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伟

 

“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社会变迁感知的滞后,如果企业对时代的脉搏要么听不到,要么掩耳盗铃,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和君咨询副总裁王昱

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种新的、强大的数据源持续爆炸式的增长。有关资料显示,在互联网上,每天有2940亿封电子邮件发出,如果这些是纸质信件,在美国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处理;每天有200万篇博客文章在网上公布,这些文章相当于美国《时代》杂志770年的刊发总量;每天有86.4万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这相当于不间断的播放98年……正如2013年5月10日,即将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所说:“大家还没搞清楚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

那么,何为“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会对企业传统思维模式、管理模式带来哪些挑战?企业又该如何以创新精神积极应对?

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一词,描述了互联网行业的一种现象:数据爆发式增长。这些数据的规模用“庞大”一词都难以形容,而被形容为“海量数据”,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早在1980年,美国著名的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如果IBM 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2011 年 5 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 发表一篇名为 “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大数据: 未来创新、竞争、生产力的指向标)的研究报告,“Big Data”(大数据) 这个关键词便开始流行起来。

而真正把大数据推向公众视野的是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他在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最大转变就是,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思维惯例的颠覆,对人类的认知以及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从本质上说,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本身没有太多价值,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却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价值。大数据里面包含企业运营的各种信息,如果能对它们进行及时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站在未来看今天”,可以迅速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前景预测、业务决策,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各行业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往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其拥有的资源、财力是最重要的标准,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才是王道,才是最重要的资产,才是最被看重的竞争力。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未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挑战一:大公司的数据垄断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全球互联网巨头都已意识到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意义,谁占有数据,谁就占得先机。例如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集团目前坐拥支付宝、淘宝、天猫、阿里金融等多个交易平台,其积累的数据达14年之久,利用这些大数据,阿里金融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使贷款不再需要抵押品和担保,而仅依赖于数据,使企业能够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这一切源于对数据的垄断,它改变了游戏规则,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挑战。

挑战二:决策者未意识到数据的商业价值

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许多企业决策者的意识还禁锢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只停留在收发文和电子查询阶段,而大数据分析需要企业在软硬件设备上的大量投入,构建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系统。另外,虽然有些企业拓展了获取数据的渠道,但是却很少深层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特别是对系统中的微观数据的关注和利用很少。如今许多的企业决策者们只是单纯的关心像财务报表、企业盈亏表等宏观的数据,并没有从组成这些报表的细微数据中去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也是如此。

挑战三:信息安全的挑战

“斯诺登”事件和“窃听门”丑闻告诉我们,大数据给企业核心信息的保存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交易数据和交互数据的产生和传输都是在互联网中进行,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客户终端和节点,给数据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企业为降低成本通常把企业数据存储在云端,云服务商可以看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全部数据,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非常大。另一方面,企业的数据涉及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包括客户位置、交易历史、个人偏好等信息。这些信息使用不当或者泄露很可能使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为企业带来灾难式的不良影响。

挑战四:数据相关人才的匮乏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要整合对信息和技术的理解、对信息传播规律和渠道的把控以及对信息选择和数据判断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已经超出了信息化的范畴,超出了市场营销的范畴,超出了运营管理的范畴,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状况,传统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晋升机制限制了数据相关人才的成长。总的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数据人才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创新思考

设想一:用数据推动营销决策

在商业模式上,我们总说创新,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淘汰,所以创新不是一个甜美的蛋糕,而是一个对自己的决战。“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以数据为王的时代,企业的决策者们应该意识到数据的商业价值。对数据的掌控和驾驭能力越强,支配市场的竞争优势越明显,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回报。试问以往在项目可研阶段,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有多少?是不是大部分要依仗咨询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有多少?这都要打上一个深深的问号。我们企业的经营分析只局限在简单业务、历史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变化、业务流程的更新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或者说缺乏“站在未来看今天”的能力,这将导致战略与决策定位不准,存在很大风险。在“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挖掘这些信息,自主预测市场需求,将信息转为洞察,从而进行更加智能化的决策分析和判断。

设想二:构建财务信息动态监控平台

目前,“两金”占用问题成为困扰诸多企业的顽疾,有时感觉就像电脑中的垃圾,不知不觉越积越多,到整个体系运转缓慢的时候,往往早已陷入恶性循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试想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一个财务信息动态监控平台,通过精益财务分析来达到及时、有效预警的效果,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分析增强企业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加工达成管理建议的目的,马上演进为企业的管理行动,以便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干预。

设想三: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如果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本的现状进行管控,那么,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与预测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走势,预判员工的成长曲线、离职倾向等方面十分困难。借鉴“大数据”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从现有数据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大数据战略规划,不断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各项人事业务及组织人事信息,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大数据管理,加强各类职能业务关系,可以用数据提升我们的管理“智慧”。

设想四:员工社交网络整合

这里所说的社交网络不仅指员工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关系网络,还包括与组织以外的其他人员的联系、员工在各个在线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好友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网络,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益。因为社交网络在跨部门的流程改善、联合和合并中提供了粘合剂的作用,这也是保持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不容置疑,在今后一段时间,数据将会是各个行业所争夺的最为重要的资源,而要想在这场数据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大家还没搞清楚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重温马云的一番话,并非危言耸听,更非痴人说梦,我们应当有所准备,有所应对。 (作者单位:中冶交通)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