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设

 

    在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安徽当涂大青山南面,一座高效环保、年产220万吨棒材的轧钢厂拔地而起。12月16日,来自省、市的领导和嘉宾在现场参观生产时,对中冶华天人仅用9个月时间就建成高水平的轧钢棒材工程北轧线所创造出的“长钢速度”赞不绝口。

 

不负业主期待

 

安徽长江钢铁公司(简称长钢)原来是一家小钢厂,2011年与马钢联合重组后,300万吨产能置换工程成了其当务之急。这个工程分两期建设。早在2011年底,中冶华天就与长钢携手,总承包建成了其一期工程中的机械化综合原料场、高炉、转炉项目,并于2011年底顺利投产、达产,赢得马钢和长钢上下的高度肯定。2011年底,长钢快马加鞭开建二期工程,中冶华天自然成了首选的工程承包商。“选择中冶华天总承包,要的就是建设快、投资省。”长钢李董事长这样说。

二期工程项目包括3#1080M3高炉,2#100吨转炉,2×110万吨棒材,3#192㎡烧结机,2×192㎡烧结烟气脱硫,4#料场等总承包工程,以及2#20000M3/h制氧、2#、3#料场改造、修罐库、钢渣处理及全厂公辅设计。其中,开工最早的是两条110万吨棒材生产线(简称双棒材工程)。

多少事,从来急。也就是在双棒材工程开工不到20天,在一次工程例会上,长钢李董事长严肃地提出,要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建成两条百万吨的棒材生产线工程。“现在全厂金属平衡失调,铁水倒挂,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请中冶华天帮这个忙。”现场信息十万火急地传到中冶华天高层,黄平华董事长没有犹豫,给总包项目部的指令是,中冶华天就是长钢自己的设计院,我们就是一家人,岂能不帮?!

项目经理朱庆年回忆说:“我回来与施工经理张家明见面时,只说了三个字:跟我上!”

破解工期难题

 

11个月的工期,硬压到9个月完成,难不难,当然难。惟其难,才见中冶华天人的闪转腾挪之智慧,才显中冶华天人的破解难题之真功。

“工期保证要以质量保证为前提,活要干得快还要干得细干得好,靠得是筹划、计划和执行力。时间节点都是量化的,一切为了9月8号热试。”朱庆年说,“这成了总包项目部每一个人的无声的命令。”

为了抢工期,施工网络计划连续改了三版;

为了抢工期,研究确定把工程条件稍好的北轧线作为一号线,先行突破;

为了抢工期,对施工顺序进行动态调整。比如把整条轧线的基础分段施工,让施工队伍有活干,快出活;

……

搞总包工程,最忙最累的要算是施工经理。从冰冻三尺到烈日炎炎,谁都可以离开现场,唯独他不能。张家明作为施工经理,施工前期参与了各项施工的招标,编写招标与合同文件,并从现场开工之日直到竣工,他是夜以继日地忙活在现场,可以说是从头忙到了尾。在他手里,干过了国内外的五六个总包工程,有管理头脑,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网络图就挂在我心里,不用天天去看。”他就是这么的牛气。冷负荷试车期间,他忙的连家都不回,天天吃住在项目部。在他的指挥下,预期制定的各个节点计划不仅全都兑现,还比合同工期提前3天成功实现了北轧线热负荷试车。

现场在突击,设计和采购也紧跟上。

设计上,设计经理根据施工需要,及时安排出图发资料,提设备请购单。设计工序之间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少,设计经理白天协调各专业,晚上加班加点对各专业的接口进行审核,对需要决定的事项快速决定,确保设计工作快速、高效地进行。对设计进度的安排进行细化,比如以前工程上经常出现外线的进度不受重视而最后影响工期的情况,设计经理在总体考虑外线后根据可实现的条件将进度细化到给排水、燃气、电缆分期设计出图,为现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采购上,采购经理深入设备供货厂家,与他们一起科学合理统筹安排计划,按照现场安装顺序生产设备发到现场;对轧线上的轧机、齿轮箱、冷床等重要设备则派人驻厂监制,发货或售后服务时,则采取“盯人战术”。采购经理陈玲笑着说:“说来你不信,我们甚至精确到某个设备在几月几号完成,何时发货了,司机是谁,手机号多少,然后一路对司机行程关注着,直到货送到现场。就是这样一一落实,保证在掌控之中。”

11月下旬,正值北轧线调试紧张时期,在安装轧机主电机与齿轮箱时,突然发现联轴器连接不上,而电机供货厂家又远在上海某地,这可急坏了陈玲。她抱着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才从厂家那边了解到他们的售后服务人员恰巧在附近的芜湖一带搞服务。她急忙要来这个人的手机号,马上联系,硬是把他请到现场才救了急。马达欢快地转了,陈玲那一身冷汗此时也被烘干了。

    图为正在北轧线正在生产中

干出“长钢速度”

 

2011年12月2日,双棒材工程举行开工仪式,12月27日正式开挖。

工程刚开始时,现场很多地方不具备开工条件,业主方打桩施工耽误了近一个半月,使得土建及钢构施工不得不延迟,再加上长钢地质条件差,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土建、钢构施工推迟了2个多月。此时业主方又提出将北轧线的工期缩短两个月的要求,即在2012年9月8日必须热负荷试车。如此一来,硬生生将北线工期缩短了两个月,这无疑是“米少偏粘锅,天黑路又滑”,不仅打乱了所有预定工期计划,还必须把之前由于地质、天气原因拖延的近40天工期加倍赶上。

那时的情形,对中冶华天人真可谓是压力如山大。里里外外不少人都认为,这样的施工进度不可能,要想实现比走蜀道还难。

中冶华天人不信这个邪,要变不可能为可能。

为了实现项目建设要质量好、进度快、投资省的目标,他们创新了项目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各参战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建了由中冶华天总承包,安徽长钢全程参与,马钢系统队伍为参建主体的联合体。三方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建设方案先进高效、环保达标。从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各环节紧密衔接,使工程建设快速而有序,保证了产能置换二期工程高效率、高质量的建成投产。其中,双棒材工程北轧线从打桩开始仅用了9个月,南轧线11个月,创造了业内同规模棒材总包项目工期最短、现场签证费用最少、安全无事故等多项第一。

中冶华天董事长黄平华欣慰地说:“实践证明,这种创新建设模式在实现质量好、进度快和投资省等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

长钢李董事长高度评价说,双棒材工程如此完美的建成,让我见证了中冶华天人创造了奇迹,创造了“长钢速度”。

奇迹也正在延续中。中冶华天总承包的长钢二期工程中,脱硫项目11月投产,炼钢项目12月18日出钢,而高炉和烧结项目也将在2013年春暖花开时节再度绽放出娇艳的“中冶蓝”。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