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承建的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草楼铁矿300万吨/年扩建工程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中国冶金矿山建设行业的首枚鲁班奖,它象征着中国华冶转型发展的巨大成功,也反映出业主、设计方、监理等社会各方对其项目建设与管理能力的肯定,彰显了中国华冶在矿山施工总承包领域的实力,展现了矿山管理创新的历程,而该项工程组织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数字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和合同管理的深度融合被业界称为“草楼模式”。

科学组织,创造“草楼速度”

在滔滔奔流的淮河岸边,一座现代化矿山拔地而起,它就是中国华冶承建的安徽金安矿业草楼铁矿工程。

草楼铁矿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这片淮河中上游平原。该矿区四周的林网和稻田阡陌纵横,村落密布,被称为“村庄里的矿山”。霍邱铁矿区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25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草楼铁矿一期设计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后扩产至300万吨/年,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2004年7月,草楼铁矿竖井、平巷、斜坡道、硐室、设备安装等工程开始建设。在竖井施工中,中国华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主副井工程上部有160米的第四系土层,其间含有多层厚度不等的流砂、黏土层。如果采用常规施工方法,极易出现涌水和塌方等险情,将给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造成极大影响。中国华冶草楼项目部采用冻结法施工,提高井壁强度,控制涌水和塌方,确保竖井顺利通过流沙层、黏土层。冷冻法施工技术难度大,冻结后的砂层,抓岩机抓不动,普通风钻也凿不动。经过10个昼夜的奋战,他们硬是在零下5℃~8℃的低温下,穿过了15米的砂层。黏土层施工的困难超出想象,该项目部改进风钻工具,科学分布下挖的角度、深度和厚度。经过40天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降伏了“拦路虎”,矿井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决了第四系地层复杂地质条件的穿越难题。

2006年初,南钢集团提出了该年度草楼铁矿要实现的四大目标:一是确保原矿25万吨、铁精粉8万吨;二是-230米北沿与北风井贯通;三是当年下半年进入拉底采矿;四是主井当年12月底完成掘砌工程。这无疑是向中国华冶发出的决战命令。时任草楼项目部项目经理的马维清组织项目部管理和科技人员对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岩石硬度系数进行了重新测定,调整了溜井设计方案,强化建设与开采的过渡。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全面调整人员配置,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指标竞赛活动,该项目部确保了稳产高产和建矿速度。

草楼铁矿建设从2004年7月18日开工,到2006年初出矿,仅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2007年7月,井下通风、运输、排水、供电、破碎、提升等7大系统完成,使200万吨/年的大型冶金地下矿山3年建成、1年达产、第5年收回全部投资,创造了国内冶金大型地下矿山最快建成的纪录,被业界誉为“草楼速度”。

2007年7月18日,在竣工典礼上,南钢总经理杨思明称赞:“华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草楼铁矿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我们形成了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合作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为引入华冶这个高素质的团队而深感荣幸。没有华冶的付出,就没有草楼铁矿的今天。”接着,金安矿业有限公司将草楼铁矿300万吨/年扩建工程交由中国华冶施工。

科技支撑,成就精品工程

  草楼铁矿300万吨/年扩建工程新增竖井、平巷、斜坡道、溜破系统和硐室等大量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核心工程。为保证创鲁班奖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华冶安徽分公司完善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高于国家规范的质量目标,形成了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有考核的创优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式。

  开工伊始,中国华冶安徽分公司就确立了“传承马万水精神、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的质量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培训: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学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施工规范;邀请鲁班奖评审专家授课,熟练掌握鲁班奖规范标准;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将施工生产和安装中涉及的测量、技术、质检、管理等重点程序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全体参建人员严格按规范施工。同时,他们加大了对操作岗位人员和分包队伍人员的操作规范培训力度,制定了技术质量工作奖惩办法,增强全员创精品工程意识,严格质量过程管理。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他们制定了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立了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该工程所用的主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投标与考察。中国华冶还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派专人到现场进行质量跟踪,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清退出场。

三是严格工序质量控制。该项目部制定了工序流程质量控制检定验收签认制度,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个时限坚持实行自检、专检、联检“三检”制,凡出现工程返工,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绝不手软。

四是开展项目科技攻关活动。例如,巷道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解决了围岩节理发育、稳固性差等难题;采用立体化快速施工、深孔爆破成井等特殊工艺,解决了井下溜破系统、溜井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难题;安装工程采用分段组装、整体稳线等技术,解决了空间狭小、精度控制等难题;应用陀螺仪等先进设备测量定向,实现了巷道长距离、多水平精准贯通。该工程成功应用了住建部10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13个子项,被中国质量协会评定为全国唯一一家五星级现场管理矿山,并取得了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等荣誉称号和一系列成果。

“三化”建设,打造安全矿山

近年来,中国华冶对信息化矿山、现代化矿山、数字化矿山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先进理念和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作为矿山创造效益的必要手段。

