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如果把“暗示效应”运用到企业的现场管理当中,一般说来,员工更容易接受暗示教育这种管理方法,效果也更加明显。

上海宝冶集团钢构一厂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的6S现场管理活动中,出台了一系列现场管理规定,其中一项就是“拿放作业工具后,工具箱的箱门必须及时关闭”。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好多员工还是改变不了多年养成的习惯,拿放工具以后,箱门还是敞开,这样既影响施工现场的视觉效果,又带来敞开的箱门易撞人或被吊运的构件碰撞的安全隐患。如果按厂里6S管理规定以简单的罚款处理了事,员工们也许只会记住班组被罚了钱,分摊到自己的头上少了多少钱,只留下“钱”的概念,而随手关箱门的概念还是不会深入到员工的脑海当中,效果并不大。

笔者决定在自己管辖的车间班组中试行一下脑海中曾经酝酿已久的现场行为暗示的管理方法。刚开始试行的头几天,我向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班组宣讲了6S现场管理规定中的关于工具箱使用的管理规定及随手关箱门的好处,希望大家遵守。可接下来的日子里,作业现场还是随处可见敞开的工具箱箱门,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长期固有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每当看到此种情况,我就一一把所有敞开的工具箱箱门关上,并随手捡拾工具箱四周场地上散落的各类随意丢弃的垃圾。当我在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不说一句话就转身离开时,明显感觉到聚集在我身上的种种眼神,有诧异的,有惊讶的,更多的是不安的眼神,其实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首先让班组员工感知违反了6S管理的规定,其二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语言”对他们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化解他们对现场管理者只动口不动手管理方法的片面误解,第三让他们产生一定会受到规章制度处罚的感觉。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只要我看到此种情形,我还是用“无声的行动语言”重复着这么做,并没有动用手中的处罚权。不知不觉中我忽然发现箱门不关的现象少了很多,而且只要一看到我远远地走来,员工都会下意识地查看自己班组的工具箱是否关闭,没关的立马主动关上。每当我看到员工的这种进步,我都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善意地笑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点”可以带动一个“面”,在员工们的共同配合下,拿放工具后不关箱门的现象在钢构一厂的作业现场渐渐消失了。事后,曾经箱门不关现象“泛滥”、被我重点“照顾”过的某个班组的员工和我闲聊中谈及此事,他告诉我刚开始都以为我帮他们做了他们应该做到的事,不会就这么简单了事,一定又会挥舞罚款的“大棒”,后来渐渐明白过来我是在做给他们看,用最朴素的行动语言在引导暗示他们该怎么做,一次两次三次后,弄得他们也不好意思了,看到我就条件反射想到关箱门,不知不觉中就扭转了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他的话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印证了我长久思索的用最“和谐”的方法同样也能达到的最佳管理效果的管理思路。

管理没有永远的真经,只有永远的精进,管理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科,我想只要大家都能秉承这样的管理理念,用心、尽心去“管”去“理”,相信没有任何管理不好的事。 (上海宝冶集团  任荣林)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