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实久2006,美好愿景从这里升腾

□ 李 铁   周 萍

 

 

2006,中国十九冶带着南征北战的风尘,载着生命熔铸的辉煌,和着鲜花和掌声欢庆了40华诞;2006,中冶实久承载着十九冶40年创造的奇迹和威名,高扬西部铁军“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大旗诞生;2006,中冶实久拓展市场、调整结构、三次创业,企业总产值、市场营销双双突破30亿元大关;2006,中冶实久长富久安的美好愿景从这里升腾!

 

40年大庆——传承“铁军魂”

 

  1966年6月1日,十九冶诞生了。从这一天开始,十九冶人怀着对党中央、毛主席争光的激情,肩负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头顶烈日,脚踏荒原,“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第一个八年,在2.5平方公里狭小区间,建成“象牙微雕”,为祖国奉献了一座宏伟的攀枝花钢城,十九冶人经历了“一次创业”。从1974年开始,十九冶“出山入海,二次创业”,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东进重庆、武汉、上海,南下昆明、广州、湖南,北上成都,顽强开辟和扩大了新市场。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建立了沿长江“一江八点”施工基地和靠拢大城市、靠拢大钢厂有利的市场格局。2003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职工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不到三年的时间,营业收入实现了翻番,由2003年的14亿元飚升为2005年的30亿元,结束了多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盈利。

2006年6月1日,把辉煌献给了我国钢铁事业,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十九冶人迎来40华诞。

十九冶的40年,是十九冶人战天斗地,不断艰苦创业的40年;团结奋斗,不断战胜困难的40年;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发展的40年;自强不息,不断做强做大的40年;坚持铁军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40年。

为了总结40年辉煌,传承铁军文化,创造美好未来,建设公司开展了“中国十九冶,辉煌40年” 系列厂庆活动。厂庆活动以总结成功经验,传承优秀文化,发扬铁军精神,激励职工斗志,凝聚员工思想为宗旨,本着热烈节俭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出版书、画册,制作电视片;隆重召开了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全公司上下迅速掀起抓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异的业绩迎接40年大庆的热潮。

4月1日,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铁军健儿千里迢迢回到大本营,参加十九冶第十三届运动会。本届运动会是在停办了十四年之后举行的规模空前的一届运动会。共有21个代表队21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十个大项28个小项的比赛。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赛出了竞技水平,赛出了道德风尚,赛出了个性风采,赛出了团结友谊,充分展示了“西部铁军”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争第一的不屈精神。

编辑出版、制作了《铿锵的脚步——十九冶四十年发展史》、《铁军行——中国十九冶工程建设实录》、《辉煌四十年——十九冶成立40周年纪念画册》和电视专题片《铁军之歌》,这些书籍和电视片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典型事例展现了十九冶40年三次创业的艰难历程和十九冶人战天斗地、永攀高峰的豪情壮举,较完整地留下了十九冶40年的精神财富。同时,公司还组织了系列文章在《中国冶金报》、《四川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攀枝花日报》、《中冶周报》等省内外媒体上刊载,集中宣传十九冶四十年的业绩。《十九冶报》在6月2日编辑出版了以6月1日的庆祝大会和庆祝活动为主要内容的40年纪念特刊。

与此同时,公司挤出资金,相继建成大花地广场、长富久安广场、职工医院广场等,为职工增添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发了东风景秀小区,为职工提供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机械厂职工18年的煤气问题,使372户职工用上了便捷的煤气。

2006年6月1日,攀枝花宾馆彩旗飘扬,彩球飞舞,十九冶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冶集团歌——《奉献辉煌》中拉开了帷幕。

老领导来了,省、市、集团领导来了,攀钢、各大设计院领导来了,各界老朋友、新朋友来了,他们赞扬十九冶精神,他们钦佩十九冶的发展,他们高度地评价了十九冶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和铁军的品质。

