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现代项目管理新动向
    发布日期:2006-09-26
中国现代项目管理新动向 现代项目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用于项目执行中对设计、组织、检测和控制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它作为一门理论科学,侧重于项目管理的理论、模式、过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在管理实践中吸收管理经验;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投资和建设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我国虽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进和学习国际项目管理先进理论和方法,但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不仅约有一百多世界著名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国内业主和承包商已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目前在合同额达数千万美元的项目,特别是合同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中,已广泛应用PMC、EPC、EP和EC等项目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方式的国际化
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资源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项目管理最大特点是把资源最佳地组合到投资和建设项目中,减少管理链与管理环节,集中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真正体现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低成本、高品质满足业主或用户的需求。
我国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是从学习鲁布革经验开始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2年开始,进入鲁布革经验学习引进阶段;1986年到1992年,为鲁布革经验研究试点阶段,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50家试点企业成为我国施工管理改革的先锋;1993年到1997年,进入鲁布革经验推广阶段;1998年到2001年,进入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完善规范阶段,作为标志性事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出台;2002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进入一个创新发展阶段,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进而实现丁程管理方式国际化巳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工程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这就是全面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高新技术、物资设备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当前,国际工程投资和建设市场形势是投资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和我国投资者逐步走向国外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范围也已超出了过去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逐步成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如果我们没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就不能在国际承包市场上拿到工程总承包业务,也不能带动我国设备、材料的山口,在国际工程承包巾场就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非常小,全世界每年国际工程承包的总金额在1万多亿美元左右,我们只拿到1%多一点。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已远远落伍。为此,只有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尽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并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上与国际接轨。
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执行的实际领导者对项目实施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使得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发展趋向。项目管理的职业化发展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可以将自己的一生定位在管理大大小小的项目中,从一个小的项目经理逐渐成长为一个大的项目经理,而不是最终脱离项目去担任职能部门的经理。
随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善,项目管理职业化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项目管理职业经理已成为内领阶层追求的一种黄金职业。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6,500,000名项目职业经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1984年推出的PMP认证考试,对项目管理职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都制定了标准。近年来美国PMP认证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公认的项目管理国际化认证标准,并同时用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中文、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九种语言进行PMP资格认证考试。
我国项目经理职业化的发展最早起源于工程建设领域,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已培养了近日80万名项目经理,获得建设部资质的就有50万人之多,其中一、二级项目经理有15万多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务部委先后组团出国考察,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资料,但却因“工程建设程序”的缘故束之高阁。只有少数部门、院校、协会和单位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总结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出版了大量教材、书籍,培训了一批项目管理人员。其中,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相应机构。1997年,受建设部委托、原化工部领导的石油、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十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熟悉国际工程总承包程序、方法的专家、教授进行长期研究,先后编写10册近200万字的项目经理培训教材,举办62期项目经理学习班培训近6000名各项目管理人员,为推行项目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人才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不少院校和培训中心、管理咨询公司也加入进来,开设PMP课程,举办PMP、CPMA等培训。其中,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华从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认证考试的唯一机构,全面负责组织PMP和即将推出的CPMA等在华的认证、笔考和计算机考试。同时,PMI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为PMI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推广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自2000年初,PMI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在华推出PMP考试以来,已有5000余人接受培训,举办了四次PMP考试,有近千人参加近200人在前三次考试中通过PMP考试,并取得证书,培养了一批国际型的项目管理高级人才。现在PMP已成为继MBA、MPA之后的第三大金字招牌。我国承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PMP人数将达PMP考试,并取得证书,培养了一批国际型的项目管理高级人才。现在PMP已成为继MBA、MPA之后的第三大金字招牌。我国承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PMP人数将达到5万名。目前PMP人数已达到了3千名,并已有700人报名参加PMP考试。PMP考试在中国推广仅有3年时间,而印尼开展PMP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始于1992年的Cal-tex)。但到目前为止,印尼PMP人数大约只有400名。在印尼的大公司包括:Ericsson,VICO,BP,AstraGraphia,MinCom,Nokia,Unocal和Freeport McMoran。这些公司都把PMP考试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特别是诺基亚公司,许诺将2个月的基本工资作为通过PMP考试的奖励。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人事部、建设部已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中国项目管理师(PMP)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它共分为四个等级,项目管理员、助理项目管理师、项目管理帅、高级项目管理师,每个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级别的证书。建造师是人事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执业资格标准},建造师分一级和二级,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后,还须经过注册登记,方可以建造师名义执业。今年9月举行首届职业建造师资格考试,届时将诞生第一批职业建造师。
