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完毕,可以并网送电!”3月28日下午,随着华润电力华中片区现场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由中国一冶资产公司承建完毕的华润电力随县金锣山二期风电场18台风机叶片缓缓转动起来,所发送的电力全部并入国家电网,加上已完成一期的22台风机,每年总共可提供清洁电力约2.2亿度。

按照业主方要求,3月底前,项目部必须完成金锣山风电场二期工程18台风机的吊装工作,同时达到并网发电条件。金锣山风电场二期工程只剩下最后一台风机没有吊装到位,资产公司该项目部必须利用这几天晴好天气抓紧时间完成。

3月24日上午,在随州市随县金锣山主峰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近2000平方米的施工场地看似空旷,但挤满了风机塔筒、吊车等机械设备,留给叶片“辗转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吊车的一举一动,堪称在豆腐上雕花。

上午9时,三只长70米、重15吨的叶片,“坐”着载重卡车,沿着弯弯绕绕的山路来到海拔600米的山顶。现场管理人员有序指挥,作业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认真进行风力发电机叶轮组装和吊装作业。

“今天风不小,大家一定过细再过细!”项目经理任灿丝毫不敢大意,双眼紧紧盯着叶片,再三叮嘱施工人员。

二号叶片上山时,尾朝外头朝内,在山顶打个转,用了近半个小时。过程中,叶片前梢掠过塔筒,最近距离不到30公分,在场人员无不捏一把汗。

“扒杆!起杆!回转!起钩!回钩!”上午10时,在地面吊车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吊装能力650吨的主吊将其中一只叶片拉到空中。十余名工人在地面上用拉绳合力控制叶片前梢和末尾,细致调整叶片姿态,最终“端坐”在地面上的轮毂,静待叶片与其铆接。

6个小时“精工细作”,3只叶片被稳稳装在轮毂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叶轮。由于当天风力较大,不适合叶轮最后一个环节的高空吊装作业,只有等待“静风时间窗口”来临。

3月25日早上7时多,风小了,早已摩拳擦掌在山上等待的管理和作业人员,立马投入到整体吊装作业中,仅用40分钟完成了最后这台风机吊装。

金锣山风电场设计装机容量10万千瓦时,40台风机全数并网发电后,每年预计可发出2亿度电。

建设风电场,不仅用足了当地风力资源,向荒山要出了经济效益。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也为当地带来一缕缕“春风”。

王金桥今年50岁,是随县殷店镇白庙村村民,家里种了1万多袋香菇。

去年3月上山打柴时,王金桥询问中国一冶金锣山风电场项目部“要不要请人做工?”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金桥带着村里10余位村民,加入了风电场的建设队伍,负责绿化、水保、电缆敷设等工作。

“农闲时做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谈及一年来的收获,王金桥非常满意。

任灿介绍,2018年以来,中国一冶资产公司陆续在随县承接迎风南、迎风北、广水京桥、金锣山一和二期、龙翔三期等多处风电项目,在随县的青山绿水间“种”下83台风力发电机。

建设过程中,中国一冶提供了近千个劳动岗位,帮助当地居民增收。

在王金桥看来,国家在随县建设风电场,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了额外收入,还给他们留下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任灿说,3年间,中国一冶在随县共修建上山道路超过100公里,这些道路成为了当地百姓上山打柴、采药、收集山货、放养牛羊的必由之路。

“过去上山没有路,打柴靠人背,一天只能收个几百斤。”王金桥说,以1万袋香菇种植规模来说,每年需要近7万斤木柴做培养基,“过去光收集这些木柴就要用3个多月时间。”

如今有了上山路,王金桥开着农用三轮车就能上山打柴,一天能收几千斤,只用半个月就能集齐供全年使用的木柴。

“木柴有富余,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看着家乡青山绿水间发生的点滴变化,王金桥信心满满。 (中国一冶资产公司 李 源  李海波 杨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