与此同时,十九冶广大职工奋力拼搏,企业管理、工程施工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上半年市场签约及各项指标呈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良好局面。

紧接着,《铁军之歌》和《难忘今宵》两台文艺晚会把“中国十九冶,辉煌40年”系列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

“中国十九冶,辉煌40年”系列庆祝活动集聚了人气,鼓舞了士气,提升了名气,全公司形成了空前团结、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我们是奔腾不息的长江,不畏艰险,一路辉煌,我们是顶天立地的泰山,托起太阳,钢臂铁肩”。高唱《中冶歌》,十九冶人决心传承铁军魂,永开英雄花,为建设长富久安的中国十九冶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三次创业——改革改制攻坚战

 

2006年,十九冶改革、改制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因此,公司制是深化十九冶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提升效率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基础,是十九冶创新提升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艰苦的工作,公司改制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人员大幅减少;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原来的7所中小学及公安分局顺利移交地方政府;清理大集体工作基本完成,集体企业全部完成清算工作,为部分集体员工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下岗并轨出中心已经形成;基本形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和分公司、专业公司和其他单位为一体的多元经营的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改制工作万无一失,公司按照“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保证了企业改制时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落实了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及市场竞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培育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和“北上东进”,加强了施工总承包的主营业务;依据《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统筹规划,平稳过渡,维护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新型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新设立公司和存续公司的资产、人员关系,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公司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资源的整合。郫县十九冶工业园天龙网架厂、砼搅拌厂,实业开发总公司华坪电石厂,工安钢构厂,十九冶大港混凝土搅拌厂,宁波维检中心,武汉生产基地等一批提升能力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重组了都江堰钢构厂、青白江钢构厂、攀枝花地区各二级公司的钢构厂等钢构资源;开发了郫县研发基地、十九冶成都大厦等民建工程;重组了昆明分公司、开发公司、物业公司、建筑工程分公司、设备物资公司等单位,使生产资源组合更加合理,机制、人员更趋精干合理。

十九冶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用对共和国的赤诚和对企业的忠诚,用智慧和汗水,俱备的“万事”,终于迎来了一缕春风,企业进入主业改制阶段。

2006年9月29日,依据国家有关企业改革改制和中冶集团发展战略,经中冶集团批准,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是由中冶集团控股,由中国十九冶施工主业引入战略投资股份管理和骨干参股组建的股本多元的国有控股企业。

传承铁军魂,中冶实久在钢铁钒钛之都——攀枝花应运而生。中冶实久带着十九冶人的精神之质、英雄之气、铁军之魂踏上了继续“三次创业”的征程。

面对新的探索和实践,面对荆棘丛生的创业之路,田野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庄严承诺: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全体股东的厚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迅速建立健全董事会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观念,把握和适应市场的发展,适应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不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处理好新老公司的关系,为中冶实久的发展壮大和十九冶的稳定作出新贡献。

 

市场——更上层楼

 

2006年是十九冶实现“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北上转型,三次创业的第一年。能否在2005年25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能否继续扩大成都乃至北方市场,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大市场中扩大新的阵地?

有困难,但也有机遇!

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的结束期,国内的建筑行业大门将向国外打开,这对我们跨出国门是个机遇。但是,由于长期国企的机制和封闭的地理环境,我们还不具备和国外建筑企业比拼的能力,而此时固定资产的投资受到了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严厉的宏观调控加上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为我们的市场开拓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但是,市场前景仍是一片光明:国民经济以7%-9%的速度增长,建设事业的前景广阔;公路、交通、水利、房地产、电力、农村城市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明显增长,同时国家推进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空间。

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效益同在。

2006年1月2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中时,十九冶就确定了营销工作的思路:继续实施“大营销”战略,以市场为先,一手抓冶金,一首抓非冶金;一手抓国内,一手抓国外;一手抓主业,一手抓多元;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实现双28亿元的目标。七月召开的年中工作会上又进一步确定了“保三争四”的目标,即确保完成30亿元,争取40亿元。

更高的目标,更强的措施,一波接一波,一浆再一浆,十九冶人在千帆竞发的市场搏击中奋勇争流!