项目管理业务的产业化
二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项目管理迅速发展,并被业主和承包商广泛接受。目前,在中国合同额达数千万美元的项目,特别是合同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中,PMC、EPC、EP和EC等大多数项目管理方法共存并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开放以前,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本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国家批项目,部门下计划,主管部门搭班子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执行计划。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扩大自主权、技术经济承包和体制改革,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改革、价格改革、外汇外贸改革、金融改革、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把企业逐步推向市场。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各部委便组团出国考察国际通告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于1984年先后印转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等文件;与此同时,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按照国际通告模式在国内公开进行国际招标,引入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随后,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试点全面展开。1987年正式推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一批工程项目先后采用了EC、DB、EPC等方式,尤其是世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和援助项目及国外投资项目。经过十余年实践,我国已有200余家设计院、施工企业具备了EC、DB、EPC能力。1999年国务院和建设部先后转印发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大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其主要的管理方式有:(1)业主组建PMT进行项目宏观管理;(2)业主邀请PMC进行项目管理;(3)承包商聘请专业项目管理机构以赢得投际、进行项目管理和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4)对于几百万人民币的项目,由于项目管理知识所限,资金不充裕,业主自己担当项目管理者角色。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投资的增加,我国的项目管理从宏观体制到微观运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项目审批、项目评估、项目资金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合同管理、项目监管等方面建立了新的制度,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外项目管理公司和工商企业应用工程科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生化医药、产品开发、金融证券保险、物流等项目全过程。其中尤以信息技术产业最为明显,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等项目。从而,不仅低成本、高品质满足业主或用户的需求,而且大大的拓展了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项目管理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我国期望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多年里全面实现小康,在本世纪中期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和基本国策。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住房、汽车、教育、健康、信息等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数量和质量、经济结构和效率十分协调。全球都关注着中国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巨大市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固定投资增长串为12%(远高于美国环球观察公司今年对全球55个建设投资市场的预测),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项目管理、PMC和EPC的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投资环境良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外资、合资、国资、民资和国际贷款建设项目一直很多。正在进行的重大基础工程有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交通运输建没、生物环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东北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其中蕴涵巨大的项目管理市场商机;通过竞标,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外国:I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应用工程科学、探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沦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项目全过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我们应该很清楚地意识到,项目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的项目管理水平与高速增长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奋起直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不仅有大好机遇,还有严峻挑战;(1)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大多数单位和企业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使改为公司的企业,也大都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所以不仅多数项目业主没有产生较强求最大化动机,而且多数工程咨询、施工企业也没有产生较强的利益驱动力。所以,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工程总承包的好处,但大多数单位推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或委托他人全过程管理都不够积极主动。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的方向。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地方保护、待业保护、黑箱操作、受贿行贿等,一定程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压力。加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客观上也使一些企业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状态,自然很少有人积极主动推,行项目管理,进行资源整合创新。
(3)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都存在大的不强、小的不专等弊端。因为市场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我国市场非理性成分更多一些,重视市场利润,忽视内部支撑,势必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或企业家由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所以创新精神不强,看家护院意识较强,准都不愿兼并别人,谁都不想被别人兼并,竞争合作意识不强,很少出现企业合并、兼并的重组行为,即使有也往往存在“拉郎配”的痕迹。大家挤到一条道上竞争,都把对方视为对尹,利用种种子段挤压对方,打价格、低报价竞标,争得两败俱伤。结果只能是同一层次的单位和企业经营范围雷同。专业设置相近,弱的死不了,强的活不旺,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EPC、PMC等承包体系。
(5)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政府的作用力很强。尽管在当前体制改革经常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重组,但行政措施多于经济措施,行政调配多于市场交易,生产要素流通不畅,资本市场不发育。这样不仅影响项目本身的资源配置,而且更影响产业内跨地区、跨行业的合并、兼并和资源重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推行项目管理的路径选择,既不可能采用发达国家原生自发、水到渠成、循序渐进的模式,也不可能采用发展中国家直接切入、高点起步、合作发展的模式,而应选择以推行项目管理为轴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和资源重组,集中优势资源,培育100家EPC、PMC承包商,直接切入EPC、PMC,争取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机遇转瞬即逝,抓住了就可以一飞冲天,抓不住就会一蹶不振。只有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整合院校、协会和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的资源,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和资源重组,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项目管理网) (3)
