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特区珠海横琴开发区建设进入第三年。3月中旬,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冶上海企业党工委和中冶华东记者站联合组织的中冶横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BT项目采访活动。时隔二十多年后再次踏上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珠海经济特区这片热土,其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和一个生态环境型、绿色经济型的崭新城市风貌令人感叹,而横琴这个过去不为人知的珠海最大岛屿也在新一轮开发建设中变得闻名起来,正成为吸引众多央企和外资纷纷抢滩投资开发的旺地,成为珠海生态环境型城市建设中的新亮点。

横琴岛与澳门隔水相望,与香港一桥相连。占地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珠海面积最大的岛屿,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2009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列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由国务院批准开发的国家级新区,并明确要求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同年10月,中国中冶与珠海大横琴投资公司签订《珠海市横琴区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投资建设总体协议》。2009年12月16日,随着珠海横琴新区挂牌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仪式举行,由中国中冶承建的国内最大BT项目——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启动,横琴新区大开发全面开始,其建设规划项目包括中国中冶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横琴总部大厦、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粤澳合作的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及连接粤港的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800亿元。横琴市政BT项目是一项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中国中冶委托二十冶设立珠海中冶投资公司以BT形式投资建设,采用EPC承发包模式组织勘察设计施工,投资估算总额为126亿元,该项目于2010年3月28日正式启动,总建设工期为3年。横琴市政BT项目主要包括岛内全部主、次干道等市政道路及综合管网项目和海堤及环境景观工程项目两大部分;一是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道路约71km,综合管沟约29km;二是海堤及环境工程,海堤总长约为16km。作为国内最大的BT项目投资运作,对于中冶集团实现资本向产业链上游转移,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实现企业运营模式转型,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尽管三月春雨连绵,横琴工地泥泞难行,但笔者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个宏大的施工现场,一面面招展的彩旗、一台台耸立的桩机塔吊、一辆辆繁忙的运输车辆、一群群雨中作业的施工人员。通过现场参观采访及中冶投资公司总经理、项目总包施工方——中国二十冶横琴项目部负责人的总体情况介绍中了解到,为了打造珠海横琴开发区这个粤港澳的合作新示范区,作为开路先锋的中冶大军克服了重重困难,战天斗地,闯关夺獈,精细管理,精心施工,使横琴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一年来,整个工程项目稳步实施、快速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横琴环岛路、隧道、海堤、综合管沟等所有基础设施全面进入了施工快车道,由中国中冶投资建设的横琴BT项目迈出了坚实而成功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张1] [张2] [张3] 争取明年底,首期投融资135亿元(含政府投资9亿元)的横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将大部分建成完工,为澳门大学等开学配套的环岛东路建成通车。中冶横琴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横琴新区开发的最前面,充分展示了中冶人的优秀品质和一流的中冶品牌形象。

作为中国中冶投资承建的国内最大的横琴BT项目,从其投资运作和项目建设实践中可以得出四点启示:

启示一,创新思路,采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BT方式是解决项目融资难的有效手段。

横琴怡人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活氛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开发规模和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早在去年国务院就批准横琴新区实行比特区还要特殊的政策,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横琴开发区必将面临经济开发度最高、体制宽松度最大、创新空间度最广的政策环境。好政策必定带来投资先机,中国中冶及时把握住了机遇。在经济还相对落后的珠海横琴,政府如何在开发项目多、工期紧、融资难的情况下,解决庞大的项目建设资金是横琴开发启动的先决条件和关键要素。围绕着先期启动的横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还没有综合体工程投资开发成熟经验的珠海政府和中国中冶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反复沟通谈判,达成了首次采用BT模式投资开发的共识,通过创新思路,采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BT方式,解决建设项目融资难题。所谓BT模式,就是建设—移交方式,政府授权企业对项目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再移交政府使用,政府用以后的财政预算资金,分期偿付企业融资的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中国中冶充分利用在沪港成功上市的融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BT项目投资运作,抢滩珠海横琴开发区市场,在横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的首期投融资总额超过126亿元,建立形成了以投资赢项目,以项目拓市场,以市场创效益的良性运作机制。

启示二,安全第一,质量为先是确保BT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要务。

横琴基础设施项目是一个边设计边施工边验收边移交的“多边项目”,抓好安全管控,确保工程质量是关键。为此,项目部通过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防控体系,开展安全危险辨识,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加强班前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举措,筑牢多层级立体式安全管控体系,使项目在安全稳控中推进。在全方位抓好安全的同时,项目部对施工质量更是精益求精,横琴岛地下泥沙深达30多米,其软土地基处理十分复杂,被有关专家誉为“世界性难题”。 技术人员敢于挑战难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苛求,在多方论证、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软土基础处理技术方案,采取吹沙—布包—抽真空—密实—堆载预压等全套流水作业程序,并引进宝钢先进的采排机、桩机设备和先进的DF桩基施工方法,精细作业,严格施工,为横琴岛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优质而坚实的地基条件。在首次承担的海堤工程施工中,中冶项目部按照“百年一遇”的14级强台风要求精心施工,打造“十年不溃、百年不垮”的坚固牢靠的横琴岛海堤长廊。

启示三,风险管控,精心施工是实现BT项目建设目标的前提保证。

BT模式是投资方式,不是招标方式,更不是直接发包,风险管控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必须从严履约,以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质检部门必须强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监督,以确保质量优良。BT模式中企业是投资、建设主体,政府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企业需要花用大量的精力承担很大的风险为政府融资,政府能否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至关重要。中国中冶横琴市政BT项目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包括政府审批程序风险、国家政策调控引起的投融资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勘察设计引起的工程承发包风险、投资收益风险、资金回购风险以及审计风险等,其中投资收益、回报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如何加强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是珠海中冶投资公司和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中冶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借助横琴开发区独有的不同于港澳、不同于内地的特殊优惠政策,借水行舟,破浪前行。严格按照施工一项、验收一项、移交一项、回购一项的原则操作,以确保回购期内项目投融资的收益目标实现。

启示四,开展劳动竞赛,发挥党群优势是激发干劲、实现BT项目创先争优的动力之源。

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围绕项目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珠海中冶投资公司和项目部深入开展“横琴杯”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制定下发《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综合考核评比暨“横琴杯”劳动竞赛活动实施细则》,建立了BT项目月度综合考评制度,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每月一次专项检查,对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安全、投资控制、文明施工、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进行综合考评,奖优罚劣。通过“7个大项、136个小项”的综合考评竞赛,全方位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珠海中冶投资公司和二十冶项目部先后获得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工地等荣誉称号,并涌现出了一批受到珠海、横琴新区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现了工程优质、员工优秀。

中国中冶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成功运作的五大优势:一是有利于缓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的困难,使原本急需而政府又没有资金投入的项目实现早启动、早施工、早建成;二是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热情,降低政府部门的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三是有利于大量项目同时上马,发挥规模效应和效益。尤其是项目建设方、投资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以及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可以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立项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复核,从而确保项目建设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增加了对BT项目运作的透明度;四是有利于引进和积累科学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秀的项目管理与技术人才,实现多项目施工并举,多机械同时操作,提高BT项目的运作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五是有利于政府从直接管理建设项目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加强对BT项目建设质量、工期和资金合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督协调。

2012年,随着横琴岛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海堤工程和综合管沟的基本完工,环岛东路等全面通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集金融服务、商务会展、航运中心、房地产开发、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科教研发等7大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经济开发示范区将在横琴出现,形成粤港澳良性互动共赢的国际商务旅游胜地的“金三角”,打造出一座密切内地与港澳经济紧密相连的合作新示范区现代化新城。 (中冶宝钢技术 张志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