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加油站”和“助推器”,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大计。没有创新,企业将是死水一潭,发展必是天方夜谭。创新如春风化雨,带来勃勃生机,似月明千里,加快前行步履。

2010年10月10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四川省第十五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国十九冶技术中心成功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晋升特级企业基本条件之一,在专项资金、科研项目、国家级技术中心申报等方面,将得到多项优惠政策。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是中国十九冶继顺利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攀钢万能轧机项目荣获鲁班奖后,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加速推动着企业资质升级、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

健全体系  打通“经脉”

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以科技为先。2006年,中国十九冶正式成立专职技术研发的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建筑工程技术及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工作。2009年,该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几年来,中国十九冶技术中心通过在研发体系、研发机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建设力度,从而为企业实现科学、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科技创新工作首先要有组织领导保证。中国十九冶总经理蔡仲斌亲自挂帅,兼任技术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胡伟山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司高级顾问李铁和建研院院长车忠祥分别担任副主任,高规格、高级别,目的就是要下决心通过强而有力的组织建设为中国十九冶技术创新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创新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疏通科技工作脉络的关键。中国十九冶致力于建成一个具有冶建行业特色、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以技术中心和各分公司科技管理与研发机构为核心,以工程技术专家、首席技师、青年拔尖人才为引领,以群众性创新工程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基层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其中,技术中心是创新体系的组织与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与指导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挖掘、提升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专职人员是为创新发展提供不竭源泉的有效手段。中国十九冶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专门用于技术开发,2007年为营业收入的1%,2008年提高到2%,2009年投入经费达9352.17万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3.3%。在人员配置上,以技术中心为主体,中国十九冶有中、高级工程、经济类人员1500余人,科技活动人员773人,从事研发工作人员541人,为员工总人数的8.7%,其中教授级高工7人,中、高级职称88人。

“产学研”合作开发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有效形式。中国十九冶技术中心以勘察设计研究院为主体,以专业研发中心为支持,通过与四川大学、攀枝花学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地质灾害所、中冶赛迪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关系,快速推动着资源互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自主创新  开发“大脑”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保障。中国十九冶坚定不移地实施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主业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整合企业内外科技资源,加强“管、产、学、研”战略合作,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大型总承包企业的管理、技术、资金优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具有国内外同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优势,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截止目前,中国十九冶共有27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9项,国内先进水平16项;共受理17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9项,已授权81项;省部级工法21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0项;政府科技资助重点课题4个,资金84万元;国家冶金建设行业专有技术6项;编辑《中国十九冶科技》共16期,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印制《2009年成果汇编》、《2009年省部级工法及企业工法汇编》,计70余万字。

通过自主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产品增加值增长的同时,也带来冶金工业建筑市场的成倍增长,近5年,中国十九冶新签合同增长近3倍。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冶金建筑业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企业各项生产经济指标仍保持平稳增长,自主产品销售收入28.5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5.048亿元,新产品利润1262万元,利税2个多亿元。仅2010年上半年,中国十九冶依靠高炉建设工程核心技术,承接大型高炉超过10座,创同行业历史之最。2009年,中国十九冶知识产权工作获得行业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上半年,专利受理量77项位居行业前列。

准确定位  长远“放眼”

中国十九冶放眼未来,从市场需求出发,瞄准行业技术前沿,服务于工程实践,采取专职研发与项目技术支持相结合、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相结合的方式,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学习创新三结合的道路,建设一个拥有系列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工程技术研发实体。

在“三五规划”期间(2011—2015),中国十九冶将着力于把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集研发、管理、产业化一体的工程技术公司;将以冶炼工程技术、焊接工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岩石地基、钢结构研发与制安为主,加大研发力度,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加快“产学研”工作,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的突破,在冶炼工程技术方面,力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风物长宜放眼量,雄鹰展翅上九霄。中国十九冶将以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为契机,努力创建四川省高新企业与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建立自有核心技术专利群,将研究装备水平提升到国内一流,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