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十数载岁月,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从2001年扎根马迹山港至今,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项目部全体员工走过了一段曲折与光明相伴,欢笑与泪水同在的漫长道路。十数载岁月,我们曾有过艰辛、有过无奈,但是马迹山项目部全员以不怕挑战、敢于挑战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实现了跨越。从默默无闻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项目部,一跃发展成为有近六百员工的驻外项目部。

十数年的跨越,十数年的成长,今天的马迹山项目部更显得睿智、从容和开放,他就像中冶的标志那样,愈加成熟、厚重、平和与自信。

三次业务承接   成就华丽变身

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项目部成立于2001年3月份,是专门为宝钢三期工程重要配套项目亚洲第一矿石中转深水大港——宝钢集团浙江嵊泗马迹山宝钢矿石中转码头设备检修运行保驾而建立的一支中冶海岛建设强军。

从2001年成立至今,一路走来,中冶人满怀激情,用大气磅礴的奋斗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2007年12月,成功整合了港区、船队岗位协力、生产协力和工程机械管用养修一体化业务。2008年1月,实现了轨道调整及工业电视、通讯设施检修业务回归。2009年12月,整合了港区消防、空调等四项维修业务及生活后勤协力业务。

作为一个检修出生的门外汉,为了避免生产在线运行出现管理链脱节,马迹山项目部在整合前期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合理安排检修业务的同时,各级管理人员深入到各协力单位,对相关业务流程作了深入的了解,并确定了马迹山项目部生产运行管理的现场型和长效型的管理模式。同时,为尽快熟悉掌握马迹山港生产协力的接口和工序接口,切实为生产运行提供保障,确立了生产现场实施值班总作业长制及项目部领导夜间值班制,并实施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一对一跟运输部专业人员拜师学艺,联合成立专项公关小组等工作。由于明确了目标,建立了有效的在线生产运行的管理模式,稳步扎实地推进,实现了三次协力业务整合平稳过度。

小小的一个马迹山项目部,随着宝钢发展业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一期工程几台卸、装船机和堆取料机以及少量辅助设备检修维护,发展到今天的一、二期工程几十台生产设备、长达数公里的运输链和港区所有生产运输机械的维修保驾生产任务以及技改改善项目,同时还形成了设备检修、生产协力、工程机械管用养修、建筑维修、后勤保障以及能源辅助类等业务互动互补的格局,成为宝钢马迹山原料矿石深水中转港主要协力服务主体。区域任务的扩增使职工人数从早期的30余人递增到如今人数已近6000人,年产值增幅更是达到10倍以上。

锻造精品工程   勇做探路先锋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所有人对马迹山项目部员工的共同认识,这支尖刀队伍始终以业主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以建成“国内第一、国际一流”钢铁技术服务企业这一愿景,打造精品项目,探索转型之路。

马迹山港的码头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可以说是国内港口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为了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确保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和交通提升,马迹山项目部员工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摸索着、前进着。

2011年,在马迹山项目部技术骨干的努力及第四检修分公司的支撑下,马迹山项目部成功独立实施轨道铝热焊作业,实现了港区轨道铝热焊检修业务成功回归,也意味着技术开发项目“轨道铝热焊工艺技术研发”喜获成功。

钢轨铝热焊接技术是无缝线路钢轨焊接的重要焊接技术之一,是适应钢轨提速重载运输发展、减小载重对轨道冲击作用、延长轨道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具有独特的优点,铝热焊焊接技术已被国内外认为是一种高效率的现场快速轨道焊接方法。

