研制成功的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分别在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上海世博会VIP游泳池配套工程和江桥商住大楼等各类市政道路、厂房基础和大型仓储地坪等建筑工程中应用。特别是宝钢的生态型钢渣混凝土,产品不但具有抗折、耐磨性好等整体稳定性抗压优势,而且可保持良好的透水、透气功能,是公认的能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型混凝土,走出了一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绿色利用创新之路。
建设工业园区
经过多年的摸索,宝钢钢渣处理已由早期的原始粗放型方式,逐步发展到如今具有一定规模,并拥有众多产品的产业。如何更好地利用冶金固废,使之进一步为宝钢和社会服务,是中冶宝钢思考的核心课题。 由于运输和能源对固废利用业务成本影响较大,一方面,大部分业务受物流半径制约,只能在钢厂周围区域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钢企越来越重视固废的处置利用。 为了走出一条钢渣处理产业化之路,中冶宝钢在宝钢的支持下,将现有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聚集于一起,创建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工业园实施一年来,努力做大钢渣微粉、钢渣型砂、透水混凝土、钢渣重混凝土等四大核心业务,做优短流程渣处理资源化、专业化运行管理生产服务,做精冶金渣环保装备工程专业化品牌,形成具环保示范能力的绿色利用、绿色处理、绿色制造的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工业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年可减少CO2排放10万吨,节约标煤11.4万吨,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钢渣微粉、特种型砂和钢渣混凝土制品,以及冶金渣研发中心大楼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在按“零排放”目标要求,争创国家级钢渣利用示范基地。 制订行业标准 多年的实践,使中冶宝钢认识到,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有产品,还要有技术,更要有标准,这才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中,中冶宝钢形成了冶金渣返炼钢、微粉短流程工艺、钢渣大理石、透水混凝土、重混凝土、冶金磨料、建筑耐磨剂等绿色利用的自主知识产权52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钢渣混凝土项目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中冶宝钢在钢渣处理和产品研发中,持续摸索,不断把技术固化为标准,在钢渣处理与综合利用领域形成较强的专业技术实力。先后主导或参与编制的国家、上海和行业标准2项,已在冶金钢渣的全流程处理、返生产利用与钢渣新型建材产品、非金属磨料等市场领域初步形成综合而系统的技术优势。同时,中冶宝钢渣研中心与建科院、市政院、船舶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西安建科等众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今,中冶宝钢建立了多层次、全范围的产品利用标准体系,为实现钢渣集成处理和产业化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共有标准14项,其中《高强、高透水钢渣透水混凝土》等上海市企业级标准10项,《钢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等上海市地方级标准3项,《钢渣特种型砂非金属磨料》被推荐为国家标准,在编的钢渣特种混凝土等地方标准2项,为钢渣产业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罗耀华 张志发)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