向北方市场挺进!

2006年,建设公司把北方市场作为重点,总经理田野、总经济师李铁等公司领导奔波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中。中冶实久成立后,一过国庆节,田野总经理便到北方各大钢厂上层拜访,联络感情增进了解。

北方项目经理谢德斌在完成唐山连铸工程后,继续坚守北方市场,率领小分队为河北地区钢厂检修服务,小分队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优质的服务在唐山地区树起了一座丰碑。在田野总经理直接指挥下,中标了唐山国丰1780高炉和唐银连铸工程等项目。山东泰钢项目部在公司统筹安排下,扩大山东市场,在中冶北方设计院的良好合作下,又中标了烧结工程。安阳项目部继安钢第二步发展规划项目全线投产后,又滚动中标了安钢1780热轧工程等项目。2006年中标的北方项目总价超过8亿元,占全公司市场营销的1/5以上。

扩大华东市场!

当北方市场开拓捷报频传时,华东市场开拓也进展顺利。被誉为“金陵姊妹花”之一的南钢2500立方米高炉中标开工,这是我公司继续扩大与中冶赛迪合作,优质高速建好南钢2000m高炉的滚动开发项目。相继中标了南方板材热处理工程、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二号焦炉移地大修工程、铜陵富鑫高炉工程。这些项目都是南京分公司和南钢项目部与业主长期合作、诚实守信、互惠共赢的结果。

阔步迈向南半球!

本着“借船出海”和“搭船出海”的原则,继2005年承建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工程后,2006年9月23日,又参加了南半球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镍钴项目的建设。中冶集团巴新项目投资7.8亿美元,是国家政府间合作项目,是中国在国外除石油外最大的单笔资源投资项目,我公司一期主要承建矿采区。随着此项目的开工,巴新市场滚动开发建设将为作为主要参战单位之一的十九冶创造更多的市场。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我公司参与国际投标范围不断扩大,越南等国的项目正在跟踪中。

分公司勇挑重担,下活“大营销”的一盘棋!

各分公司不断转变营销观念,巩固老市场,扩展新市场,以所在地区为依托,向周边辐射。在提高经营质量、深度开发市场、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做强做大上下功夫。建设公司经营部和分公司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把“大营销”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全年区域性分公司市场营销额已超过公司总额的50%,其中南京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武汉分公司市场营销均突破5亿元。

非钢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

钢结构制造取得新进度,都江堰钢构厂、机械厂和相继建成和组建的武汉钢构厂、宁波维检中心钢构厂、郫县工业园空间网架厂、昆明钢构厂都有较好的发展,而且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圳分公司制作的钢结构闯进了澳门建筑市场。路桥工程在2004、2005两年的基础上平稳发展。2006年路桥合同额近5亿元,攀田路、青海尕玛羊曲黄河大桥都是路桥行业高水平施工项目。民用建筑项目也有新发展,继郫县商务中心BT项目后,又承接了BOT项目——西南交大博士公寓和与重院合作承建重庆九龙坡消防指挥中心一期工程项目。非钢市场所占总额比例突破50%。

2006年,全公司“大抓市场,抓大市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市场营销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达到38亿元,实现了“保三争四”目标,比年计划增长38%,与去年同期增长15%以上。

 

管理——责任与创新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创新管理势在必行!