在施工中,中国华冶引进应用了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避险硐室等6大系统,包括了区间联锁、敌对进路闭锁、信号机、计轴器和转辙机联锁等“信、集、闭”的功能,在调度室可直接对矿井大巷的矿车运输进行监控调度。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大巷各列车的位置和车号,以及信号灯、道岔状态和区段占用情况,指挥列车安全运行。该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机车运输调度的智能化、网络化,保障了运输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省了人力资源,实现了矿山信息化。

2010年,中国华冶的井下远程风机控制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的主控计算机、通信控制柜、远程I/O控制柜、传感器、以太网与设在井下和地表的调度室主控计算机连接,通过授权可远程发出指令,完成风机的启停控制,同时完成风机电流、风机频率、主要回风巷道风速等参数的连续监测,并将结果传回主控计算机,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启停和调节风速。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指挥效率、降低了成本。该工程井下连接了因特网和WLAN网,在地表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和井下取得联系,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随时了解井下施工动态;在井下,管理人员在生产指挥中通过电话可以保持时时联系。这就保证了一旦发生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井内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地表等外部传递信息,保持井上、井下时时畅通,为矿山本质化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2011年10月,中国中冶E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草楼铁矿现场召开。中国中冶5家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在观摩了草楼铁矿矿房打孔、铲运机出矿、电机车运矿、振动放矿机放矿、大型设备维修硐室、井下调度室、巷道等主要施工生产现场后认为,工程质量和信息化是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大型矿山也应走“草楼模式”。中国华冶的矿山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真正体现了其在矿山生产建设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务实精神。

标准化管理,迎来五星级现场

该工程启动后,中国华冶启动了“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矿山管理,打造五星级现场管理”活动,先后制定完善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机械设备检查评定标准》《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提供了制度保障。

他们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和安全宣传保障体系等管理体系,形成安全文明施工的长效机制。

他们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涵盖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文明施工、人员行为和内业管理等方面,在标准化实施的广度上和深度上进行全面覆盖。在管理上,他们进行区域责任划分,项目部划分到分队,分队划分到班组,班组再划分到个人,从开工时就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施工,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积极改进监管方式,建立“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PDCA循环模式,形成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考核制度,明确安全标准化职责范围、操作方式和考核标准,提高生产环节的预控和风险辨识能力,增强保持安全标准化建设和五星级现场管理的自觉性,逐步达到了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行为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

通过持续不断的整改、完善和提高,中国华冶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员工形成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创造并保持良好生活工作环境的习惯,新入职的员工也能很快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草楼铁矿,铺设的轨道笔直,如同“国铁”;巷道路面洁净、平整,行走其上没有硌脚的不适;排水沟覆盖水泥盖板,明沟变暗渠,似人行道;所有巷道均采用先进的光面爆破技术,眼痕率大于80%,把爆破后裸露的带有棱角的岩石等分成层次移植到地下;管缆布置标识清晰,照明灯具成行成线;配电盘柜排列整齐、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洁净运行;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巷道指路牌、逃生线路图、安全防护栏、危险区域警示牌齐全、完整,标识清晰;巷道沿途均设有垃圾箱和色彩鲜亮的安全、文化宣传板。此外,该工程的主要巷道设有瓷砖铺地水冲式的卫生间;在施工现场和设备维修硐室,工具、乙炔瓶、灭火器等按要求摆放;备件库房货架上的轴承、齿轮、紧固件等摆放整齐,标识清晰;调度室、井下会议室里,饮水机、空调、电脑等一应俱全。工人感慨道:“在这里工作,安全感和舒适度比地面还好。”

“草楼模式”,树立业界新里程碑

草楼铁矿的施工与包采开创了国内矿山运营与管理新的里程碑,为业界提供了借鉴,草楼铁矿采矿合同也作为范本被国内多家矿山引用。2013年8月23日,为有序规范国内包采市场,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第62号令,其“同一生产系统分项发包单位不得超过三家”等指导思想和“主要辅助系统的运行不得分项发包”等管理模式与“草楼模式”如出一辙。

十年磨一剑。刚刚走过40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华冶为矿山施工总承包竖起了新航标,带来了新启示,为国内矿山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探索,吸引了业内专家、当地省市领导、各大矿山老总的眼球,纷纷来到草楼铁矿观摩调研。

安徽省金安矿业公司、富凯矿业公司、李楼矿业公司、张庄矿业公司、金日盛矿业公司等多家矿山企业多次组织各驻矿单位负责人和干部到草楼铁矿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并召开了“学华冶、抓现场、促管理、上台阶”的现场会。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双方合作的份量,提升了中国华冶在业界和安徽市场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市场影响力。

曾在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工作过的专家,参观草楼铁矿现场后认为,草楼铁矿的现场管理和设备管理已领先国内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巴西专家马满旗到草楼铁矿考察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马钢、首钢、武钢、太钢、西宁特钢、西藏矿业、河北钢铁、山东招金集团等业界领导、专家参观完草楼铁矿后,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2014年9月14日,鲁班奖专家组察看草楼铁矿井下现场后说:“草楼铁矿的精细化管理,颠覆了我们以前对矿山的看法。中国华冶建设与管理的草楼铁矿在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方面,不愧为国内冶金矿山建设与管理的楷模。”  (中国华冶集团 侯宪台  李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