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华天的工业炉专业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有机会精心排练,倾情演出。”得知自己获批享受2013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后,中冶华天南京工业炉公司总经理曹强这样表述自己的心情。

1986年,曹强走出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大门来到中冶华天公司的前身----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从此他的奋斗就和工业炉专业发展连在一起。

27年来,他参与设计的20多个大中型工业炉项目中,有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拥有8项专利权。

他主持研发的“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他在国内首次将蓄热燃烧技术成功地用于梁底组合式步进加热炉。

他作为第一起草人主编了国家第一部工业炉设计领域“法典”——《钢铁厂工业炉设计规范》。

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冶金建设优秀项目经理”、“首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优秀奖”、“冶金建设高级技术专家”等嘉奖。他领导的公司也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南京市工业炉窑技术中心”。

 

浸润花香  引领风骚

 

事实上,中冶华天工业炉专业的历史相当厚重。

从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创立时起算,中冶华天的工业炉专业走过了51年的历程。想当年,马院工业炉专业曾经领跑业内,占据着国内工业炉领域的制高点。“冶金部工业炉窑节能新技术推广中心组长单位”,“全国钢铁设计系统中被冶金部唯一命名的节能先进集体”,创出了国内多项第一……一系列令人羡煞的头衔和光环,让人自豪。

回忆那段时光,曹强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我国工业炉专业的泰斗级人物‘南胡’和‘北齐’,当年‘南胡’就在马院。能与这样叱咤风云的大师共事,很是兴奋,浑身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头。”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马院工作才几个月,曹强就被派驻到现场参加设计、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服务。在工厂实践中,他学习工艺设计、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研究新工艺的应用,通过理论和实践地洗礼,逐步历练成长。

“到现场去,是培养锻炼年轻人最有效的方法。现在看来,多年现场的磨练和积淀,对我个人发展影响深远。”

说到第一次担纲设计总师时,曹强至今记忆犹新。

1995年,马院接到合肥钢铁公司小型连轧工程梁底组合式步进加热炉设计任务,这是一个国外引进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曹强被派任设计经理。那时,项目少,机会更少。在当时,工作不到10年就能担此大任,十分难得,因此,他格外珍惜和用心。在此工程中,他不仅显示出娴熟的设计实力,在技术创新上更是有所斩获,他主持开发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梁底组合式步进炉上的应用”项目得以成功应用,在国内首次将蓄热燃烧技术成功地用于组合式步进加热炉,成功地解决了低热值高炉煤气无法在此类加热炉上应用的热工界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主持设计的沙钢高线步进式加热炉,创造了马院工业炉史上的多项第一,在技术上达到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此后,在承钢80万吨棒材150t/h蓄热式二段梁步进加热炉等工程上,他主持研发的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是当时国际最新节能环保技术,并形成多项专有技术和专利产品。

在一个个圆满的项目中,曹强完成了从助工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工业炉专家的一次次华丽蜕变。

 

坚守梦想  云开月明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钢铁行业萧条,很多高尖端人才流失,马院原本30多人的工业炉专业,只剩下10多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员工都已习惯计划经济下的工作模式,生产经营工作停滞不前。

现实的冷酷,让曹强对工业炉的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不能再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中了,这样下去,熊熊燃烧的炉火,迟早会有熄灭的一天。

2003年,刚担任工业炉室主任的曹强决心破釜沉舟,走改制之路,重拾工业炉昔日风采,再次成为引领业内的主力军。

适逢马院主业整体分立改制,借此契机,在当时中冶华天主要领导的积极推进下,2006年南京工业炉公司应运而生。这是原马院所有专业设计室(所)中最早也是唯一整体走向外部市场的,开启了公司专业室(所)股份制改制的先河。

逆水行舟,不仅是智慧,更是胆识和担当。

“改制之初,没钱没人,一穷二白,真的很难。那时,我可是银行挂名的大客户——借贷大户。”曹强自嘲地说。

他主抓经营,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身体力行,一年中至少有200多天,他都在各钢铁厂间穿梭,联络感情、结交朋友、交流信息、投标项目。

与此同时,他还在公司内部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全员经营、全过程经营的理念。

曹强常对同事说,经营是服务的前奏,服务是经营的延伸。项目做好了,品牌树立了,订单才能如滚雪球一样快速壮大。

智慧加拼搏,换来一片艳阳天。公司成立当年,就承揽了浙江元立步进式加热炉、马钢(合肥)步进式加热炉、山东张店钢厂步进式加热炉、河南信阳同合车轮热处理炉等项目。

2013年5月底,曹强带队到河南信阳同合车轮公司进行回访时,客户说起他们设计的热处理炉投产7年多没有大修过,盛赞与他们合作赢得的成果。

凭着优质服务和业主口碑的双重推动,他们远交近攻,在国内市场上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新客户也纷至沓来。

