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109座高炉锻造的理论专著
——中国十九冶集团《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成书记
    发布日期:2013-02-18
2013年春节前夕,中国十九冶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收到一份沉甸甸的新年礼物,一本600多页的管理专著——《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
在钢铁建设领域苦心经营47年,全国首个独立承担从矿山开采到冶炼、轧制全流程施工,承建了109座各种类型高炉,炼铁产能达全国产能10%的中国十九冶集团,首次将近半个世纪的高炉炼铁施工经验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管理经验提升为理论专著,不仅填补了该公司冶建施工专著的空白,也提升了国内高炉施工和技术的管理水平,为中冶集团乃至中国的冶建施工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成书背景:高炉建设劳动竞赛
2010年,中国十九冶集团在手待建高炉18座,约占当年施工总产值的1/3左右。密集的高炉施工,对于中国十九冶集团这样的老牌冶建单位,是机遇,更是挑战。 为了确保在手高炉建设的质量、进度,同时也寄望借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经过反复研究,中国十九冶集团决定在全公司开展高炉劳动竞赛活动。 轰轰烈烈的高炉建设劳动竞赛,推动着中国十九冶集团高炉建设的技术、管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的提升;围绕高炉建设的论文、专利、科技成果、工法和优质工程成倍增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冶建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十九冶集团高炉市场滚动开发,业绩骄人,2011年新开工高炉超过15座,2012年新开工高炉超过10座。 大规模高密度的高炉施工,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和赞叹,也让“西部铁军”开始思考如何传承高炉施工技术,如何确保高炉施工技术的领先! 于是,编印一本高炉施工技术专著的想法应运而生。本着整理企业高炉建设经验,梳理高炉建设流程,全面提升高炉建设水平的思想,中国十九冶集团于2011年4月启动了高炉建设理论专著的编制工作。成书历程:细沙敛尽水甘冽
从攀枝花钢铁基地第一座高炉建设算起,中国十九冶集团高炉建设史长达47年,且对高炉建设领域的多项施工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7年里,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高炉109座,在全国冶建企业里,与高炉建设相关的专利拥有量国内第一,理论成果拥有量全国第四。先后建设了宝钢一号高炉、攀钢四号高炉、武钢八号高炉、昆钢六号高炉等一系列国内知名具影响高炉,具备国内领先的高炉建设技术。 历史的辉煌,尘封的经验一叠叠,但对于一本专著还相去甚远。 2011年4月,由高级技工、工程师、工程及技术专家、高级顾问组成的开题小组进入实质性的工作中,经过研讨,本着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的三原则,确定了编写提纲,全书以高炉建设流程为编写顺序,步步推进,模块编写。 同年5月20日,中国十九冶集团全公司的总工、技术骨干、基层技术人员、顾问等58人集中到总部,召开编写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听取了从上到下的各种意见,编委会对提纲进行了修整和改进。 改进的提纲吸纳了老一辈、青年骨干、冶建新生代、设计单位的意见,研究学习了国内外现代高炉的施工生产组织、技术等先进知识,预想了将来高炉建设的发展方向,得到董事会和社会专家的首肯。 编写工作进入到新的阶段。一个由69人组成的编写团队分担着全书的编写任务。 干一座高炉不是事,让一帮雨里来风里去的大老爷们坐下来写一本书还真是事! 2011年10月,第一次交稿时,编辑部只收到三份稿子,离计划还差得老远。 资料缺失,工作繁忙,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困扰着书稿的编写工作。 在中国十九冶集团的工地上,工程师、技术总工都担任着工程建设的任务;一线的施工人员有经验、懂技术但是不会写,写不出来;有的老专家不愿意将自己毕生总结的经验拿出来分享……重重问题和困难,完全打乱了《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一书的编写计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委会想了很多办法,多次给工程师、技术总工、项目经理们做工作、压任务;派有大学学历的员工到一线帮工人采写,口叙代笔结合现场观摩总结;委托企业在岗员工回家做父辈的工作,让他们拿出看家底儿;请高级顾问、外部工程技术专家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和学习;主动帮助改稿和书面提出素写要点和建议…… 经过灵活多变的组稿方式,到2012年5月20日,《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初稿完成,开始集中改稿。 经过20多天的闭门集中改稿、核对,6月,书稿进入到审稿阶段。同时,初稿送到出版社,并达成出版协议,同时请出版社相关专业技术专业进行指导和审稿。随后,中国十九冶集团的编委会组织团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审稿、改稿,出版社同步进行描图。 2012年底,几经易稿和修缮提升,厚达642页,101万字,插图达570多副的《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一书终于出版(版号:ISBN 978-7-5024-5990-1),全书共分为21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高炉炼铁原理及生产工艺概述、高炉工程各工艺系统施工组织及特点、工程策划、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土建工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焊接工程、设备安装、三电安装工程、工业管道、筑炉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综合管理、工程案例等。 《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成为中国十九冶集团成立以来正式出版发行的第一本冶炼施工技术管理专业专著,代表了国内高炉施工和技术管理的新水平,是“西部铁军”为企业和国家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成书背后:强劲科技实力的支撑
《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一书是中国十九冶集团40多年来高炉技术和管理成果的精华和浓缩,凝聚着“西部铁军”三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是“西部铁军”为企业和国家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十九冶集团在高炉建设方面拥有的专利技术77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4项,国内领先水平22项,国家级工法3个,省部级工法4项,地方进步奖8项。 事实上,中国十九冶集团近年来科技投入不断扩大,科技成果不断增长,目前全公司拥有各类受理专利415项,发明专利125项;授权专利321项,发明专利5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46项,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专有技术17项,中冶集团科技进步奖7项,地方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级工法6项,省部级工法50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0项,其中5项标准已颁布实施;承揽国家、省、市科研任务11项,中冶集团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3项…… 科技实力,确保了中国十九冶集团在传统冶建领域不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保持着先进的施工水平和强劲的市场拓展能力。 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控入门门槛;谁建设了专利池,谁就构筑了知识产权壁垒……如今的中国十九冶集团并不满足专利数的增长,而是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制定、科研理论的系统化、以及专利池建设等长远科技发展计划。 作为中国十九冶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部分,《高炉炼铁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一书的出版发行,系统归纳了当前高炉工程建造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指导价值,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高炉修造施工技术和管理,对中国十九冶集团,乃至中冶集体高炉施工管理及形象都是一次新提升。 (中国十九冶 严 荣)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