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科技创新重要性及成果转化现状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能否长远健康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坚持科技创新,企业将面临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命运。

加强科技创新,最终目的归结于成果的转化,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70%,美国和日本甚至达到了80%,而我国仅为20%左右”。只有理论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效益。因此,如何更高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结合公司发展谈创新

一直以来,工程技术分公司的定位是技术型、管理型公司,具体来说,就是打造成集钢结构EPC总承包、药业工程总承包、建筑技术服务类三类产品为一体的技术型、管理型工程承包服务公司。当我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我们能做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了解最新资讯,积极拓展新技术项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责任意识,做好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

“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创新和改革,企业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虽然创新过程漫长而艰苦,但与获得的收益和回报相比,一切艰难困苦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科技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获得了各种荣誉。目前,公司已获得省部级工程奖3项,已形成专利技术27项、成套技术1项、科技成果3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14项、QC成果16项。

公司还重视高素质人才和高端设计团队的引进,成立了设计二所,积极拓展与工程业务EPC营销相关的设计市场,充分利用集团公司资源优势,以自主营销和联营方式,做活、做强公司设计业务,实现了从设计到结构,再到工程总承包的一条龙服务的创新能力,彻底扭转了工程技术分公司在设计版块盈利低的不良局面,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建筑技术服务方面,公司于2008年3月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成为四川地区取得该认证的4个实验室之一;公司各种检测资质不断增项,成功完成了节能检测增项工作,一次性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检测公司到期的认定审核和技术监督局的复审工作。公司还将努力申报特种设备无损探伤C级资质,提升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无损检验能力,加强钢结构建设项目的检测服务和安全保障,并且积极拓展包括室内环境检测、安装材料检测、建筑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等新业务,不断扩展检测范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开展科技创新的保障

科技创新是个持续前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作为决策者,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把科技管理人才与科技开发力量区别开,同时又要紧密的结合,使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对于集团式管理的企业,对下属企业的考核,除看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外,还要高度重视对投资回报率、新产品产值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为科技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同时,在技术研发工作上,要有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使创新工作能持续有效的开展。

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要提高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首先要做好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特点,确定重点研究的工艺或技术,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看是否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其次,在科技成果进行实质性的研发阶段,充分利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保障,并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风险,有效规避,使研究的科技成果能够稳定的转化到生产中去,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制药洁净工程是工程技术公司多年致力发展的重点领域,经过大量工程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造就了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同时也扩充和提升了公司在制药领域的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端。为了总结和提升洁净系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使之成为今后指导和监督洁净系统现场施工的有力工具,因此在掌握了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吸收、消化、引进新技术上很下功夫,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如成套施工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专利技术等,这些取源于生产中的技术成果,在后续的项目实施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真正的科技成果转化。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