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而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青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中冶宝钢技术协力分公司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沿着创建创新型企业的道路不断前进。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及不懈努力,分公司取得了一大批的科技成果,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公司生产经营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硕果累累,科技创新引活源

协力分公司现有专利技术49项,工法2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达30篇;获得各类科技奖28项,其中上海市奖6项,国家级将1项;QC小组活动成果硕果累累,已累计获得各类奖项56项;同时经过中冶集团组织的成果鉴定,协力分公司已有16项特有技术被评为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协力分公司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结果。

协力分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公司领导和帮助下,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四个虚拟研发中心的平台,引导各车间大力开展技术开发项目。延续QC成果处于行业的领先优势,鼓舞、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开展QC小组各项活动,为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节能降耗增砖添瓦。建立健全责任目标体系,努力挖掘专利、工法及论文的编写,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精益求精、不断修改,反复评审,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包装,参与并获得具有社会有影响力的各类奖项,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以合理化建议评审为抓手,大力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为分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力量之源。

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活动: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公司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作为分公司一项激励指标,并且制定了奖励办法,鼓励和动员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献技献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各车间和项目部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定期收集和评审。每周申报分公司,参与分公司评审;分公司为广大员工提供信息平台,组织分公司专家组和分公司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经营以及工会系统每周对各车间申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及时上传分公司管理信息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据统计去年共收集员工合理化建议533条,经评审已采纳210条。按技术开发、自主管理、五小合理化建议等不同形式组织实施,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加强投入,创新项目谱新篇

近几年协力分公司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去年技术开发项目费用达642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所有项目都围绕现场的生产工艺或技术难点展开,由各车间、科室、四大研发中心分别牵头落实、推进。承担重点技术开发项目3项,一般技术开发项目15项。其中分公司牵头公司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钢渣处理工艺及配套装备技术集成研究》是对目前公司所拥有的冶金渣处理、后期开发利用以及过程中所涉及的特种装备技术进行了总结和集成创新;是面对国内各种产能条件下的冶金渣处理及综合利用生产都能通过模块的组合,快速地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地、环保的生产组织方案,满足钢铁企业的要求。已完成国内钢厂钢铁渣处理工艺及综合利用情况研究;《年产500万吨钢的钢渣处理连续生产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在宝钢钢渣处理方面集成的相关技术和投入产出统计情况调研;完善了滚筒渣处理工艺集成;并对国内部分钢厂与国内外专业环保资源公司的合作情况进行深度调研。为今后全方位对比析和可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公司经营转型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同时完成了完成财政部资助项目《新型环保型渣钢破碎机械研制》的验收。该项目是2009年经国家财政部批准立项获得财政部资助的项目。成功的把以前的行车破碎和打渣机除渣等工序简化为现有的渣钢破碎机械破碎一道工序,缩短了渣钢铁处理工艺流程,节约了渣钢铁加工成本。由于采用密闭的导向筒压住破碎渣块的模式,避免了破碎过程中产生钢渣飞溅,确保了破碎作业安全进行,同时大大减弱了噪声、粉尘的传播。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渣钢铁加工处理模式,加工场所彻底摆脱了厂房空间的限制,具有加工破碎更灵活、更安全,灰尘小、噪音小,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研制过程中形成了“渣钢铁加工工艺”等3项技术专利和1项操作规程。经初步估算,每年可带来7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扬尘,降低了噪音污染,改善了员工作业环境,提升了周边环境质量。

开拓务实,效率效益双提升

另外二篇技术成果《连铸坯火焰清理技术与应用》、《电炉砌筑及维护技术》通过2012年度集团成果鉴定,水平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连铸坯火焰清理技术与应用》从机械火焰清理、人工火焰清理及火焰切割三个方面,对分公司近几年来形成的各项改进、新创技术进行系统的总结。通过系列火焰清理技术工艺的革新,提高了连铸坯表面及表层的清理质量,降低连铸坯轧制的报废率,达到提高钢材收得率的目的。经对比分析可将钢材收得率提高1.5个百分点。《电炉砌筑及维护技术》从电炉的砌筑及维护两个方面,对电炉耐材砌筑及维护中采取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电炉耐材砌筑工艺的革新及维护模式的创新,提高了电炉耐材使用的效率,降低了吨钢耐材消耗量,节约了生产使用成本。经两年实践的数据对比,可以降低吨钢耐材消耗8.12%。

结合质量管理在分公司范围内推行“QC活动方案”,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解决现场实际问题;QC成果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经过不懈努力,在去年获得五个全国一等奖,一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基础上,今年:已经获得全国冶金建设系统质量管理(QC)成果发布三个一等奖。这三个项目都是2012年立项开展,经过评审选出的优秀项目。进过一年多的开展实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降低宝钢铁水包包嘴修理频率”项目通过改变包嘴转角处受力点的位置,使膨胀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有效控制耐材向外凸起,使包嘴修理频率降低了近50%;“缩短宝钢铁水预处理烟罩清理作业时间”项目通过增加垫板尺寸型号及采用烟罩顶部喷补的方式,使粘渣量减少,缩短结渣清理时间60%;“降低履带式装载机单机备件成本”项目,通过改进保护夹板及螺栓连接方式,使支重轮平均使用周期达到600小时,从而将装载机备件成本下降10%: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QC成果不但为公司赢得了荣誉,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更是解决了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技术论文、工法、总结、专利的撰写和报奖活动,成果显著:《年产80万吨冶金渣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线》《特大型中间包维护技术》等两项科技成果获得2012年度“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铸余渣综合利用》获得宝山区发明专利奖三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浅谈宝钢不锈钢1#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参数的优化》等8篇论文。

展望未来,协力分分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发挥国内钢铁服务企业龙头作用为已任,在自身的核心技术领域内,坚持以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为主,并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面朝目标,有条不紊、阔步迈进。公司也一定会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不断迈向国内第一国际一流企业。 (中冶宝钢技术   杨建华)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