两级公司按照“落实责任制,全面市场化”的要求,取消了内部保护,全方位市场运作;实行全面预算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加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了资金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积极参与建设企业社会信用评估,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信誉度;强化了审计监督工作,实现了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的转变,从就事论事向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评价和监控管理建设方面的转变。监察工作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着力规范程序;加强了清欠力度,确保资金回笼,全年共收回拖欠款1037万元;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企业中层领军人,锻造高级技术人才;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营运,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

面对企业转型,面对新的机制,建设公司又在年中生产工作会上推出了“责任风暴”、“双增双节”两项重大举措。

“责任风暴”是针对某些干部心浮气躁、用心不专、协调力差、锐气不足、因循守旧、贪图享乐等现象,强化责任心,严格执行态度,培养执行作风,强化执行纪律。

建设公司成立了以田野总经理为组长的“责任风暴”领导小组,制定了增强责任意识,逐步完善责任体系,责任追究落实到位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层级清晰化、职能责任制度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链无缝化的责任体系。按照工作目标和责任体系要求,两级公司,第一,迅速健全干部绩效评估机制,把干部的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领导考核和职工评议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干部的全程跟踪和动态评估。突出考核干部工作业绩和工作潜能,把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干部职务升降和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到12月底,已对188名副总、助理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测评,有55名副总、助理以上干部进行了述职。第二,完善监察与审计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监督的主体、对象、领域和重点环节,健全多管齐下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纪委监察、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职工监督的作用,制定了“关于对分包工程结算实行终结审计的管理办法”等,做到了干部任职到哪里,绩效评估就到哪里,财务到哪里,责任审计就到哪里。第三,严格执行《干部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奖励和提拔,对考核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降职降级、解聘,对给公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失的干部,解聘免职并追究经济或刑事责任。对出现腐败问题的干部,追究当初推荐提拔该干部的一把手的用人失察责任。从7月1日,提拔建设公司和二级公司助理以上的干部实行公示。

“责任激发斗志”、“责任创造奇迹”,一场“责任风暴”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在全公司激荡开来。 “风暴”激发了全体干部和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推动了“双增双节”活动的全面开展,推进了项目法施工管理的实施。

南京分公司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监督,细化市场责任,落实岗位责任,把责任风暴融进双增双节活动中,全年实现市场签约8亿元;深圳分公司把“责任风暴”和“保三争四”目标相结合,顺利实现市场营销5亿元;宁波分公司以责任创精品,承建的宝新冷轧不锈钢板四期技术改造工程被评为2006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电装公司充分利用橱窗、专栏等各种宣传形式,让责任风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了职工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无功就是过”的工作理念。全公司上下出现了以百倍的努力“争功”的良好局面;两级公司财务人员以责任推进创新,以责任提升效率,在资产清查中以国家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为己任,白天跑现场、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晚上整理资料到深夜。仅几个月时间,送上级有关部门的资料几十卷,资料高度近1米

“责任风暴”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全公司先后追究处理科级以上干部105人次,自查自纠49人次,制定整改措施88项,遏制了失责不究、违规不罚,尽职、失职、渎职一个样的现象发生。有个单位领导班子协调配合不好,干部作用难以发挥,厂子出现亏损,群众意见大。建设公司通过广泛的群众测评,实行责任追究,该厂班子成员降职2人,调出1人。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领导就地免职。某项目部领导因不遵守项目法,管理不细,造成损失,进行通报批评。还有一个分公司领导因管理不善,盲目签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公司就地免职。

“责任风暴”促进“双增双节”活动蓬勃开展,两级公司和项目部围绕田总经理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双增双节在“增”字上的五条措施和“节”字上的七条硬性规定,认真组织员工一方面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工程中标数量和质量,及时办好工程结算,加大清欠力度,做好增收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库存材料、废旧材料、出租闲置场地、库房、机械、车辆等,严格控制招待费等,作好节支工作。全公司经营规模增长20%以上,全年管理费还比年度预算降低了2%。

“责任风暴”推动着《十九冶施工项目管理办法》的执行和实施,各项目部在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资金控制三个方面强化责任心,严格执行纪律,严格执行公司“材料采购认价管理办法”、“直管项目部分包合同管理办法”,确保了“五管住”,即管住合同、管住资金,管住市场、管住公章、管住资料,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确保了全年没有亏损项目部。

 

工程——尽展“铁军”风采

 

