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寻找和发现中崛起
——“中冶重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4-11-21
□ 孙 嘉
“ 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制造业而言,没有永远的旭日东升,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大背景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已日渐明朗:推动工业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战,通过学习《建材业向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报道后感悟很深,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困境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未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资开始出现外流;国内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利润遭遇进一步挤压,生存压力加大。如何寻找制造业的突破之路、发展之道、崛起之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下几个方面应是着力之处。
一是企业如何改变运营模式,增强发展后劲
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要素。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与市场机会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以此为支撑,企业的创新资金、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创新机制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技术创新战略支撑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采购、设计、生产、管理、销售、节能减排等多个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推动企业从产业链、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攀升。同时创新潜能和创新动力蕴藏在不同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个体中,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必须从他们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入手,使他们潜在的创新动力变成现实。
二是企业如何诠释设计语言,读懂客户需求
好的设计必然会抓住顾客眼球,彼得希瑞尔的设计让起亚走出了韩国汽车的沼泽地,为长安操刀的长安致尚XT意大利都灵设计团队,展现“锐、酷、俊、擎”的设计本质让所有的汽车编辑惊呼:“真是最美的自主两厢车”。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适应未来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生产柔性、环境友好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中冶宝钢技术的产品系列抱罐车已经经历了类似大众高尔夫从高1到高7的发展足迹,高尔夫作为一代经典名车所经历的设计曲线,我们的抱罐车同样在经历,如何传承经典,面向未来,逸动于形,读懂客户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的未来之路。同时企业的潇洒转型和华丽转身同样要靠设计先导,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是企业如何重塑生产格局,适应未来发展
在订单到手之后,如何把握生产、控制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自身需要磨练的内功,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要靠企业定位加以把握,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迫切需要改变传统刚性的制造模式,将重点加强工艺创新,建立工艺基础数据库,完善产品目录、零件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采用条码技术完善物料编码,实现物料的准时化精确配送,实施制造执行系统,分别建立下料、装配总装、分装、油漆包装等柔性生产线,通过电子看板,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并完成与企业管理系统的集成,建成柔性生产模式,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追溯性。
四是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底线,抢占利润空间
在产品流通方面,加快工业行业与物流业的对接,在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绿色采购通道,我们的多次钢构类项目的市场招投标都是在钢材采购价格高于对手300-500元,厂房设备、人员成本高于别人300——400元的不利态势下出局,每个企业在招投标的环节中都希望遇到钢材波峰时报价,波谷时中标,但是要有期货或材料流转作为支撑的前提,“海外仓”的概念就是储备加转换,我们的产品应该聚集几个有信心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比如说某一系列的抱罐车、铁水车、吊斗车等或某一成熟的成套设备,但是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客户目标群支撑,还要有条件的建立”项目模块”,很多好项目非常适合我们企业制作,但由于山高路远,长途奔袭,运输成本不占优势,导致无奈放弃,齐齐哈尔第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不久前,为将一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