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光明

中冶天工集团区域战略和组织变革战略的有效实施,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适应激烈市场竞争所需的组织架构平台。中冶天工集团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做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冶天工,新体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机制,才能使企业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为此,中冶天工在制定企业区域、组织战略的同时,积极变革企业运行机制,为在新起点、新平台上实现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创新企业管理,营造支持转型的管理、技术优势

实现企业由“点开发”向“面开发”的战略转变,需要企业组织结构提供基础,同时,需要管理、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实现企业转型、不断做强做大的目标,中冶天工立足基业长青,着力战略推动,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方面积极进行了战略战术性推动。

一、管理创新,为促进转型营造出管理优势

过去面对“点市场”开发,公司只需面对上海、天津、山西等几个点进行管理。企业转型后,面临着全国区域上百个项目的“面市场”管理。中冶天工决策层意识到,必须进行管理架构、管理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才能适应转型后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此,中冶天工积极适应转型市场的要求,着手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架构、方式方法,建立起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不断适应由“点开发”向“面开发”的发展需要。

  首先,在全公司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建立起扁平化管理体系,推行矩阵式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相互协作的动态运行机制,构建了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其次,不断提升项目管理集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把推动项目精细化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项目创效能力和水平: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了内部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推进了矩阵式管理进程,提高了整体管理效率;

——制定、完善并全面执行了《中冶天工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使之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

——以建立、完善建造合同管理体系为保障,加大规范运行力度,覆盖所有项目,不留死角,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

——以项目前期策划为抓手,所有重大项目开工都必须进行前期策划,全面优化项目资源配置,从内部降低成本,从外部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推动施工生产型向项目经营管理型转变;

——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落实各层级的成本管理职责,明晰各自成本管理重点,强力推动“工程分包、材料采购、大型机械租赁”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降低成本、堵塞漏洞,增加项目收益;

——以实现过程管控、塑造品牌为目标,对在建工程严抓细管,保证了合同履约,企业诚信得到了业主和社会认可,树立了企业良好的信誉;

——以创新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为重点,项目监管由原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推进转变为从合同履约直至交工结算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以严格执行制度、严肃纪律为保证,始终严格控制挂靠,始终严格履行内部分包程序,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标准统一、规范、有效执行。

  第三、搭建应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适应“面开发”的全新项目监管方式。

中冶天工把信息化作为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全面加大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推广、完善和应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管理,覆盖了全公司所有层面和项目。利用系统可以对公司所有项目的成本、资金、费用、应收账款、材料采购、合同履约等进行检查监督,对超过预警点和出现亏损的项目重点分析、督促整改,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项目监管方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每个项目工程分包、材料采购全部上线,抓住了影响项目成本的两个重要环节,并对内部各单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打分,实现了项目检查的高频次,使项目通过“策划—监控—分析—预警—协调”的流程处置更加及时和顺畅,全面推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四、明确房地产开发管理模式,针对房地产资金密集、风险相对也较高的特点,公司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承担起土地购置决策责任。同时,对每一个开发项目明确建造成本、最低收益水平、销售策划等内容,强化策划意识,着力做好和提高开发前期的土地、项目、资金、收益、营销等全面的策划工作能力和水平,同专业策划结构结合起来,整合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来进行,提高开发的层次和结构,以此确保实现高收益,规避营销风险。