我国虽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进和学习国际项目管理先进理论和方法,但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不仅约有一百多世界著名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国内业主和承包商已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目前在合同额达数千万美元的项目,特别是合同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中,已广泛应用PMC、EPC、EP和EC等项目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方式的国际化
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资源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项目管理最大特点是把资源最佳地组合到投资和建设项目中,减少管理链与管理环节,集中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真正体现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低成本、高品质满足业主或用户的需求。
我国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是从学习鲁布革经验开始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2年开始,进入鲁布革经验学习引进阶段;1986年到1992年,为鲁布革经验研究试点阶段,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50家试点企业成为我国施工管理改革的先锋;1993年到1997年,进入鲁布革经验推广阶段;1998年到2001年,进入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完善规范阶段,作为标志性事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出台;2002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进入一个创新发展阶段,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进而实现丁程管理方式国际化巳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工程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这就是全面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高新技术、物资设备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当前,国际工程投资和建设市场形势是投资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和我国投资者逐步走向国外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范围也已超出了过去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逐步成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如果我们没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就不能在国际承包市场上拿到工程总承包业务,也不能带动我国设备、材料的山口,在国际工程承包巾场就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非常小,全世界每年国际工程承包的总金额在1万多亿美元左右,我们只拿到1%多一点。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已远远落伍。为此,只有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尽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并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上与国际接轨。
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执行的实际领导者对项目实施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使得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发展趋向。项目管理的职业化发展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可以将自己的一生定位在管理大大小小的项目中,从一个小的项目经理逐渐成长为一个大的项目经理,而不是最终脱离项目去担任职能部门的经理。
随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善,项目管理职业化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项目管理职业经理已成为内领阶层追求的一种黄金职业。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6,500,000名项目职业经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1984年推出的PMP认证考试,对项目管理职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都制定了标准。近年来美国PMP认证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公认的项目管理国际化认证标准,并同时用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中文、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九种语言进行PMP资格认证考试。
我国项目经理职业化的发展最早起源于工程建设领域,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已培养了近日80万名项目经理,获得建设部资质的就有50万人之多,其中一、二级项目经理有15万多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务部委先后组团出国考察,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资料,但却因“工程建设程序”的缘故束之高阁。只有少数部门、院校、协会和单位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总结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出版了大量教材、书籍,培训了一批项目管理人员。其中,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相应机构。1997年,受建设部委托、原化工部领导的石油、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十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熟悉国际工程总承包程序、方法的专家、教授进行长期研究,先后编写10册近200万字的项目经理培训教材,举办62期项目经理学习班培训近6000名各项目管理人员,为推行项目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人才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不少院校和培训中心、管理咨询公司也加入进来,开设PMP课程,举办PMP、CPMA等培训。其中,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华从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认证考试的唯一机构,全面负责组织PMP和即将推出的CPMA等在华的认证、笔考和计算机考试。同时,PMI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为PMI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推广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自2000年初,PMI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在华推出PMP考试以来,已有5000余人接受培训,举办了四次PMP考试,有近千人参加近200人在前三次考试中通过PMP考试,并取得证书,培养了一批国际型的项目管理高级人才。现在PMP已成为继MBA、MPA之后的第三大金字招牌。我国承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PMP人数将达PMP考试,并取得证书,培养了一批国际型的项目管理高级人才。现在PMP已成为继MBA、MPA之后的第三大金字招牌。我国承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PMP人数将达到5万名。目前PMP人数已达到了3千名,并已有700人报名参加PMP考试。PMP考试在中国推广仅有3年时间,而印尼开展PMP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始于1992年的Cal-tex)。但到目前为止,印尼PMP人数大约只有400名。在印尼的大公司包括:Ericsson,VICO,BP,AstraGraphia,MinCom,Nokia,Unocal和Freeport McMoran。这些公司都把PMP考试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特别是诺基亚公司,许诺将2个月的基本工资作为通过PMP考试的奖励。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人事部、建设部已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中国项目管理师(PMP)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它共分为四个等级,项目管理员、助理项目管理师、项目管理帅、高级项目管理师,每个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级别的证书。建造师是人事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执业资格标准},建造师分一级和二级,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后,还须经过注册登记,方可以建造师名义执业。今年9月举行首届职业建造师资格考试,届时将诞生第一批职业建造师。
