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川

 

“94.5分,恭喜你们通过资质复审认证!”7月20日,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副秘书长张友权在对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焊工技术考试委员会(简称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硬件部分、软件部分进行评审后这样说。这是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继上次复审获得“基层焊考委先进集体”称号后,再次赢得评审组的认可。

2001年,中国十九冶焊考委成立。一成立,朝气蓬勃的中国十九冶焊考委就凭着不断求索、拼搏向上的精神,认真履行基层焊考委职责,积极开展焊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技术交流、技术服务等活动,打造了中国十九冶的优秀焊接团队。

建章立制、不断投入、与时俱进是中国十九冶焊考委良性发展的保障。

为不断充实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的技术实力、提升管理水平,自成立以来,公司三次调整焊考委组织机构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011年调整后的焊考委有16人,分别由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任正、副主任;委员中既有焊接全国技术能手、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也有从事焊接、检测工作的高级工程师,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焊接专家。焊考委办公室下设培训、工艺等4个组,有工作人员30余名。《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焊工技术考试委员会 焊培中心质量管理手册》(第三版)于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焊工作为中国十九冶最主要的技术工种,2007年以来,公司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用于焊考委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补充更新。公司负责焊考委日常培训的焊培中心堪称“西南第一”,有国家级标准焊接工位50个、机加工车间及试件陈列室等230 m2、有满足焊接练习、考试的其他配套机具及多媒体设备。负责试件检测的试验室有各种类型、型号探伤机10台,压力、冲击、双表引伸仪等各种检测设备若干。依靠焊培中心及实验室,2011年中国十九冶成功协办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

立足培训、提高技能、促进就业是中国十九冶焊考委奋斗不止的目标。

2007年以来,不论是职工技能提高还是职教中心学生日常技能学习,中国十九冶均按照冶金工程建设焊工考试所要求的规程及程序进行。五年来,近1000名焊工参加此项培训。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如此规范、严格的培训,对其走向社会就业及日后取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中国十九冶第一次焊接全球最大口径长输矿浆管道X60管线钢。面对国内该类工程焊接技术空白的难题,焊考委成员黄成楷、宋雪梅、周树春等制定出纤维素型焊条和药芯焊丝自保焊下向焊工艺并办班传授,为顺利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开拓国际、国内长输管道施工市场,2009年以来,焊考委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办3期长输管道焊接取证培训班,90余名焊工取得合格证。

作为公司焊接力量最雄厚、最权威的机构,中国十九冶焊考委受中国十九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站(中国冶建7站)的委托,承担起全公司焊工(含农民工)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工作。2007年以来,焊考委针对公司的施工特点,创新性地分组、分批提供“上门”服务,开展了600余人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工作,使公司焊接团队水平大幅度提高。该项考试对象覆盖至农民工,不仅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就业,也是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作为公司的焊接“智囊团”,在全面开展焊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焊考委承担着各类焊工竞赛的选手培训选拔工作。从研究竞赛文件、制定培训方案到开展选拔培训、总结大赛经验,焊考委在公司参加的多个技术比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0年以来,中国十九冶在全国冶金建设系统、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等一系列高水平焊接竞赛中屡获佳绩,刘刚等6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参加全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工选拔赛,最后国家集训队的10人名单中,中国十九冶选手强势占据6席。

无私传授、倾情付出、为国争光是中国十九冶焊考委奉献社会的追求。

在履行好基层焊考委职责的同时,中国十九冶焊考委放眼于中国焊接事业的发展,焊考委成员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帮学被委任为“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冶集团代表队主教练,培养的4名选手获团体第一名。2011年,全国技术能手周树春指导的选手在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包揽前三名。同年,周树春培养的选手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为中国赢得唯一一枚银牌,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焊工的风采。

鉴于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的雄厚实力和优质服务,今年4月,中冶集团第26期高级技师培训班(电焊工)在我公司焊培中心开班。培训师资以焊考委成员为主,他们采用课堂教学、现场点评、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培训过程注重实践操作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员的技能水平。

持续学习、科技创新、团队提升是中国十九冶焊考委永葆青春的根本。

在创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的热潮下,中国十九冶焊考委要求各位成员持续学习新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团队素质大幅度提升。近年,中国十九冶20余名焊接精英成长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为中国十九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年来,中国十九冶焊接团队研制出《焊钳》、《管线钢下向焊接操作技术》等40余项专利、科技成果、省级工法。在不断学习和掌握焊接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中,公司打造出20余项精品工程。如:攀钢8万m3高炉煤气柜焊接工程、昆钢6号高炉4号热风炉、梅钢公辅设施二期12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工程等获全国焊接优秀工程奖。近日,中国十九冶申报的“四川省周树春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成为攀枝花市唯一被评为四川省首批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为雄厚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的团队实力、着力培养中国十九冶后备焊接高层次人才,2012年,中国十九冶焊考委首次引进3名焊接硕士研究生并将开展焊接技能人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新鲜血液的注入、“双通道”的培养模式,必将给中国十九冶焊考委带来新的活力及动力。

“希望你们勤学苦练,争取为国争光。”这是中国焊接协会专家组对中国十九冶焊考委负责集训的6名备战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选手的殷切希望,也是对中国十九冶焊考委的嘱托。

回首过去,中国十九冶焊考委不论是在业务能力还是团队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司焊接品牌效应逐渐转化成生产力。把握现在,中国十九冶焊考委正朝着建立1-2个省级、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将中国焊工送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的目标奋力前行。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