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剑,是用生命来磨砺铸就的,它浸吞了日月天地之精华,吸纳了人体之魂魄,只那么随便一晃,便发出绝世稀有的光芒。一壶好酒,是用生命去发酵酿造的,它历经了岁月沧桑之洗礼,融入了酿造人之心血精力,只需一滴,便已沁香四溢,醉入心扉。一个好的品牌,就如一壶好酒、一把好剑,不仅需要有铸剑师和酿酒师精湛的技艺及苦心经营还需要他们经年累月,不折不扣地把灵魂赋予剑、融入酒,才能成稀世之作,才能造就一个经典,成就一段传奇。

中冶宝钢技术重型机械分公司机械研究所自成立之初就秉承要造一把好剑,酿一壶好酒的宗旨,使中冶宝钢技术重型机械分公司(简称中冶重机)早日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冶金物流运输集成商,引导未来大物流运输的趋势。而要能引领社会潮流,这种厚积薄发的源动力不外乎就是技术创新。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超越对手,技能上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才能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谱写未来;也才能居高临下,掌握这讯息万变的世事潮流。在如今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技术革新用日新月异形容绝不为过,各种新技术,新方案层出不穷。“中冶重机”也使尽解数,力求在市场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

1、敢为人先,推陈出新

在宝钢刚建设运营之初,“中冶重机”前身——机械修理厂即已投入大量精力对当年国外全套引进的无轨运输设备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当时主要研究钢渣运输设备----35T整体式抱罐车。当年钢渣无轨运输技术在国内属首次使用,设备上所有备件都需全部进口,甚至小到一颗螺丝。“中冶重机”作为使用和维护单位,为了摆脱严重受制于人的困局,只有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路才能彻底改变局面。当时国内没有相似的技术方案和相关开发人员,他们只能通过不断地收集资料、翻阅文献、寻找备件供应商。在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验后,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35吨整体式抱罐车被设计制造出来,摆脱了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后来被大范围推广到宝钢集团使用。

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冶重机”雏形被组建,也从此走向一条为追求技术真理而不畏不惧、为使技术精湛而不眠不休的康庄大道。也正是从这里出发,”中冶重机”才有今后一次次的创举,一次次飞跃。

2、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项羽在巨鹿之战时经常跟将士们说:”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霸王当年是何等豪气,终于成就了历史上少有的几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中冶重机”成长之路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铤而走险,却又绝处逢生。

 每一次他们都涅槃而生,荣耀归来。当年发现整体式抱罐车存在转弯半径大,承载质量小的缺点后,“中冶重机”专家、技术员们意识到此事欲立必先破,当机立断,忍痛割爱,立即研究开发铰接式抱罐车。到今天为止,由“中冶重机”自主研发铰接式抱罐车的承载质量最大可达120T,形成了从35T-120T全系列产品阵容。转弯半径也大幅缩小,甚至最大可实现90度转弯,解决了因为场地不够而抱罐车使用受到限制的先天条件。

U型抱罐车的推出,使“中冶重机”又一次站在新起点。原来主要的对象是黑色冶炼企业,但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黑色领域对这一块的需求基本戛然而止。此时“中冶重机”通过多项技术创新,把原来适应于黑色冶炼的抱罐车改为使用于有色领域,拓宽了使用领域。特别是U型抱罐车的推出,成功开启多家有色冶炼企业的大门。

    目前由“中冶重机”设计冶金车种类繁多,大类有全液压履带装载机、吊斗车、保温车、抱罐车等,而抱罐车又分为整体式、拖拉式、铰接式,而铰接式再细分为A型平台式、B型平台式、C型以及U型抱罐车,丰富的产品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要求,也正是这些优势,目前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5%以上,盛况空前。

蛹如果想变成美丽的蝴蝶,就要脱离它那安全而又温暖的巢穴,虽然这样会有一定的痛苦,虽然会脱离这个安适的环境,但却获得了新生。“中冶重机”亦如斯,多次化茧成蝶,蝶飞蜂绕。

3、一直模仿,不停超越

有句话这么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但纵观整个行业能够做到这十个字的凤毛麟角。要么财力雄厚的领军企业,要么政府行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市场调研,新品开发实验。诸多世界一流企业都在模仿对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模仿对手的同时,超越对手,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效率最高的事。

4、提升技能,挑战自我

    自古为人为学,都需三省其身。为学不能不深,当日日有提升,月月有长进。“中冶重机”每一位成员都时刻这样砥砺自我、挑战自我。

    在他们那里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中冶宝钢技术重型机械分公司机械研究所的年轻技术员们虽每周没有规定周末要上班,但几乎每周末大家都不约而同在办公室,或策划项目,或讨论课题,或学术攻坚,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技能水平、学识能力,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他们是一个年轻化、高学历的团队,朝气蓬勃,平均年龄约35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在职研究生4人,高级工程师3人、专家3人。正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勇于创新、敬业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中冶重机”机械研究所的每个成员都奋力自学,挑战自我,他们惧怕的是不能做出更大成绩。

   5、谱写蓝图,畅想未来

    在新一届党中央大力倡导下,大家都在描绘自己的中国梦。是的,“中冶重机”这些年轻设工程师们也在谱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国梦,梦想着有一天“中冶重机作为全球一流冶金物流设备集成商,从钢渣出炉到钢渣绿色综合利用完成,中冶重机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贴心服务。无论用户的设备在世界何时何地,中冶重机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都可获取该设备当前运行参数、故障情况以及地理位置。通过对该设备的参数分析,模拟状态曲线图,必要时为客户提供友情提醒及远程维护和协助。” 这幅构想图是美好的,但也是现实的,是摆在全体“中冶重机”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能够冲破重重阻碍,一路高歌向前,谱写未来是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中冶重机”机械研究所历经了十几年沧桑风雨,矢志不渝、成绩斐然且多次华丽蜕变,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始终坚信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定有这么一天——寒光宝剑锋芒现,香醇美酒始出来。 (中冶宝钢技术 谢 明)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