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在严峻的行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坚持高端钢结构和非标设备制造的市场和产品定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

面对国家经济新常态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党政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秉承“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企业创新理念,以包容的态度看待新鲜事物,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创新工作。2015年,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党政领导带头学习《大国重器》等关于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料,组织生产、技术等相关人员到豪顿华公司、华电重工以及唐车公司等企业参观考察,从与先进企业的比较中发现差距和不足,从不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创新文化中汲取养分,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为打开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为制造加工类企业,车间班组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基础,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创新动力和源泉,而人才则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党政班子坚持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培育职工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综合运用系统学习、实践培训、考核选拔和奖励激励等手段,从职工群众中积极挖掘骨干人才,培养了户成才、赵洪远等基层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初步打造出一支符合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队伍,为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2015年,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按照季度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全年组织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各类培训班28项,培训员工1066人次,组织职工参加社会化考试及注册类考试17次等等。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投入7000余元为职工图书室购置电焊技师、钳工技师等各类专业书籍235本,为职工学习、成长和进步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成立技术创新工作小组,完善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申报流程以及奖励激励等机制,依托具体的工程项目为平台,以突破关键技术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紧密结合“五小创新”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统筹策划和协调推进,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针对性和成果的转化利用率,在推动公司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豪顿华风机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2015年承接的唯一一项非标设备制造项目,其结构形式复杂,尺寸、质量和外观要求严格,制作加工难度很大。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技术人员经过认真分析风机制作工艺,结合具体操作实际进行反复试验和摸索,终于通过改变组焊顺序、调整焊接方法等手段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复杂结构下薄板焊接的技术工艺创新,完全掌握了豪顿华风机机壳和烟风道制作的核心技术。

中电投江苏滨海北区海上风电项目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承接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事关今后在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此次海上风电塔筒项目板材采用DH36高强度船体用结构钢,卷管直径长达6米,钢板厚达80毫米。如此高强度材质的厚板大直径卷管,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尚属首次,甲方也对卷管和焊接质量提出了很高标准和要求。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技术攻关小组经过认真分析材质、研究卷制工艺和反复试验,找到利用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和埋弧焊机进行卷管焊接的正确方法,克服了厚板压头和DH36高强度钢材焊接难题,成功将卷管椭圆度控制在25毫米以内,周长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探伤合格率达98%,满足了海洋风电桩基管技术要求,受到甲方高度赞赏,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海上风电塔筒制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党政班子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以“五小创新”为代表的职工改革创新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为全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努力为发展做贡献提供了良好载体,并结出累累硕果。埋弧焊车间主任户成才在重点海外项目——伊朗MK球团施工生产中,不仅攻克了弧形接料焊接难题,还针对管道焊接工艺进行认真研究和大胆创新,采用了正面开坡口、反面不清根的方法进行焊接,省去碳弧气刨清根的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污染,经超声波100%探伤和磁粉检测,达到一级焊缝要求,构件质量100%合格,为管道不清根焊接积累了宝贵经验。电钳车间主任赵洪远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带领车间职工卢纯等人对设备进行研究,完成数控切割机排烟系统改造以及大构件焊接可移动式操作平台两项重要改革创新。工艺设计中心主任李福伟长期利用业余时间蹲守车间班组,仔细观察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制作出大直径钢管翻转装置等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技术创新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距离掌握更关键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形成特色创新文化等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上下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扎实提高技术创新工作水平,为创新创效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