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嘉

 

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制造业而言,没有永远的旭日东升,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大背景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已日渐明朗:推动工业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战,通过学习《建材业向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报道后感悟很深,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困境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未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资开始出现外流;国内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利润遭遇进一步挤压,生存压力加大。如何寻找制造业的突破之路、发展之道、崛起之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下几个方面应是着力之处。

一是企业如何改变运营模式,增强发展后劲

    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要素。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与市场机会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以此为支撑,企业的创新资金、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创新机制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技术创新战略支撑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采购、设计、生产、管理、销售、节能减排等多个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推动企业从产业链、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攀升。同时创新潜能和创新动力蕴藏在不同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个体中,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必须从他们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入手,使他们潜在的创新动力变成现实。

二是企业如何诠释设计语言,读懂客户需求

好的设计必然会抓住顾客眼球,彼得希瑞尔的设计让起亚走出了韩国汽车的沼泽地,为长安操刀的长安致尚XT意大利都灵设计团队,展现“锐、酷、俊、擎”的设计本质让所有的汽车编辑惊呼:“真是最美的自主两厢车”。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适应未来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生产柔性、环境友好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中冶宝钢技术的产品系列抱罐车已经经历了类似大众高尔夫从高1到高7的发展足迹,高尔夫作为一代经典名车所经历的设计曲线,我们的抱罐车同样在经历,如何传承经典,面向未来,逸动于形,读懂客户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的未来之路。同时企业的潇洒转型和华丽转身同样要靠设计先导,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是企业如何重塑生产格局,适应未来发展

在订单到手之后,如何把握生产、控制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自身需要磨练的内功,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要靠企业定位加以把握,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迫切需要改变传统刚性的制造模式,将重点加强工艺创新,建立工艺基础数据库,完善产品目录、零件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采用条码技术完善物料编码,实现物料的准时化精确配送,实施制造执行系统,分别建立下料、装配总装、分装、油漆包装等柔性生产线,通过电子看板,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并完成与企业管理系统的集成,建成柔性生产模式,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追溯性。

四是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底线,抢占利润空间

    在产品流通方面,加快工业行业与物流业的对接,在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绿色采购通道,我们的多次钢构类项目的市场招投标都是在钢材采购价格高于对手300-500元,厂房设备、人员成本高于别人300——400元的不利态势下出局,每个企业在招投标的环节中都希望遇到钢材波峰时报价,波谷时中标,但是要有期货或材料流转作为支撑的前提,“海外仓”的概念就是储备加转换,我们的产品应该聚集几个有信心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比如说某一系列的抱罐车、铁水车、吊斗车等或某一成熟的成套设备,但是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客户目标群支撑,还要有条件的建立”项目模块”,很多好项目非常适合我们企业制作,但由于山高路远,长途奔袭,运输成本不占优势,导致无奈放弃,齐齐哈尔第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不久前,为将一台长46米、重600多吨用于登月计划的大型环焊系统设备运往天津新港,企业事先分别与运输途经的四个省的10多个县市进行了沟通,为了便于这台大型设备的通过,各地需要拆除20多个收费站,为此企业共花费500多万元,而该设备的总价值也不过5000多万元。如果能在异地建立项目模块,不需投入项目部的装备,只需特别小组整合当地资源,利用当地人、才、物的优势就在异地解决项目,那成本和利润都能最大化。在制造业成本控制方面我们要有效管理库存、减少停工待料、减少倒运浪费、减少工艺浪费、多找替代料,进行量产性评核定价法、防错、防误、防呆法、设备TPM、全员质量TQM、工序平衡法以及可视化看板管理法,真正的向管理要效益。

五是企业如何营销挺近海外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力

我们的国外市场在哪里?是我们启动的寻找国外攻略的前提,需要锐利的视角,中等发达国家和中东地区对重型装备的需求量增加。装备工业国际需求的减少,主要是欧美等国需求减少,这些国家本来对中国重型装备需求量的增长潜力就不大。而巴西、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因其建设、开采等需要,对重型装备的部分需求为刚性需求,订单量反而在增加。

这些国家多为中端市场,对中国装备需求量的上升有多种因素,政治加上经济的都有,如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伊朗签订的22亿美元大订单,就是在伊朗受到美国等国家制裁的背景下促成的。伊朗采购海工装备的首选是欧美的行业龙头,但是因为受制裁,采购受到限制,而振华重工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也得到了伊朗客户的认可,因此争取到了今年全球最大的海外订单。又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伊朗签订的6艘船订单,也是在国家战略的前提下达成的。今年,江苏熔盛重工与巴西签订了4艘矿砂船订单,就是因为巴西有新开采的矿山,需要大量的砂船运输,但是此前又没有开展过这类项目,因此亟须大量的新船。

中东市场青睐中国重型装备的原因是在中东市场,西方主流品牌的掌控能力相对较弱,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相对容易,“首先,中东市场等属于中端市场,产品价格方面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上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比产品远销低端市场的利润要高。其次,产品销往中端市场,造成的贸易摩擦比较少,贸易环境相对较好。”

无论什么样的国际环境,每个企业都把进军海外市场当成战略之一,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盘棋。国外的重要客户都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新品报价,企业在制定出高竞争力的产品促销策略时,最需要把握的就是如何能得到及时准确科学的产品成本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产品报价及试算功能,通过多种预置模型获知物料当前与历史成本,参照多种成本试算逻辑、预计利润率、费用、工艺、BOM等各纬度,为我们提高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决策分析依据。

小米手机的崛起是因为找到了企业作为最有存在感的定位,是由于定位准于发烧友卖出产品,走进客户心里,我们卖出产品只是第一步,随之是通过产品建立一个连接用户的通道,通过后续源源不断的内容和服务,来吸引用户,然后挖掘出新的盈利点,这就是我们的产品“粘性”。

在寻找和发现中崛起,找准定位,练好内功,粘住客户是我们制造业的必修课,高超技术、独步天下,舍我其谁?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