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压、余能如果还没有回收,我们可以提供技术帮助回收。如果没有资金,我们可以垫资;如果没有专业队伍,我们可以帮助培养专业的管理和操作队伍。”像这样以前不敢相信的“好事”,如今在莱钢型钢炼铁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上变为了现实。

由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山东耀华鲁信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实施,国内最大的单体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莱钢型钢炼铁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于2012年7月 6 日建成投产,7月28日,热能回收发电率达设计负荷的90%以上,吨矿发电量达到了工信部要求的18wKh的先进指标。该项目设计年发电量1.6亿wKh,年节约标准煤5.76万吨,年减少CO2排放 15万吨。不仅达到了排放指标,而且使以前白白浪费的蒸汽变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危机面前“机为先”

面对钢铁工业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冶金建设市场新增产能项目越来越少,冶金设计院不等不靠,以危求机,从市场低迷中寻求突破。他们发现越是在钢铁企业微利时代,钢铁企业的成本和节能减排指标压力越大。谁能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一揽子解决办法,谁就会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这就是新形势下的市场机遇。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冶金设计院领导班子在综合分析市场形势和自我判断后,果断地实施了一种叫做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这样一方面为自己开辟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也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提供了一条好的载体和平台。

创新运营“变则活”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面对新的形势,冶金设计院从管理思想和组织机构,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他们在以公司化为载体,完成对企业今后发展50%以上贡献率多元投资定位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冶金设计院第一个全资子公司——山东耀华能源管理公司于去年成立,紧接着山东耀华能源管理公司与山东鲁信投资公司共同成立山东耀华鲁信公司。为了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他们不仅为莱钢型钢烧结余热利用项目投资1.6亿元,而且组建了一个68人的管理操作团队,吸纳了投资运营、工程管理、操作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用新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为项目的短时间投运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就这样,他们边施工边组建管理和操作队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项目试运行。

降本增效“技为上”

莱钢型钢炼铁烧结余热发电项目包括一台400平米烧结机和两台265平方烧结机,共有12 MW和15 MW汽轮机发电机组各一台。根据多台烧结机同时发电的要求,冶金设计院采用了独创了“保安”、“联通”、“过热”、“密封”、“稳定”等新工艺、新技术,保证了烧结余热回收段的烟气温度稳定性,保证多产生高品质蒸汽,保证汽轮发电机有效运转。他们还采用了热风循环、弹簧式高效密封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冷却风的热利用率;采用补气式汽轮机组,将高、低压不同品质的蒸汽通过一机实现做功,提高发电效率。

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效益。靠着合同能源管理,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再一次抓住了新一轮发展的市场机遇,他们紧紧贴近市场、研究市场、开发市场,用多赢的思路和整套的运用团队,引起了钢铁企业在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方面的高度关注。目前冶金设计院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已经达到了4.5亿元,他们将与钢铁企业共同分享在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收益。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