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勇当转型发展排头兵
——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分公司转型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12-06-15
2012年是宝钢股份马迹山港正式投入使用的第十年,也是中冶宝钢技术开始转型尝试涉及港口服务业的第十年,十年前的5月30日,外轮“阿里绍斯”号成功首靠宝钢马迹山港,标志着马迹山港正式投产。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马迹山港已成为了世界最大矿石中转港,与此相伴的中冶宝钢技术服务公司马迹山分公司也从最初仅仅承接部分设备检修业务的十几个人,发展成为了拥有近700名员工队伍的马迹山港唯一协力生产供应商,承担着港区现场协力生产操作、设备运保与检修维护、工程机械管用养修、后勤服务等全方位的辅助生产作业项目,是公司名副其实的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一次次新的业务拓展,不仅为马迹山分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了自身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市场的开拓打开了一扇窗,树立起了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
秉承传统实现转型发展
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分公司前身为第四检修分公司马迹山项目部,2001年3月项目部成立时,由第四检修分公司从宝钢股份本部派出的8名员工组成,尽管当时承接作业内容的只是部分设备检修任务,8名同志也都是经分公司领导精心挑选出的精兵强将,但众所周知,四检分公司以往从事的宝钢厂区炼钢炼铁区域设备的检修任务,对港口码头设备的检修历史是一片空白。但他们秉承中冶宝钢技术员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发扬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和业主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以检修标准的建立、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进为抓手,脚踏实地的提升作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使马迹山项目的各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既在宝钢股份马迹山港众多的协作单位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为马迹山港的生产安全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迹山港的码头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可以说是国内港口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为了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确保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和效能提升,马迹山分公司员工在提高设备检修技能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业主通过增加柴油发电机组、增设绞缆机等项目,先后解决了长期困扰马迹山港的断电、断水、断备件和断缆问题。为马迹山港在2003年成为亚洲首个成功靠泊32万吨超大型散货巨轮“阿米尔”号的码头和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接卸满载36.5万吨的散货巨轮“博格斯坦”号度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业主好评!
抓住机遇完成区域整合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宝钢优化协力管理工作的推进,开始在马迹山港区实施“区域化整合”试点。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分公司凭着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理所当然地成为区域化整合的主角,于是2005年12月开始承接35kV总降及各分变的操作、值班业务;2007年11月承接马迹山港二期设备三班运保、设备检修、工业电视、指令电话检修维护、二期港务设施检修及供配电检修、高压设备继绝保业务;2007年12月整合了港区、船队岗位协力、生产协力和工程机械管用养修一体化业务;2008年1月轨道调整及工业电视、通讯设施检修业务回归;2009年12月整合了港区消防、空调等四项维修业务及生活后勤协力业务。
中冶宝钢技术马迹山分公司紧紧抓住了区域化整合良机,使业务不断得到了拓展,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从单一的检修作业延伸到了港口的所有的辅助作业岗位。业务涉及到装卸作业、拖轮作业、料场落矿作业、清舱水手作业、综合后勤等多方面,共计从宝铁、宝发展等外协队伍中整合而来的岗位多达587个,使马迹山分公司整体实力得到了飞跃提升,产值规模成倍增长,在马迹山港的生产运转中的作用越发显现,中冶宝钢技术的价值在业主中也越显重要。
创新提升赢得良好绩效
马迹山港的生产管制、料场管理和堆场无人作业实现集中控制等,成为了可与世界上同类型先进港口媲美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港口,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聪明港口”,如何当好最聪明港口的“保姆”,是马迹山分公司全体员工须时刻面对和思考的难题?于是,他们首先在管理上追求创新,与宝钢生产方业主共同推进了“四个统一”:管理直接统一,生产组织权限集中,体系管理全面对接,体现管理“宝钢化”优势更为明显。安全管理统一,理清了现场安全的管理思路,避免了重复的管理环节,分区域、分重点对现场安全进行监督、管控,确保安全工作全面受控;生产组织统一,制定了岗位员工和管理人员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了各岗位员工的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效率;体系对接统一,根据宝钢及中冶的管理规定要求,制定出分公司统一管理模式。其次通过“一岗多能”和“操检合一”的推进,实现跨行业、不同专业协力业务一体化,为操作与检修的全面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区域在生产在线人员开展“一岗多能”培训工作,便于生产组织协调。如:装船码头单船指导必须持水手证和装船机证、装船机司机必须持皮带工证,方便区域人员的调整和加强区域管理的力度,减少人员配置。发挥整合后各业务人员优势,深入开展操检合一培训,提高员工综合技能。充分发挥生产、检修业务资源整合后的优势互补,在生产协力岗位大力推行“操检合一”,提升员工的综合技能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马迹山港的整体生产作业效率的目的。围绕“操检合一”的四个内涵,即按标准操作设备、点检基础维护保养、自我修理、学习排故技能并逐步扩大排故范围,根据目前岗位协力员工岗位技能水平高低不一的实际情况,分批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在机动性较强的落矿作业区建立“蓄水池”,储备皮带工、水手等人员,使生产在线人员能够及时得到补充等等,使港区检修和服务的应急能力和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技术创新,减低劳动负荷提高作业功效。以合理化建议平台,采纳员工建议后,通过对皮带机构部分结构的改造,规范岗位人员操作,改善生产工艺等手段,针对料种特性,调整沿线设备状态,减少了落料,降低了落矿回收的劳动负荷。作业长朱建龙与甲方人员创新发明的蜗轮蜗杆式皮带更换工器具,使皮带更换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员工劳动强度降低,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第十九届发明展览会铜奖。检修员工杨晓虎的《自制皮带嵌条绞割机》发明专利,同样大幅度提升了作业功效。由张志永、陈耀忠等同志研究的《缩短装船开工时间》课题,受到了业主肯定和认可,并获2010年宝钢股份“生产协力综合篇”JK成果优秀课题奖。
在今年1月份,马迹山分公司紧紧抓住节前港区货源充足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严格执行船舶靠离泊计划时间,通过优化清仓工艺、过硬的靠离泊技能,缩短了船舶停港时间,提高泊位利用率等措施,为马迹山港月度完成吞吐量65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做出重要贡献。
在马迹山分公司十余年转型发展的艰苦创业历程中,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还培养出了中冶宝钢技术2011年度巾帼英雄、嵊泗县2011年度“三八红旗手”——卢雪儿;嵊泗县第一、第二届技能人才——李伟伟和金益平;连续多年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王建忠等优秀员工代表,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不愧是公司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中冶宝钢技术 邹新辉)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