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良

 

这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团队,这是一支不断创新,勇于变革、不断突破上限的劲旅——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冶天工集团!“五一”前夕,该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这来之不易的崇高荣誉印证了中冶天工人始终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坚定足迹和务本务实的变革精神。

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纪,一个近乎残酷的市场,一种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中冶天工人义无反顾,立足天津滨海新区这片大开发、大开放的前沿地带,在短短5年的发展瞬间,实现了突破性的跨越,走出了一条求新、求变、求强的持续发展之路,镌刻下前所未有的骄人业绩。

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的导航

大潮所向乃是未来所在,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中冶天工人驻足滨海新区这片热土,透过大开发、大开放的窗口,眺望国内外的竞争发展趋势,探究知名企业发展前行的轨迹与内涵,理性的进行科学分析与学习研判,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动,谋划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行动纲要。

——通过前瞻性区域战略布局,突破企业区域发展瓶颈,营造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发展,置于提高和促进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加以认识并付诸实施。以董事长张培义为首的中冶天工决策层敏感地意识到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会爆发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实现第三次腾飞的增长极。其发展潜力与辐射力巨大的区位优势,将会为建筑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决策层前瞻远瞩,运筹帷幄,在认真权衡山西、天津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决定将总部从山西迁出,入驻天津,重点开发天津及华北市场;规划上海公司在扩大周边地区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向华南和西南地区延伸;推动西北分公司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支持中原分公司向中原地区及东北地区建筑市场进军。构建了天津、上海、西北、中原四足鼎立的区域战略布局,通过实践,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市场外延不断拓展,为企业有效转型,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制定企业“五年发展规划”、“滚动发展规划”,明晰企业发展方向,理清企业发展思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进步是通过不断实践,战略创新,适时推动的结果。2009年,是中冶天工实施“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的第四年,恰遇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决策层结合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认真分析研判危机给企业经营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重新审视公司的“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了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制定下发了中冶天工“二五”滚动发展规划,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由任务导向型全面转变为目标导向型,并适时的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使公司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资金实力,以多行业工程总承包为主,具有技术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实力的,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国际化经营的现代公司。

战略的及时调整,使中冶天工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艰难形势下,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截止2010年末,“二五”滚动发展规划的落实成效显现。这一年,中冶天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屡创新高,资产总额由成立时的44.96亿元,增加到121.3亿元,增长169.8%;净资产由成立时的3.6亿元,增加到15.7亿元,增长3.4倍,净资产收益率为31.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成立时的73.5亿元,增长到149.8亿元,翻了一番;实现利润总额由成立时的0.18亿元,增长到5.8亿元,增长了31.2倍。实践再一次验证了战略制胜的定论。

创新——推动企业进步的关键

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中冶天工决策层,牢记央企作为国家创新主体的责任,坚持“成功始于创新”的理念,全面推动企业创新。通过实践,他们创活了机制、创高了技术、创新了产品、创优了结构、创快了发展。

——通过管理创新,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中冶天工改制后,在实施组织变革、管理变革,明晰管理层次,明确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重新建章立制,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以适应企业改制后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在此基础上,还通过打造信息化平台,建立内部局域网和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扩展管理幅度,有效、有序整合信息流,产生决策“共振”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扁平化管理潜能;通过推进流程管理,整理、完善业务流程300余项,强化了公司矩阵式管理模式,建立了公司各单位之间相互协作的动态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公司内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为集团化公司在管理创新方面实现向更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提高了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以不断完善、落实《中冶天工集团项目管理办法》为龙头,以项目监管为手段,不断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从工程分包、材料采购和大型机械设备租赁为监管内容的“三项制度”强推到注重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都进行了制度规范和监管执行。同时,创新项目监管方式,项目监管部门由过去只管质量、安全、进度,延伸到合同履约至交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使项目监管更加具有了针对性,提高了监管实效。

——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冶天工决策层坚持科学管理,创新发展。他们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表彰奖励技术创新成果的功臣人员。截止2011年底,表彰奖励额度已达436万余元。