2006年,十九冶人“拼搏尽显风采,团结创造奇迹”。他们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急业主之所急,想业主之所想,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确保各项目优质、高速建成,以一个个精品工程和一流的服务展示了“西部铁军”的风采,赢得了业主的信赖。

攀钢炼钢技改工程由2#方坯连铸和转炉易地大修两项合同项目构成,2号方坯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转炉易地大修主体工程于于2005年底1月4日开工,2006年3月29日热负荷试车成功。在历时450天的建设过程中,我公司依靠科学合理的施工策划和协调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在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见缝插针,精细组织,打破常规穿插作业,突破制约确保目标,创造了中国同类冶金项目建设工期最短的新纪录,为老厂不停产技改积累了成功经验。

武钢3200m3 高炉工程是我公司承建的又一座特大型高炉,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编制了科学的施工网络计划,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强化有力的保障措施,工程施工始终按网络计划推进,仅用558天,顺利完成高炉本体工程。6月29日高炉出铁,投产4天后全面达产,高炉利用系数达2.0,实现日产铁水6400吨,创造了冶金奇迹。从开工到投产,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项目部被湖北省冶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武钢监督站授予优秀项目部,高炉本体工程被评为武钢结构优质工程,业主对该工程给予了“完美”二字的评价。

第一个BT工程——郫县商务中心大楼工程,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狠抓制度建设和合同、价格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从外协队伍的选择到现场的组织监督,工程形象进度等,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扬。该工程已基本建成。

安钢1780热轧工程2月25日开工后,项目部克服设计图纸滞后给工程带来的困难,精心组织,合理穿插,追赶工期,5月底1#加热炉土建完成,7月份设备基础全线贯穿,12月份设备安装全面完成,速度和质量受到业主高度赞扬。

昆钢检修工程包括3#高炉大修,80万吨棒材加热炉大修等项目。昆明分公司树立“业主第一”的思想,进入检修市场,无论项目大小,随叫随到,处处替用户着想。承建的3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15天拆除一座250m3 高炉本体和基础,前后90天,拆除旧高炉并就地新建一座380 m3新高炉,受到昆钢的嘉奖。

酒钢200万吨热轧薄板厂CSP连铸连轧工程创造了A、B两区热负荷试车拉坯一次成功的业绩。

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工程2005年11月开工至今,广大员工克服异国他乡生活和施工中的各种困难,已完成或在建的子项工程有发电厂、高位水池、斜井提升设施及矿仓、采选综合仓库及备品备件库、采选办公楼及食堂、取水设施、总供电室外架空线路及炸药库共8个工程,其他项目正积极推进。

巴布亚新几内亚工程首战告捷。10月14日我公司员工到达巴新后,立即组织施工。已完成前方道路伐木作业,建好大临。目前正奋战雨季,确保明年5月底伐木路和瑞木河钢桥“路、桥”两通。

南钢2500立方米高炉8月21日顺利投产。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精神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苛求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十九冶人在南钢建设起了一对秀美的姊妹高炉。

攀田路工程开工以来面临着大量的土石填方,仅E3段起始的200米路基就需要8万立方米的填方,同时拆迁、劳动力不足、战线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展,开工之初施工进度在10个标段中排名倒数第三位。面对难关,建设公司领导田野、蔡仲斌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项目部坚持“进度是中心,质量安全是重点、落实责任讲求效率”的指导思想,各方面工作抓落实,不断掀起施工高潮。到12月底,E3合同段的红石岩隧道和三棵树隧道全线贯通,进度和质量受到业主好评,  E3合同段排名一跃为十个标段的前三名。

盘点2006年工程施工,十九冶在40年的丰碑上又添上了亮丽的一笔:精品工程,绣花工程,业主满意,展示了“西部铁军”无尽的风采。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冷轧不锈钢板四期技术改造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酒钢16.5万立方米煤气柜工程、玉钢高炉工程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攀钢万能轧机工程、冷轧2号镀锌铝机组工程获全国冶金工业优质工程。我公司被评为全国重质量、守诚信、讲信誉百家优秀建筑企业和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企业文化——支撑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兴旺的支撑!