    二、技术创新,为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长年的冶金建设中,中冶天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雄厚的技术优势。但实施转型后,要想占领新领域新市场的制高点,必须培育自己的施工技术新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技术为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为实现转型战略目标,中冶天工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围绕转型项目所需,做好转型的技术准备和技术集成工作,通过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转型,建立重大技术研发课题制度,实现对转型项目的技术支持。在课题的立项选择上,中冶天工坚持了针对企业转型和开拓新领域、新市场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设立课题,主要包括重点转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试验,引进技术的技术集成、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011年,公司针对转型市场目前还没有掌握的关键性技术,设立了9项公关课题,组织全公司优秀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公关,公司对课题费用进行全额支持。经过一年的技术公关,有7项技术通过验收,在推动转型市场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二级单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其中,《大跨度管桁架钢结构的制作技术》和《大跨度管桁架钢结构的安装技术》为公司获得并实施大跨度140米、在国内同类场馆中首次采用外观呈三个半椭圆球相贯形体结构形式的钢结构制安项目——天津华侨城生态欢乐岛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技术研发中,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了技术课题招投标制度,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重大技术研发课题管理创新方面,公司摸索出了“专家咨询、立项评审、流程管理、资金支持、重点服务、验收考核”等卓有成效的管理创新方法。为提高成效,公司总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重大技术研发课题管理责任书》,运用合同化管理手段规范和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强化对课题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了技术研发课题的有效落实。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7年,中冶天工成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技术管理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为技术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建议和决策依据;公司总部设立科技发展部,负责技术创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建立了以总工为首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总工负责制,并在大型工程中设项目总工,一般工程或专业单一的工程设项目技术负责人,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分明、流程顺畅、执行有力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为全面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组织保障。为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中冶天工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立了技术数据库,将技术方案、工法、专利等科技成果收集入库,实现公司内部的技术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的目的。同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科技资源实施统一收集管理,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设立科技发展基金,激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研发。从2007年开始,中冶天工基层单位每年按当年完成企业营业收入的0.2%上上缴公司总部,科技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重大技术研发课题、申报的集团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的资金配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投入、组织重大科技活动、企业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奖励、对中冶天工取得执业注册证书的人员的奖励等。从设立至今,中冶天工已筹集到科技发展基金3000多万元,已发放1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中冶天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根据中冶集团科技创新的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冶天工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冶天工技术创新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重大技术研发课题资金管理办法》、《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工法管理办法》、《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定》《执业资格人员奖励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为中冶天工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和行动准则。同时,下发了《“3111152”人才工程评价标准及评选办法》、《优秀人才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创新团队建设、优秀人才动态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中冶天工将技术创新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单位领导年度考核体系。每年初制定技术创新计划,规定各基层单位每年需完成的专利申报数量、工法编制数量、技术创新成果申报数量、论文发表篇数等,并在年底进行考核打分。技术创新指标考核与基层单位领导的年薪挂钩,直接激发了各层领导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通过技术创新考核也有效促进了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6年-2011年,中冶天工共有66项技术成果通过中冶集团技术成果鉴定,获得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22项;89篇工法被评为省部级工法,9篇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主编了2篇国家技术标准,参编了4篇国家技术标准、2篇行业技术标准;公司承建的2项工程获得了“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

中冶天工不懈追求技术创新,推动了企业实力的大幅增强,公司先后获得了“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天津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示范企业”等称号。

三、以严控风险为前提,以投资收益为目标,营造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优势

  近年来,国家加大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的开发力度,一大批BT、BOT建设项目应运而生,面对靠投融资就能分得转型“大蛋糕”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中冶天工集团决策层冷静研究,清醒地认识到,利用投融资可以买到企业所需的合同额,但这类投融资项目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解决和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高投入必然带来高风险。因此,不能单纯简单地依靠投融资项目解决企业的订单饥渴,必须首先眼睛向内,着力研究、做好自身组织管理变革,解决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上的不适应,靠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在投融资项目的选择上,中冶天工决策层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和把握了以严控风险为前提,以投资换市场、换项目、换效益的基本原则。不追求简单地拿资金盖房子增加合同额,不依赖投融资项目实现企业发展,而是追求与政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通过带资方式,一方面满足政府需求,另一方面以资金撬动市场,克服资质、业绩门槛,把有利于转型的其他领域的项目拿到手,为拓宽新领域创造机会和条件。对于要涉入的投融资项目,公司也是在认真分析项目建成后是否有不能及时回购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防止投融资资金被压住,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质量,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基于此指导思想,近三年来,中冶天工共实施了7个投融资项目,合同总额74.38亿元。建设了103栋保障房,面积为65.7万m2;建设了17座公用建筑和商业楼,面积为16.6万m2;修建了61.86公里的道路(含3座大桥)。通过投融资项目,中冶天工实现了项目的高回报,74.38亿元的项目平均收益达到了15.34%。

更为重要的是,中冶天工通过投融资项目,获得了以前没有机会进入的新区域,获得了进入过去因资质、业绩门槛障碍所没有机会进入的新领域,带来了后续市场的进一步延伸:

——通过天津塘沽新塘组团还迁住宅BT项目,中冶天工在天津塘沽地区树立了良好形象,获得了天津滨海新区俊安大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建项目;