借船出海,“走出去”,在海外市场上牛刀小试,曹强也有惊艳之处。在与国内公司合作承接的土耳其、印尼等海外工程项目上,树起了中冶华天工业炉的品牌形象。他们实施的土耳其某公司热带工程250t/h步进式加热炉EP项目,受到外方业主高度赞许,成为参建中国公司中唯一免考核验收的项目。

征战国内,转战海外,让南京工业炉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让曹强站到了更高的层次。

立足加热炉专业,开拓相关延伸业务,再一次彰显了曹强的智慧和眼光。

为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他借力中冶华天和外来资源,大力拓展石灰窑业务。从最初的转化图纸业务,到向石灰窑EPC领域延伸,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力。目前,石灰窑项目已经占据了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

如今,南京工业炉公司已由改制之初的17人,壮大到70余人,合同额从1000万发展到2012年3亿多元,增长了30多倍,产品及服务覆盖全国大中型钢铁公司,远销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带领工业炉公司涅槃重生,成为冶金行业工业炉界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再展昔日雄风。

 

专注技术  锻造品牌

 

在曹强看来,对专业化工业炉窑公司而言,技术领先是立足之本,是赢得市场的利器,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为此努力着、奋斗着。

他们研发的高效低热值发生炉煤气、空气双蓄热燃烧创新技术应用到有色行业,在山西闻喜熔化炉、保温炉上,运行状况良好,与普通燃烧相比达到了节能40%以上的显著效果,使企业能耗水平降低,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

自上世纪90年代承建梅山钢铁500t/d套筒石灰窑以来,他们专注于冶金行业用石灰生产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在窑体结构(如拱桥砌筑)、燃烧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消音和除尘等环保设施、燃烧设备的在线维护、节能设备(如换热器)等进行了集优创新,并应用于新疆伊钢、川威集团的套筒窑工程中,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和窑体大中修周期,改善工况环境,提高了自动化操作水平,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们的发明专利“换向燃烧系统间歇延时控制工艺”是基于模糊理论的脉冲控制方式,为双蓄热加热炉燃烧系统自动控制方式探明了新的道路。该技术成功应用到唐山国丰1450薄板坯、天钢轧三高线等蓄热式加热炉,解决了双蓄热加热炉燃烧系统全自动控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坯料温度均匀性和板材的成材率,轧机电流变化值也趋于稳定,燃料消耗比以前降低约5%以上。

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的“步进梁式加热炉纵水管计算”软件成功应用在不锈钢板坯步进梁式加热炉、合金钢大棒加热炉、棒线材加热炉等项目上,保证了步进机械、水梁、炉体钢结构等结构的可靠性。与传统的依靠类比计算的加热炉项目相比,在材料使用量上可节约5%以上,降低了工程造价,且投产运行稳定可靠。

与此同时,一项项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提上了日程。

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工程设计管理和创新体系,为公司业务运转和发展提供信息化平台。

鼓励团队技术创新。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管理企业,建立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推动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保证科研开发有效持续进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依靠社会资源和政府支持,建立技术中心、打造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政策支持。

利用自身承接的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吸收高校和其他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集成创新。例如,加热炉二级控制系统的开发。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引进的这一系统使用效果不佳,为了攻克这一壁垒,该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并结合沙钢5000mm宽厚板加热炉二级控制系统和嘉兴不锈钢加热炉二级控制系统进行实施验证。目前已经掌握了温度预报、炉温设定等数学模型的推导及建模等,同时具备独立调试控制系统数据库、通讯能力,完成了加热炉二级控制系统的开发任务,在该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浓厚的技术研发氛围和一系列强有力的创新措施,催生出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公司成立7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冶金行业QC活动一等奖3项,马鞍山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创新项目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他专利19项。其中,加热炉二级控制技术、脉冲燃烧数字化控制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各种节能环保烧嘴、汽化冷却技术、高效预热回收技术和套筒石灰竖窑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乘着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东风,曹强将引领南京工业炉公司在热工设备和节能技术领域的大潮中扬帆激进,一路足音铿锵,一路凯歌高奏。 (中冶华天 李 玮)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