我公司继2005年获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后,2006年又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12月底,通过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检查验收。董事长、党委书记田野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先进个人。

2006年一开年,建设公司就作了部署,田野总经理利用晚上时间召开的企业文化工作会上就如何创建我们的企业文化,如何加强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制定了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秉承“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形成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激励人心、稳定人心、温暖人心的“五心文化”。

第一,锁定目标,奋力拼搏,用长富久安的远景和“保三争四”的目标凝聚人心。2006年,公司制定了总产值和市场签约确保30亿元,力争完成40个亿的目标,这一目标和“五年规划”凝聚着职工的心,大家围绕目标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和差距,心齐了,劲大了,到10月底企业总产值和市场营销已突破30亿元,全年签约38亿元。

第二,诚信经营,服务用户,以良好的企业形象鼓舞人心。以用户满意为中心,做到施工前与用户交心,施工中让用户放心,竣工时让用户舒心,解决用户的问题热心,听取用户的意见虚心,为用户节约资金诚心,提合理化建议耐心,遇到难题科技攻关专心,确保合同铁心,与用户亲密合作用心,这“十心”大大提升了“西部铁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承建的攀钢、武汉、南钢、安钢、昆钢、郫县商务中心等工程都优质建成投产。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十九冶人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三,创新思维,丰富内涵,以独特的企业精神激励人心。把“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中国十九冶——辉煌四十年大庆系列活动融入到职工心中,这种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着员工,使员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四,深入改革转换体制,以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2006年公司顺利实现改制、,企业改制是企业体制、机制和利益重新调整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实际是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全面提升,改制的硬件好做,难在要让每个职工在思想上发生深刻变化,做好改制的软件工作。两级公司把改制后彻底转变观念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实。改制的第二天,董事长田野在中冶实久第一次干部大会上作了“彻底转变观念是中冶实久健康发展的关键”的讲话,各单位和机关部室围绕改制中职工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董事长的讲话精神,作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职工认识并支持改制并尽快跟上改制的新形式。

第五,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用和谐企业理念温暖人心。2006年,两极公司帮助困难家庭2000户(次)申请低保,争取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金资助85户困难职工家庭。同时,两级公司花大力气改善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企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为了弘扬“铁军文化”,公司借40年大庆的东风,加强舆论宣传,让铁军品牌深入人心。重点抓好工程项目的报道,着力展示十九冶人在全国各地重点工程的施工中召之即来,来只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精神。《十九冶报》开辟了专栏、专版,用大版面、长篇幅宣传了西部铁军在各个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持续不断地宣传了十九冶企业精神,品牌战略、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并开设“铁军魂”等文艺副刊,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同时,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抓好对外宣传报道,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年在《中国冶金报》、《中国企业报》、《四川工人日报》、《攀枝花日报》、《中冶周报》和中央门户网站、国资委等中央、省、市媒体上发表稿件600余篇,内容涵盖了工程建设、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为打造“西部铁军”品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着独特的企业文化,2006年,公司组织了第十三届职工运动会,“难忘今宵”、“铁军之歌”等大型文艺晚会和形式多样的趣味比赛、书画展、书画比赛、职工演讲等等,广大职工家属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享受着和谐社会的小康生活。

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了十九冶和谐发展,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乔龙德到十九冶检查工作后说:“在十九冶,我看到了传统的优秀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新的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在继续开创和发扬。”企业文化正以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中冶实久这辆战车,向前,向前……

 

创造辉煌的2006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和憧憬的2007年已经到来,中冶实久崭新的篇章已经翻开!让我们承载40年集聚的能量,在中冶集团和中冶实久第一届董事会领导下,向着长富久安的美好愿景竞发!

 

中冶实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