中冶天工先后出台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重点技术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多项规章管理办法。实践中,他们紧密结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关键技术挖掘和攻关为突破口,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立技术研发课题面向各二级单位招标等方式,广泛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积极性,锻炼了一批年轻技术人才,已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为企业转型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截止目前,中冶天工申请专利40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5件,拥有有效专利229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获得国家级工法9篇,省部级工法89篇;主编国家标准3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主编行业标准4项,参编2项;获得国家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项,省部级示范工程12项;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5项;获得各类科学技术奖、优秀论文和资助金共计900余万元等。

中冶天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之路,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特种钢结构中试基地、被认定为天津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列为天津市专利示范企业、被评为“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被列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技术创新先进单位。

发展——壮大企业的永恒主题

“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

五年来,中冶天工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战略谋划、实施变革、推动创新到市场营销,整条脉络始终围绕着企业发展运筹帷幄,以战略为导向,以变革为活力,以创新为根本,以市场为目标,在持续发展的历程中铸就了一个个辉煌的记录。

——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截止2011年末,中冶天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9亿元,与改制初期的2006年实现86.43亿元相比增长了1.85倍;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是2006年0.74亿元的9.46倍;净资产总额19.6亿元,是新公司成立时3.6亿元的5.46倍,净资产收益率为29.56%,是2006年12.6%的2.35倍;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为175.2万元/人·年,是2006年77.78万元/人·年的2.25倍。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中冶天工大力推动转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板块均衡发展,总体推进,初见成效。到2011年底,工程总承包收入的比重为90.57%,相比上一个五年末95.94%,下降5.37%,板块结构更加均衡;产业结构从以往固化的单一冶金领域向非冶金领域转变,房地产开发板块的发展已初见成效;装备制造板块正在积极向高端市场和多领域迈进,对新的生产制作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正处于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阶段。

——海外市场开发效果明显

中冶天工积极响应国家和中冶集团“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先后承揽实施了伯利兹、吉尔吉斯斯坦、马达加斯加、哈萨克斯坦、毛里塔尼亚、安哥拉、佛得角、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蒙古等国家的建设项目,在短短5年时间,完成海外项目营业收入超过33亿元,是上一个5年2亿元的16.5倍,显示了中冶天工的实力。

——重大工程彰显企业实力

中冶天工相继建设、建成一批提升业绩及代表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工程项目:

当今世界水平最高的被誉为“第一高炉”的世界最大的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世界最大的太钢660平方米烧结机;国内目前用于造船用板的4套5米宽厚板轧钢工程;中冶集团目前最大的海外民建项目,世界第四座影城工程项目、被誉为“中国速度”的新加坡圣淘沙环球影城工程(获得国家首批海外工程鲁班奖等多个海内外奖项);世界首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工程;亚洲最大的宝钢72000立方米氧气站工程;亚洲最大的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金矿项目;参建的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等51个场馆工程等,彰显了中冶天工的实力,不断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社会信誉不断提高。

他们通过与力拓、艾芬豪、安格鲁黄金、联合利华、宝洁、中美史克、百事、通用等知名海外客户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协作关系。

    ——勇担社会责任促进民生

中冶天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牢记自己企业公民的责任,始终秉承“持续创新发展,共铸世界未来”的社会责任理念,勇担央企社会责任。他们积极参与建设还迁房,以BT方式先后承建了被誉为“精雕细琢的时代精品”的天津塘沽新塘组团还迁住宅项目、天津北辰大张庄示范镇还迁住宅项目、天津市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的成林路机场延长线等市政、民生工程,赢得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好评。

中冶天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协商。他们十分关爱员工,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金秋助子上学堂”、“捐资助困”等活动,并形成了工作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培育“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他们先后为贫困地区和灾区人民累计捐款432万元,被授予天津市“慈善之星”企业、滨海新区“社会责任贡献奖”。

——5年发展路 赢得荣誉众多

五年来,中冶天工通过战略指引,强化管理,科学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凭着自身的务实努力,在方方面面赢得了广泛赞誉,收获众多,令人骄傲和自豪。他们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评为“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优秀诚信企业”、“天津市文明单位”、“天津市百强企业”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荣誉面前,他们不自满,不骄不躁。因为成绩已属于昨天,重要的是把握好今天,走好明天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中冶天工集团)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