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科技促进质量管理,以质量开拓市场,积极进军国家新兴市场和民用超高层钢结构市场,形成了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今年7月,该公司又荣获“2013年全国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这是该公司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和严格的质量管理的结果。

健全管理制度  实现质量过程监管

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发展命脉。要打造企业品牌,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就必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监管,才能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

为此,该公司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移,由从事后补救延伸到前期策划和过程监控环节,在不断完善QHSE管理体系文件和《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细则》、《安全质量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问责暂行规定》、《科技进步管理办法》、《建筑新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业务建设立项与评审、工程创优管理、现场施工监督检查等工作流程,搭建起以研发管理和成果推广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以《项目管理体系文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平台,以质量监督检查和工程创优为支撑的质量管控平台等,形成了权责分明、奖罚激励到位的质量管理机制。在过程监管中,该公司构筑起多层立体的质量监管体系,通过工程质量“三检制”、质量大检查、质量抽查、质量回访、“质量月”等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活动,将质量管理纳入工程施工全过程。公司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主体,按照“全覆盖、有重点、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每年集中进行2次质量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全面堵塞各种安全质量漏洞,重点解决业主反映强烈的工程质量问题,切实将安全质量检查落到实处。

通过质量监管体系的规范运行,将全员的工作过程质量纳入到管理范畴,实现了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为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确保了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开展科技攻关 壮大品牌内生动力

 中国华冶孟庆林董事长认为,“过硬的工程质量是企业品牌之本,过硬的工程质量必须有过硬的科技做支撑”。

近年来,该公司在壮大内生动力中,以过硬的科技做支撑,根据企业营销状况,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以新产品、新技术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打造出挺进高端市场的品牌。实现了公司品牌从优质到卓越的跨越。

如今,中国华冶在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形成品牌。地处重庆解放碑金融商务街中段的威斯汀大酒店,是集超五星级酒店、5A甲级写字楼为一体的高端城市商务综合体,是美国喜达屋集团旗下顶级酒店品牌——威斯汀进入中国西南的首个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地上54层,地下6层,总高245.80米,豪华配置媲美世界级地标。工程整体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这在重庆尚属首例。针对这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中国华冶集团与威斯汀项目部签订了科技攻关合同《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自爬模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且拨付专项经费进行科技攻关。投入近500万元,引进了核心筒液压爬模新技术和设备。在过程中,攻关小组人员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总结,编写出大量论文,其中获得企业级工法4篇、中国冶金建筑业协会QC成果二等奖2篇、部级工法1篇、国家专利7项,赢得了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2012年11月,本工程被中冶集团选入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工程进度和质量多次受到业主好评。

在打造大型场馆建设品牌中,中国华冶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注重质量过程的持续改进,使公司场馆品牌正式跻身中冶集团 “第一方阵”,实现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拓一片市场”的目标。2005年,公司承建的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获得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在中国华冶的精心组织下,施工绝对工期仅用了22个月,比国内同类展馆建设周期缩短14个月,创出了国内展馆施工之最。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不仅为浪漫之都――大连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开创了大连及整个东北会展施工建设的新纪元。该工程交付使用后,2009年5月,大连又将市中心体育馆工程交给中国华冶承建。这座体育馆设计新颖,上空为弦支穹顶(索支网壳)体系,圆形屋面呈螺旋形,结构屋顶最高点高度为41米,横向跨度约116米,纵向跨度约145.4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跨度弦支穹顶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从完善设计方案、到结构计算、再到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中国华冶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被评为辽宁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紧接着,公司又将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落入囊中。这座结构复杂,造型奇特,以现代建筑手法,塑造独特的具有雕塑感的王者之冠主题建筑形象,表面履以金色的金属幕墙,象征着灿烂的草原文化。椭圆形主楼及裙楼形式长轴132米,短轴106米;裙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为H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29339m²,建筑高度57.1米。为营造“匈奴王冠”效果,结构形式采用错层圆柱形式分布,顶部为圆球状屋面网架结构。此设计为全国首例。面对一道道施工难题对他们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华冶组织技术人员确定测量控制方法、脚手架搭设方案和异形钢筋骨架和异形梁模板的成型尺寸保证措施,采用薄壁钢管降温及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检测技术措施,解决了大板块、大体积防水防渗混凝土的无缝施工技术的难点,创造了部级工法。去年9月,公司又承建了宁夏吴忠文化体育会展中心工程,合同额近10亿元。

为打造全国冶金矿山竖井品牌,该公司坚持不懈开展自主研发,开展冶金矿山核心技术攻关,在重大冶金矿山规划、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业绩成果和实践经验,拥有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专业和成果。该公司承建武钢程潮铁矿深部开拓新主井1135米超深井工程时,提前6个月顺利竖井到底。施工期间,创造了月成井170.6m的全国冶金矿山竖井施工新纪录。2009年8月,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进行弓长岭铁矿深部开采,经过激烈角逐,中国华冶又中标弓长岭井下铁矿新建箕斗提升竖井掘砌工程。此竖井深1022米。公司加大了各项资金投入,配置了先进的竖井施工设备。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提前90天顺利掘进到底,再次彰显了一公司千米竖井快速施工能力。2012年4月,该公司又中标承建全国矿山最深竖井——本溪思山岭铁矿超深井1503.9米。保持了中国华冶在国内冶金行业竖井施工领域领军者地位。

培育质量文化  释放品牌新动力

公司董事长孟庆林认为,品牌的背后是企业的文化深厚积淀。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应对日益升温的市场竞争和市场萎缩,企业的发展必须更加以质量为核心、为抓手,更加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才能为社会创造多元价值,拓展更多更美的经典建筑和幸福的空间。

该公司以“诚信社会为本,客户满意为荣”为经营理念,加大了质量创优奖罚力度,成功实现了以企业文化释放质量管理新动力的目标。为打造以责任和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构建起以市场、用户和企业发展为关注焦点的企业质量文化。公司构筑多元立体的企业文化展示平台。比如,建立马万水事迹展览室、学习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孙东林事迹、公司宣传画册、质量创优专题片等,并通过质量员培训、质量标准化的学习、《中国华冶报》质量征文等活动,增强员工对公司质量文化的认同,使马万水严细求精精神和孙东林的诚信精神深入员工心中。如今,中国华冶正在向重视质量和效益增长转变,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在“打造品牌、提升品牌”中积极探索,用品牌的魅力叩开市场的大门,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取信业主的青睐。 

为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公司每年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积极开展项目QC活动小组研究活动。在公司内部,每年要进行一次科技成果评选,对工程质量过硬的单位和科技成果创新单位和个人进行评比,并给予重奖重罚。近年来,公司用于质量奖罚的资金,每年在50万元以上,营造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优质量、打造公司品牌”的质量环境。 使员工对工程质量的追求由被动管理转化为自觉行动,实现了工程质量由硬性监督检查到自觉执行标准化系统管理的转变。记者日前来到该公司二建分公司北京四环制药工地,发现他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实行的是样板先行的方法,即在每项工序开始前,都要以样板引路,有了样板,各班组前来参观学习,按照样板规范操作。项目经理贺延素告诉记者,工人们业余时间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规范操作细则,“实行样板引路,保证了工程质量,我们承建的工程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银质奖。”

这些质量文化理念的传播,不仅强化了全员质量意识和责任,也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长期在施工第一线的华冶人深知,工程质量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责任、诚信和承诺。全方位提升了中国华冶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魅力。 (中国华冶集团 侯宪台)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