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潘必义


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注定交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与风雨交加的时刻,总是充满各种可以遇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造成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内忧外患之中,进行改革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必须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方能破解双重压力包围圈,实现突围,逆势而行。

快速反应至上生命安全第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于1月23日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动员令”、1月26日对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2月5日对境外企业疫情防控和各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作出明确部署、3月17日再次对海外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工作提出要求,为全系统统筹做好国内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指引,中国十九冶党委2月6日火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及节后生产经营工作专题视频会议,动员领导班子放下包袱、一马当先、靠前指挥,分五组全部下沉至成都片区分子公司和总部机关部门,检查指导各所属单位疫情防控及复工准备情况,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抓实、抓牢、抓细生产经营工作,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公司有序运转。

牵挂着二级单位和项目现场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工作实际情况,2月7日,我赶赴中国十九冶勘察设计公司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防疫物资保障和人员返岗情况;2月21日,赶赴中国十九冶四川公司天府新区“拨改租”项目现场察看了防疫保障和复工复产工作;2月26日又赶赴中国十九冶城建公司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工程项目部,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基层做好了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相关防疫工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令人欣慰,同时,我也与分公司领导、项目班子在采取措施推动复工复产,做好人员返岗、设备返场、生活物资和施工材料采购储备等方面的工作交流了意见建议。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与生产经营状况,我先后于2月14日和3月2日再次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为公司上下提振迎接挑战的勇气和斗志,坚定了员工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决心。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期间,中国十九冶各海外工程项目依旧加足马力生产,持续创造了劳动价值,我于3月12日赴中国十九冶国际公司,了解海外员工情况与施工组织情况,与该公司领导班子就沉稳应对境外疫情蔓延、加强海外员工安全管理、海外工程不足之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经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要求该公司按照部署采取实在措施给境外员工吃下“定心丸”,使他们能放心驻守、安心工作。

从岁末年初疫情初袭至今,国内外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在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的正确指引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十九冶这艘巨轮得以冲破全球疫情的惊涛骇浪,在全力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正朝向“生产经营指标不降低、重点工作任务不改变”的既定航向奋楫前行。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化危为机应准备充分

完全竞争市场环境本就充满了众多风险挑战,叠加此次疫情影响,做好经济工作难度更大,许多根基不深的企业在暴风雨中已是摇摇欲坠,为确保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大考”,我认为要精准把握当前形势下的“危”与“机”,正确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准确识变、灵活应变、主动求变,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办法,多管齐下对冲疫情给经济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促进生产恢复方面,我们须不等不靠、迅速反应、科学防控,有序促进复工复产,在化解危机的能力之中见真章。首先,要因地制宜做好物资、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提前筹划,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产业链上下游商家的沟通交流,为疫情受控后实现工程项目的“大干快上”的施工生产局面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科学分析并善于运用国家利好政策消息,分门别类深入研究财税减免政策、融资优惠政策、人力资源优惠政策等阶段性支持政策,真正把政策用到实处,尽量减轻疫情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搭上国家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后的“早班车”;三是要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为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做好“九种状态、八个转换”动态管理机制的后“五种状态、四个转换”,在提升项目履约能力和履约质量上狠下功夫,以工程的完美如期履约印证央企在任何危难时刻皆能“顶得上、靠得住”的砥柱作用,彰显新时代西部铁军精神。

在深挖市场潜力方面,我们应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市场前景。当前,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基于此基本事实,我们应保持自己的信心之锚,时刻为即将来临的市场井喷做好万全准备,在危中寻机,不能被疫情和市场的海啸冲得晕头转向。一季度,中国十九冶把稳了“一核两高两带八点”之舵,加大对川渝市场核心的深耕力度,先后拜访成都产业投资集团、重庆高速、四川发展、甘肃公航旅、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成都市新都区政府、重庆九龙坡区政府等重要客户累计30余次,秉持“创新开放、结伴而行、互利共赢、行稳致远”的经营理念,与临沧市人民政府、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四川旅游投资集团、新都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疫情笼罩期间新签合同额123亿元,真实客观的数字说明了非常时期主动出击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下一步,中国十九冶将瞄准国家新一轮大规模基建投资开展工作,抓住“高、新、综、大、特”重点项目,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铆足后劲,为实现跻身中冶集团第二梯队前列的目标加倍努力。

在提升治理能力方面,我们应以本次疫情为契机,克服重重阻力,把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起来。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开端,必须牢牢牵住工程项目这个“牛鼻子”,以入口合同、出口合同、协同合同、责任合同——“四大合同”管理为主线,从根源上提升项目“造血机器”的能力和水平,围绕“九种状态、八个转换”为核心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螺旋式循环管理体系,紧盯对工程项目从前期信息跟踪、投标、签约、到后期实施、竣工结算、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实施策划与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工程项目作为企业生存之基、能力所在、人才摇篮,以及管理中心、技术中心、成本利润中心功能定位应有的作用。提升公司现代化治理能力,我们还应按照公司年度工作部署,聚焦精细化管理,抓好精细市场开发、精细合同管理、精细施工组织、精细预结算管理、精细财务管理、精细考评考核、精细人力资源管理、精细科技创新、精细信息化管理、精细企业文化建设十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促进公司各系统紧密联动、各环节无缝衔接、各流程有序运转,以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管理能力和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成本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向管理要效益、从管理出效益。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应充分认知本次疫情给人类工作与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危后之机,按照“数字十九冶、互联十九冶、协同十九冶”的顶层设计,统筹好项目管控主平台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OA办公系统、PM系统等的集成整合,通过清晰合理的系统逻辑结构优化业务管理;同时,全线拉通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的归集与录入,将信息化触角延伸至基础管理最前端。通过打通信息孤岛与破除数据壁垒,把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嵌入企业治理各方面,提高公司整体劳动生产率,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懒作为到不了正前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无论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本次两手抓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在“大考”之中没有答好试卷,耽误了工作、延误了时机。此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本着为员工、为公司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调换才不配位、消极懈怠的干部。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暂且受控,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们既肩负着拉动阶段性落后的生产经营任务,又面对着工程项目布点世界多地、需统筹兼顾境内外“两手抓”的考验。逆水行舟亦是与时间的较量,稍有松懈便前功尽弃,公司任务艰巨,没有时间允许我们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干好每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绝不能畏首畏尾、推卸责任,决不能应付了事、作风漂浮,决不能心存侥幸、绕道而行,决不能务虚不务实,工作没思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心无旁骛为公司改革发展塑铁肩、勤作为。

回望历史,中国十九冶拥有优良的“红色基因”,曾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在逆境磨难中奋起。我们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冶金、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内在韧性很强、奋斗精神很足,虽受疫情制约,但绝不会被疫情压垮,只要我们辩证的总结疫情形势下抓生产经营工作的规律,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疫情带走的时间夺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就一定能够带领员工抵达幸福的彼岸,就一定能够为公司高质量高技术发展劈波斩浪、乘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