——通过天津北辰风电产业园区BT项目,和当地政府形成了合作,承担了区内所有管网、道路、泵站、自来水及绿化等基础配套项目及九园路道路改造项目,并延伸承建了国电山河智能、中国南车天津工厂、北辰区商务中心大楼等一批工程;

——通过宿州市西北新区中学BT工程项目和宣城市环城大道II标段BT项目,进入了安徽市场;

——通过江西宜春外环北路延伸段(机场A线)BT 项目,获得了500亩低价土地开发机会,为公司进一步开发房地产板块进行了土地储备。同时,进入了该地区市场,承建了宜春市经济开发区高架桥工程、宜春市经济开发区客商行政服务大楼工程、江西思米克陶瓷生产线工程、宜春联威锂电高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工程,拓宽了公司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有面。

中冶天工通过投融资项目的审慎选择把握和实施,把投融资项目的运作变为转变赢利模式和方式的重要手段,既拓展了区域,又拓宽了领域,真正达到了用资本撬动市场的目的,不仅解决了企业眼前的问题,也从战略层面着眼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逆境和国家调结构、促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外部环境中,中冶天工靠稳健的经营,规避了高风险投融资项目带来的风险,有效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自身发展,承担起了企业对国资委、中冶集团的责任,树立起一个负责任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增强盈利能力,不断开辟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企业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中冶天工未雨绸缪,放眼未来,积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着战略筹划:

——进军地铁市场,实现产品转型。未来几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要大力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冶天工已专门成立了开拓地铁市场的专业分公司——隧道分公司,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已经到位,2台盾构机等关键设备也已购置齐备,具备了进军地铁市场的能力和条件,从现在接触的项目商谈情况看,今年年内有望实现在地铁市场的突破。

——抓紧特箱生产线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转型。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公司经过认真的可研、论证,确定将特箱作为定型产品,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罐式集装箱和多用途特种箱房产品的特箱生产线。罐式集装箱产能将逐步达到5000TEU/年,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润0.75亿元;多用途特种箱房3000套/年,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润1.5亿元,项目利润率可达15%,年营业收入可增长10亿元,实现通过转型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的目标。

——房地产开发方面, 积极进行土地储备。目前,公司共储备三个地块:

1、利用原十三冶土地滚动开发建设储备的太原旱西门宿舍区146.41亩地块。该地块是利用争取到旧城改造的政策,利用原十三冶土地滚动开发建设。由于是通过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使得到的土地成本远低于市场价,土地成本仅为周边地块的37%,建筑面积约538156平方米,拟采用整体开发模式,在3-5年完成。地块处于太原市城区核心地段,配套设施完善,项目实施潜在着很好的利润空间,预计利润率可达到42.6%。目前,正在做前期拆迁,为下一步的开发做准备;

2、以BT形式承建宜春机场A线道路工程而带来的500亩低价土地。该项目来源于中冶天工用2亿元以BT形式承建宜春机场A线道路工程而带来的500亩低价土地开发机会,按42万元/亩的价格抵押给中冶天工作为BT项目的回购担保,开发时可实现溢价分成带来的土地成本优势。地块将分两批出让,首批出让土地面积298亩,综合容积率小于2.6。首期项目计划开发周期为四年,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预计利润率可达33.8%;

3、通过土地竞拍方式取得的崇明岛江南宝邸商品房项目地块。该项目具有特殊的条件和优势。2009年12月,中冶天工通过土地竞拍方式取得,折合51万元/亩、楼面地价383-765元/m2 。2011年10月份,相邻地块土地出让,起拍价不低于每亩138万元,土地价格优势已显现。地块无需动拆迁建筑,由于地块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缓慢,无法达到交地要求的“三通一平”条件,尚不具备交地条件、加之我公司有意延后开发,目前尚未正式启动。

这三个地块均有土地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项目实施潜在着很好的利润空间。

……

短短五年时间,中冶天工集团通过革故鼎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新的五年,中冶天工集团将坚持“创新提升、做强做优、科学发展、长富久安”的发展总战略,优化经营结构,转变盈利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转型、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继续推进公司由任务导向型管理向目标导向型管理转变;把自我发展与对外扩张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安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为中冶集团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做出积极的贡献。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