为了引进这种高效、便捷的方法,马迹山项目部以北京铁科院在马迹山港进行的铝热焊培训为依托,由第四检修分公司立项将“开发铝热焊接工艺”列为分公司2011年度一般技术开发项目。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近一个多月的认真学习锻炼,马迹山项目部的焊接精英们逐渐掌握了轨道铝热焊接的关键技术。为严格控制好焊接的每个步序,认真把握好每一个作业环节,作业人员抓好过程控制,对火焰加热轨道的时间、温度,甚至铁水浇铸的要点进行仔细的把控,直到作业结束都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逐步操作,保证了该项目施工结束后顺利通过甲方点检和技术人员的共同验收。马迹山项目部在此次项目中首次独立应用了铝热焊接技术,这项工艺的成功研发不仅标志着马迹山项目部新增了一个业务拓展方向,而且也大大提升了该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几年来,马迹山项目部先后完成了新增柴油发电机组、增设绞缆机等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马迹山港的断电、断水、断备件和断缆等问题,为后期马迹山港连续突破设计产量,实现挑战性吞吐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为马迹山项目部赢得了业主的信任,随着宝钢检修协力管理进一步优化,“区域化整合”由然而生,而马迹山项目部凭借着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宝钢实施区域化整合的试点单位。

“区域化整合”的管理模式是宝钢优化协力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宝钢运输部马迹山港和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项目部积极顺应这一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一个亮点”——提升协力岗位技术含量及工作效率,和“一个难点”——实现企业内外文化融合来积极开展整个工作,涵盖了组织框架精简重构、人力资源有效重组、技术含量全面提升、管理理念强势融合等多个方面。

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以及不断的学习摸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马迹山项目部从学习到掌握,再到逐步的成熟和走向自主管理。区域化整合后,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覆盖,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效率优势,根据业务的区域相同与作业相似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做到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作业效率稳步提升,在港区及马迹山项目部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马迹山港生产、检修、后勤保障“管用养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完成区域化整合工作的同时,马迹山项目部在马迹山港的生产运转中的作用越发显现,中冶宝钢技术的价值在业主中也越显重要。

困境中不断前行   危机中勇克时艰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马迹山项目部也是如此,在十多年里,也曾经历多次考验。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钢铁行业受到冲击尤为严重,国内钢铁行业步入了微利甚至亏损困境。

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体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高效、安全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体现我们是一支能打硬战、能打胜战的优秀团队,是我们在压缩各项费用、降本增效、精简人力资源、积极开拓市场等各项应对措施开展的过程中始终不离不弃的理念。

从2009年4月份开始,受原料矿石降价、运输成本大大减少等因素的刺激,宝钢马迹山港又进入到高负荷、高节奏的生产运行中去。但是宝钢的形势逼人,还不容乐观,费用仍然很少。但只要工作量上来了,我们就勇敢去承担,用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优质的服务去完成每一项生产任务,才能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价值,提升技术服务伙伴的完美形象。

马迹山项目部面对急转直下的市场变化,结合现场实际,在前期多次形势任务教育、研究应对措施的基础上,以确保生产安全、顺行、高效为前提,以及员工队伍稳定、经济运行等需求,制定了《马迹山项目部低负荷情况下工作组织方案》,从生产组织、人员安排、设备使用、节能降耗及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同时,马迹山项目部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减低劳动负荷,提高作业功效。这些年马迹山项目部在五小及科技创新上斩获的荣誉无数,如检修作业长与甲方人员创新发明的蜗轮蜗杆皮带更换工具获国家第19届发明展铜奖,《自制皮带嵌条绞割机》获得了发明专利,《缩短装船开工时间》课题获宝钢股份“生产协力综合篇”JK成果优秀课题,《自制油桶搬运小车》获公司2012年度“五小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

历史的车轮沉沉迈过,有欢快的乐音,也有沉痛的低语,但都已随时间沉淀。激荡十数载,大浪淘沙,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项目部步伐昂扬,在困境中不断前行。走过的十数载,只是漫长生命乐章中的短暂一节。回顾历史,反思成功,咀嚼失败,这是另一种成长,另一种成熟。

路,漫漫,其修远。带着感恩,再上路。

永远在路上,处处是征程……     (中冶宝钢技术 郑园园)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