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征程,70年耕耘。与共和国同生共兴的中冶天工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

从中冶天工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企业机体深处就植入了钢铁的基因,赋予了钢铁般的意志,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钢铁脊梁”。

回首过往艰辛,初心矢志不移,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两代人的付出,精神和信念是一种不朽的传承,天工人今天钢一般的坚韧正是昨日初心的延续和弘扬。


担起强国任

中冶天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8年。

1948年东北解放,为了恢复本溪煤铁公司的生产,中央成立了本溪煤铁公司建筑部。但在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从战略角度考虑,将拟建的本溪煤铁第二炼钢厂北迁至富拉尔基,基建队伍约7000人同时随迁,“一五”时期我们在这里完成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厂——北满钢厂的建设任务。

1956年北满钢厂建成投产,建设队伍按照中央决定南迁太原开始太钢扩建任务。自1957年8月起,承担了太钢1000毫米初轧工程, 并用11个月时间的有效工期建成投产,成为冶金部“多快好省”的一面红旗。


1964年12月13日,冶金部根据国家冶金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建设太钢的这支队伍命名为“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三五”时期正值文化革命阶段,但是伴随太钢的第二轮扩建,十三冶仍然完成了一万立米制氧机、100吨转炉炼钢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其中一万立米制氧机为中国第一座制氧项目,项目代表了当时冶金工业的顶尖水平。

1974年,由于在太钢轧钢项目中的突出表现,十三冶受命承担了国内第一个硅钢厂项目----武钢一米七轧钢工程,该项目引进日本设备和技术,十三冶以3年5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国内唯一一座年产七万吨的硅钢片厂。


从“一五”到“三五”,新中国是在一个非常复杂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走过来的。顶着今天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十三冶扛起了祖国建设的重担,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基础工业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我们今天有挖掘机、土方车、泵罐车等现代化装备,但是当年完全要靠工人们的双手和肩膀来完成,一锹一锹挖,一车一车推,推出了惊天动地的新中国。在我们的手中创造了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足的人间奇迹。

创造新辉煌

我是在1984年入职中冶天工的,35年的职业生涯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光通道中穿越,是企业辉煌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


参加工作那年,中冶天工作为国家工业建设的主力军,正在参加宝钢一期工程的会战和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设。

在宝钢工程建设中中冶天工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其中宝钢5号72000Nm3/h制氧机工程为当时的亚洲之最;宝钢宽厚板工程是我国当期规模最大的宽厚板轧机项目,工程荣获“鲁班奖”;宝钢不锈钢连铸工程获得了钢结构制安的5项“金钢奖”,并获得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宝钢工程被载入新中国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外合作经营的大型露天煤矿,也是我国第一座达到8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露天煤矿,中冶天工仅用26个月高速优质建成投产,创造了露天矿建设的世界最快速度。


20世纪90年代,我全程参加了天津无缝钢管项目建设。中冶天工以第一主力的身份承担了从一套到五套全过程三分之二以上的建设任务。一期工程是当时技术设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试产时间最短的项目,工程获得“鲁班奖”。二期工程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Φ168PQF新型轧管工程、冷轧冷拔不锈钢管工程和管加工工程,工程获得了“鲁班奖”。五期工程建设的Φ258热轧管工程代表了当今世界轧管工艺技术顶尖水平。这期间建设的Φ720旋扩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斜轧扩管机组。中冶天工的精湛技术和拼搏精神令提供设备的多国专家折服,彰显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傲人风姿。项目获得新中国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同时期建设的太钢150万吨不锈钢炼钢连铸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中冶天工仅用16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建成了这座当今世界工艺、技术和设备最先进的工厂,创国内同类工程工期最短纪录。工程获得“鲁班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改革开放头20年的时间,是中国冶金工业大发展的时代,中冶天工几乎参加了国内全部有影响力的主流钢厂建设。

激发新动能

天工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中国冶金工业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期之后,到21世纪,主业领域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以及产业升级的调整期。在经历了艰难而短暂的发展困局之后,中冶天工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果断选择了转型发展,开辟新天地。

按照国企改革的部署,在完成一系列艰难复杂的减员、分流、增效工作之后,中冶天工抓住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前瞻性地做出决策,将集团总部迁到天津滨海新区。


2006年6月19日,中冶天工正式注册天津,由中国十三冶更名为中冶天工。

带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在处于国家第二轮大发展的热土天津滨海新区,异地改制后的中冶天工通过组织变革、管理变革等战略的实施,快速完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焕发了活力,内部动能得到了释放。

转型发展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依托传统主业向相关领域转型的过程,意味着跨领地竞争,想在别人已经经营成熟的领域抢占并扩大市场,自己就要成为转型领域的特种兵。中冶天工按照中冶集团确定的转型方向,把高端领域的突破作为主攻方向,以大型场馆、特色主题、城市综合体等领域为突破口,在夹缝中拓展,用优势攻坚,快速抢占了转型领域的特殊高地,奠定了向更广阔领域拓展的基础。


天津华侨城项目是中国首座全天候都市主题公园和北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冶天工在核心项目水大馆、陆大馆的建设中获得了国家钢结构金奖。

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是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承揽的最大规模总承包工程。该主题公园是世界上第四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拥有世界最高的双轨过山车、独一无二的马达加斯加木箱漂流记等游乐项目。中冶天工仅用18个月实现竣工,创造了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优质高速的精典。工程获得国优三十周年精品工程奖,并在2011年获得国家首批境外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一带一路”代表性项目---蒙古奥尤陶勒盖工程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铜金矿项目,项目在2013年获得中国建设工程境外“鲁班奖”和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境外工程)。

这个时期还完成了世博会场馆、印象平遥、西藏会展中心、天津工业大学体育中心、广西百色高速公路、天津机场专用线、天津地铁6号线等重要工程项目。

开启新征程

改制开辟发展新空间,改革触发腾飞新引擎,改制后的中冶天工以全新的面貌跨上了持续发展的健康通道。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企改革的大趋势,2015年5月,中冶集团对所属天津区域的子公司进行区域化资源整合,形成了以地域为中心的强强联合,开启了新天工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三年来新天工在逆境下探索生存发展的路径,在压力下谋划改革发展的举措,按照中冶集团“打造一支起点定位高、集中管控强、基础更为牢固、体制更为顺畅、区位优势更为凸显、具有全新竞争优势的中冶集团王牌军”的目标定位,全方位实施深度融合战略,以思想融合、文化融合为基础,大力推进制度融合、体制融合,用全新的管理体系实现了集团改革发展新目标。

一整套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举措环环相扣,稳步推进。新天工大力践行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公司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自身优势,加大“高大综新特”领域市场开拓力度,签订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重庆中心、鰼国文化园、中蒙会展中心、一园两中心等一大批标志大项目,形成了在场馆、主题公园、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品牌。2018年新签合同额628亿元,位列中冶集团前三名,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带动了公司整体发展规模和效益的提升。


作者:黄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新天工升级版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发展规模跨越式增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力强劲,企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随着“二次革命”、“二次创业”以及“经营回归本质”各项改革新举措的落实,中冶天工正在向中冶集团王牌军的阵容进发。 (作者单位:中冶天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