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上海宝冶集团以“三个三”加强党建工作
    发布日期:2012-07-18
在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大形势下,在中冶集团抓管理提升的更高要求下,企业的党建工作现阶段如何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冶上海宝冶集团在“七一”纪念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在专题报告中提出:“实现三个目标,迎接三个挑战,突出三个重点”的工作要求,宝冶正以加强党建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就加强党建工作,宝冶党委对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冲击有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明确了对企业生产经营要达到市场风险的最小化、成本最低化、利润的最大化。在新的形势背景和企业发展更高要求下,宝冶党委提出了转型发展要实现“三个目标”,即:一科学发展;二健康发展;三和谐发展。
而在这样的目标下,抓好党建工作,宝冶党委从战略的眼光出发,提出了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要迎接“三个挑战”,即:一是针对转型发展,提升管理,对企业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的挑战。二是针对攻艰克难、党员要争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更好发挥的挑战。三是针对政令畅通,执行到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更需要加强的挑战。
对下一步的工作,宝冶党委讲的是以纲带目,纲举目张。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根据中冶集团对子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升的更高要求,宝冶党委提出企业的党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工作。下一阶段主要突出“三个工作重点”。即:
第一、突出党性修养,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宝冶党委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集团内部领先的公司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抓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保持党员和干部思想纯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冶集团和宝冶公司“三五”发展规划武装公司全体党员、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大力保持党员和干部队伍纯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事业中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三是大力保持党员和干部作风纯洁。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坚持群众路线,要把着力点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落实到战胜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上,落实到提升管理以及执行到位上。使企业转型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得到保证。四是大力保持党员和干部清正廉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通过加强廉政建设,堵塞管理漏洞,确保政令畅通。
第二、突出作用发挥,切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宝冶党委现在重点抓的是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促使党组织的战斗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一是要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形势任务的变化创先争优。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具体鲜明的争创主题,找准创先争优的着力点。三是要建立创先争优一系列长效机制。包括健全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包括健全群众监督评判机制,使创先争优成为加强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抓手;包括要建立创先争优岗位化、经常化、长效化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有目标、争优有动力、先进受激励、落后受鞭策,使创先进、争优秀真正成为全公司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四是要创出实效。围绕企业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创先争优,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实际的有效检验创先争优。
第三、突出夯实基础,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据党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上海宝冶要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提质增效创佳绩”这一总目标,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配好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并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还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赴市建委党校、市委党校学习培训。二是健全组织。确保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机构设置同步进行。特别是加强外地项目部和海外项目部党组织建设。三是继续大力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建设。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继续开展好宝冶学习培训年活动,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四是围绕项目管理,立足施工生产一线,开展“四强四优”创建活动。要通过项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等形式,保障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和提升效益。五是要切实为企业发展办实事、为群众需求解难题。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使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工作真正得到全面落实。 (郑建果 朱 虹)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