项目管理业务的产业化
二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项目管理迅速发展,并被业主和承包商广泛接受。目前,在中国合同额达数千万美元的项目,特别是合同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中,PMC、EPC、EP和EC等大多数项目管理方法共存并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开放以前,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本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国家批项目,部门下计划,主管部门搭班子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执行计划。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扩大自主权、技术经济承包和体制改革,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改革、价格改革、外汇外贸改革、金融改革、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把企业逐步推向市场。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各部委便组团出国考察国际通告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于1984年先后印转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等文件;与此同时,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按照国际通告模式在国内公开进行国际招标,引入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随后,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试点全面展开。1987年正式推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一批工程项目先后采用了EC、DB、EPC等方式,尤其是世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和援助项目及国外投资项目。经过十余年实践,我国已有200余家设计院、施工企业具备了EC、DB、EPC能力。1999年国务院和建设部先后转印发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大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其主要的管理方式有:(1)业主组建PMT进行项目宏观管理;(2)业主邀请PMC进行项目管理;(3)承包商聘请专业项目管理机构以赢得投际、进行项目管理和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4)对于几百万人民币的项目,由于项目管理知识所限,资金不充裕,业主自己担当项目管理者角色。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投资的增加,我国的项目管理从宏观体制到微观运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项目审批、项目评估、项目资金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合同管理、项目监管等方面建立了新的制度,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外项目管理公司和工商企业应用工程科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生化医药、产品开发、金融证券保险、物流等项目全过程。其中尤以信息技术产业最为明显,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等项目。从而,不仅低成本、高品质满足业主或用户的需求,而且大大的拓展了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项目管理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我国期望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多年里全面实现小康,在本世纪中期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和基本国策。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住房、汽车、教育、健康、信息等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数量和质量、经济结构和效率十分协调。全球都关注着中国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巨大市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固定投资增长串为12%(远高于美国环球观察公司今年对全球55个建设投资市场的预测),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项目管理、PMC和EPC的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投资环境良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外资、合资、国资、民资和国际贷款建设项目一直很多。正在进行的重大基础工程有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交通运输建没、生物环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东北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其中蕴涵巨大的项目管理市场商机;通过竞标,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外国:I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应用工程科学、探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沦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项目全过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我们应该很清楚地意识到,项目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的项目管理水平与高速增长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奋起直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不仅有大好机遇,还有严峻挑战;(1)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大多数单位和企业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使改为公司的企业,也大都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所以不仅多数项目业主没有产生较强求最大化动机,而且多数工程咨询、施工企业也没有产生较强的利益驱动力。所以,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工程总承包的好处,但大多数单位推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或委托他人全过程管理都不够积极主动。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的方向。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地方保护、待业保护、黑箱操作、受贿行贿等,一定程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压力。加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客观上也使一些企业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状态,自然很少有人积极主动推,行项目管理,进行资源整合创新。
(3)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都存在大的不强、小的不专等弊端。因为市场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我国市场非理性成分更多一些,重视市场利润,忽视内部支撑,势必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或企业家由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所以创新精神不强,看家护院意识较强,准都不愿兼并别人,谁都不想被别人兼并,竞争合作意识不强,很少出现企业合并、兼并的重组行为,即使有也往往存在“拉郎配”的痕迹。大家挤到一条道上竞争,都把对方视为对尹,利用种种子段挤压对方,打价格、低报价竞标,争得两败俱伤。结果只能是同一层次的单位和企业经营范围雷同。专业设置相近,弱的死不了,强的活不旺,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EPC、PMC等承包体系。
(5)我国大多数单位和企业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政府的作用力很强。尽管在当前体制改革经常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重组,但行政措施多于经济措施,行政调配多于市场交易,生产要素流通不畅,资本市场不发育。这样不仅影响项目本身的资源配置,而且更影响产业内跨地区、跨行业的合并、兼并和资源重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推行项目管理的路径选择,既不可能采用发达国家原生自发、水到渠成、循序渐进的模式,也不可能采用发展中国家直接切入、高点起步、合作发展的模式,而应选择以推行项目管理为轴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和资源重组,集中优势资源,培育100家EPC、PMC承包商,直接切入EPC、PMC,争取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机遇转瞬即逝,抓住了就可以一飞冲天,抓不住就会一蹶不振。只有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整合院校、协会和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的资源,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和资源重组,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项目管理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