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天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周 青

伴随着猴年新春的钟声敲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建筑企业精准把握发展大势,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新常态成为必然选择。

过去的一年,中冶天工锐意改革,攻坚克难,按照中冶集团对新中冶天工46字定位方针,积极加速企业融合,通过快速衔接,有序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资源互补,优势叠加,营业收入167亿元,新签合同320亿元的新业绩,为打造升级版中冶天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的一年,深刻认识新常态,创新提升,全面推行一体化管控体系运行,实现深度融合目标,在打造升级版中冶天工过程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机遇,实现争做建设天津主力军中冶集团王牌军就成为中冶天工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 以新常态的认识,深刻认识市场变化,确立全新发展理念

何为新常态?就是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向、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就是面对新环境、新要求,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推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常态”,就是要把加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增长作为常态,在整个建筑业的“大蛋糕”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面对新常态,要精准把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发展机遇。2016年,传统的冶金行业将面临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的重大变革,我们的优势产业逐步萎缩。与此同时,我们在转型市场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核心竞争力基础还不牢固,这是我们面临的“短板”。但我们同时面临着国家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趋势,国家为有效应对下行压力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举措会带动大量有效投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市场前景广阔。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冶金行业新的升级改造项目还面临机会,挑战与机遇同在。

新目标要有新思路,新作为需有新状态。面对新常态,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要树立“想别人想的事,做别人想做的事”的发展理念,主动应对市场,积极适应变化,顺势而为,方能抓住机遇。必须树立在与新兴市场对接过程中内强素质、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方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战胜挑战。这是中冶天工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的发展理念。

二、创新市场开拓理念和方式,让“龙头”抬起来

面对新常态,首先要让市场开拓的“龙头”抬起来。适应新常态,重要的是要增强我们争抢“蛋糕”的能力。

中冶天工的业务和技术涉足冶金、矿山、房建、市政、公路、机电等建设领域,市场涉猎面较宽,有较多的发展方向和选择余地。在多年从事冶金工程建设和近年来企业转型实践中,积累了包含设计、地基处理、机电管仪安装调试等全专业链条的工程经验,汇聚了一批雄厚的管理、技术人才,拥有持续转型的基本业务力量,拥有相对优质的企业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信用和充足的授信额度等,具备适应“新常态”经济环境创新探索投融资与工程业务相结合的市场模式的基本能力。这些优势是我们适应新常态的基石。

新的一年,我们的市场战略方向在环保、市政、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市场,我们的市场机遇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知变善变,方能顺应发展。必须把目光转移到新市场上来,转移到国家发展战略上来。要摒弃传统的冶金市场开拓方式,在市场开拓上,既要勇于继承,更要勇于创新,要在“突破”上做文章、下功夫。要集中全公司资源重点跟踪高大精深和投融资类项目,努力拿大项目、大订单,通过集中运作提高中标合同质量,努力寻求在高端市场的突破。要眼光向外,瞄准行业领先,虚心学习,潜心钻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市场开拓思路和方式方法,依托我们在城市轨道、市政、环保等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既有优势,辐射拓展市场领域,争取在天津区域市场和新兴产业市场有更大的作为。

要顺应形势发展,依托中冶建信基金和按照中国中冶统一部署由中冶天工注册的中冶天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体,抓住天津自贸区成立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进机遇,做深做透区域市场。要积极推进产融结合(PPP)项目的合作,扩大任务储备,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天津地区的市场影响力,向建设天津主力军迈进。

要总体谋划、布局海外市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承担好中冶集团赋予的开拓蒙古、缅甸市场的责任。切实加大自主开发力度,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不断创新市场运作方式,学习掌握各类营销模式,增强海外项目的顶层设计和风险管控及整体运作水平。要积极寻求多角度、多角色切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依托在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在手工程项目所树立的央企形象和影响力,形成稳定的市场来源和规模,扩大海外市场。

三、创新管理,让管控手段硬起来

主动适应新常态,勇于引领新常态,要充分发挥我们自身一体化管理以及整合后的叠加优势,努力创新提升,打造全新的中冶天工新局面。

新的一年,在深度融合,打造升级版中冶天工过程中,重点要全面推行一体化管控体系运行。要树立起“管理+”的全新思维和方式方法,完全实现统一的管理理念,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管理流程。要转变管理方式,从模拟项目团队介入营销管理开始到项目完工以后继续进行市场深度开发、实现项目滚动发展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都要通过多系统、多部门共同谋划,集中讨论决策,各个系统共同把关,集思广益,发挥出公司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打造出代表中冶天工综合实力的精品工程,提升企业品牌和形象。

要通过投融资集中、资金集中、材料采购集中、分包管理集中管控,完善经营和风险管控制度,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增强管控。要全面强化项目经营管理,围绕项目履约,建立从投标评审到项目的策划、履约管理和过程监管、项目结算考核兑现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堵塞管理漏洞,降低项目成本,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要创新项目管理方式方法,推动项目扁平化管理,推行一级项目管理模式,统一组织实施综合性、大体量、标志性项目,统一方案策划、资源配置、组织实施,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增强综合项目的管理能力,实现在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创效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团队,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

要通过全面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用体系的力量打破管理的天花板,让管控手段真正硬起来,全面提升中冶天工的管理水平,为适应新常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技术,让核心竞争力强起来

新的一年,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是中冶天工适应新常态的重要动力来源。

我们要增强对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策划,统一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打造更大的技术创新平台。中冶天工是“三特三甲”企业,中冶天工及所属汉沽装备制造基地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有限公司为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有两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四个中冶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还有设计院、检测中心、课题组等资源,要集中统筹协调全公司的科技资源来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方案设计、技术课题攻关、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技术活动,营造更加活跃的技术创新氛围,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去,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要转换观念和思路,从传统的靠经验、实践性、被动式的技术管理和服务,向前瞻性、前沿性、战略性、创新性、支撑性的技术开发、研发转变。要围绕中冶天工需要突破的领域和解决的技术课题,重点解决进入新领域必须率先面对的技术难题,以新兴产业项目为载体,推动急需解决技术问题研究和技术方法上的创新,把新技术运用到施工现场,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方法,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去适应市场,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高收益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为适应新常态积累技术优势。

要形成开放式技术创新氛围和环境,对外要扩大技术交流,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对内要充分整合内部技术资源,打破各单位间、各专业间的隔阂,进一步优化技术研发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形成协调创新、融合创新的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氛围。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引领新常态建立起竞争优势。

新起点面临新挑战,新常态蕴含新机遇。肩负重任的中冶天工将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在中冶集团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努力打造天津建设主力军中冶集团王牌军,为中冶集团实现“钢铁行业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行业领跑者”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