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三十年风雨铸辉煌
——写在华冶技校成立三十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12-11-20
公元1982年9月,是一个在华冶技校发展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年,华冶技校(简称华校)正式挂牌成立。
岁月如歌,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奋力拼搏。华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试验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在机制体制创新、办学模式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就业等方面成绩斐然。华校学生在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2006年被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08年被国家劳动部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为今后学校晋升为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奠定了基础。
三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华校始终坚持依托华冶,为华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方针,按华冶公司的用工需求开设专业,为华冶输送了一大批一线技术工人。
三十年来,华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全国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华冶公司对技校实行经费递减,根据上级部门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精神,技校率先探索股份制改造,改制成国有控股的股份制技校,创立了河北省第一家新体制职业院校,并于2005年正式挂牌。至此,技校完全断奶。
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面对学校地处县级市,所处地域的制约越来越凸显,加上学校硬件建设滞后,使生源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技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他们一方面发挥央企办学优势,主动整合资源。另一方面着眼于跨地区跨行业的广义专业技能人才摇篮的谋划和营造,树立职教市场观念,培育学校创新创效意识和强健的竞争力,科学规划,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技能人才需求的特色型职业学校,取得新成效。一是质量立校,突出特色。学校调整了机构设置,增设“就业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场及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办学。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设置、调整专业,本着改造优化老专业、扩大加强热门专业、停办过时专业、合并单一专业、开发储备新专业的思路,达到专业新、技能强、形式多、质量高、就业面广的特点。更加适应了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对现代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突出了学校机电类专业群的优势。同时,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慎重滚动修改,使各专业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特色更加明显,学习的针对性更加突出,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打造诚信华校、特色华校、品牌华校。二是完善升华“一体化教学”推进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使校内教学融进生产实践,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和授课,“送教进场”,邀请企业专家和高级技能人才来校做报告或做兼职教师,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优先录用合格毕业生。目前已有50多家用人单位与华校签订定向委培用人协议,其中有中冶集团、首钢集团、中铁三局集团、北京排水集团、蓝巢集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电力检修公司、京东科技集团、美国威讯半导体科技公司、中芯国际公司等,已逐步形成覆盖京、津、冀、鲁、粤的就业网络态势,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达到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方的满意。三是努力建立多元化(长期全日制与短期培训和职工培训相结合)教学和多元经济型的学校。1995年10月邯郸市一体化教学现场会在技校召开,学校研制的“一体化教学规程”在邯郸地区推广。2002年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河北省唯一的“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教材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课题研究单位;2004年被定为全国技工学校教材实验基地。学校非常重视校际交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三十年来,学校共计有179篇论文、论著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交流、获奖。建校以来,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职校、邯郸市“文明单位”,学校先后有80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和华冶公司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邯郸市技能教育、“三名”工程的评比中,学校以总评分第一获邯郸市“名校”殊荣。
三十年来,华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牢牢把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这一根本,强化育人工作,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1993—2000年间,在邯郸市技能竞赛中四次荣获钳工专业团体第一名,两次荣获电工专业团体第一名。2002—2010年间在邯郸市技能竞赛中三次荣获钳工专业团体第一名,四次荣获电工专业团体第二名。2010年在邯郸市技工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教师张兴专、郭彦方分别荣获教师组电工、钳工专业个人第一名。2012年在邯郸市技工学校技能竞赛中电工、钳工专业均获团体第二名。多年来,近万名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生产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十年来,尤其是华校面向社会办学以来,华校强化人才与市场需求,技能与就业并重,广泛联系就业单位,通过信息搜集、市场调查、定向考察,本着规范负责、以学致用的原则,积极稳定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安置并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就业安置工作逐步地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并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尤其是医护类专业就业主要分布在京、津、沪、冀等地区:解放军北京军区、292、285医院、武警总医院、航天中心、航天731医院、清华大学华信、玉泉医院、中医大三院、上海宝山医院等。三十年来,学校以稳固的就业基地、优质的就业服务和广阔的就业前景构成了科学的就业保障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三十年来,华校始终围绕“校企文化渗透融合 共育高技能人才”, 自觉实践校企一体、校企文化融合渗透,自觉接受企业规范与约束,着力打造富有华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富有华校和企业特色的办学宗旨、华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校训、办学定位等办学文化理念;建立了既符合职业院校要求,又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文化和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行为文化;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突出了华校“职”的特点。同时,还形成了华校既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又注重人文素养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文化。校园文化张力日益突显。
校长耿冠红、党委书记王志钢在华校成立30周年时表示,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期,制定长远规划,以创建央企集团培训基地和晋升国家百所示范性职校为目标,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加快改革,锐意创新,精雕特色,打造品牌,创建华北地区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努力在新起点上创造华校新的辉煌,实现华校办学水平的新飞跃。 (侯宪台 张凤莉)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