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从鲁班奖开始——中冶实久2009年科技创新工作简述
从鲁班奖开始…… ——中冶实久2009年科技创新工作简述 □ 罗志贵 10月26日,从中国建筑业协会传来的喜讯让中冶实久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中冶实久承建的攀钢万能生产线工程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小金人”弥足珍贵,荣誉总是恰到好处。攀钢万能生产线工程荣获建设行业最高荣誉,既结束了中冶实久十多年未获“鲁班奖”的现状,对于中冶实久2009年大力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值得久久回味。但是,“鲁班奖”仅仅只是开始。 (一)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提升实力。 2009年是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年。2月25日,中冶实久在成都召开“科技创新年”动员大会,正式启动科技创新年活动,提出了“以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为目标,以专利和省部级成果为突破口,以体系建设为支撑,以追赶式步伐,扎实有效,迅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晋升特级企业资质打下基础”的工作目标。7月26日,中冶实久隆重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再一次掀起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高潮。中冶实久董事长田野指出,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务必做好“三个结合”:紧密与所承担的项目相结合,在工作中找技术创新、专利的突破口和题材;紧密学习、引进、照搬及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追赶式的弥补差距;激励机制要和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职称评聘机制相结合。工作中找技术创新。在重钢环保搬迁工程中,中冶实久承建的高炉、料场、煤气柜等项目都面临资金紧张、工期超短、图纸晚到、天气恶劣等困难,但中冶实久通过积极创新、优化设计,均取得了颠覆性进展。特别是在完成料场项目通廊贯通节点目标时,项目部优化设计,改煤仓仓顶混凝土支架为钢结构支架,仅用20余天时间就完成了正常需要2个多月的全部通廊结构施工,从而改写了一项新的冶金建设纪录。“中冶实久人让重钢感动!”这是重钢董事长董林给予中冶实久的最高评价!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成功解决巴新X60长输矿浆管道下向焊技术,填补了冶建行业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利用“经纬仪测量法”一次性完成重钢高炉C1水渣脱水器安装;成功运用回收废浆体再利用技术,每年减少搅拌站废浆体排放超过3000立方米…… 理论与实践结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一线施工过程中,中冶实久有意识的寻找科技亮点,深入挖掘,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专利申报和工法编制工作。2009年,通过卓有成效的专利知识培训,创新人员的实地指导,各种专利难题迎刃而解,员工发明创造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仅上半年,中冶实久新增专利受理量便已进入中冶集团前4名,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在标准、工法编制工作上也取得喜人成绩,目前,中冶实久获得国家建设部批准,与北京首钢集团共同作为主编单位,编制国家标准《钢铁企业余能发电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填补了中冶实久自成立以来从未主编过国家级标准、规范的空白。中冶实久《钢制大跨度焊接H型吊车梁制作施工工法》等5项工法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和四川省建筑业协会评审为省部级工法。(二)中冶实久2009年科技创新工作之所以能凯歌高奏,如火如荼开展,自然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强大的体制保障。 创新管理打造创新“引擎”。今年以“科技创新年活动”为契机,中冶实久科技创新机构、组织、机制建设不断健全。调整加强了科技工作组织领导,技术中心回归总部管理体系,各分公司配技术创新专职副总工;制定下达了2009年技术中心工作规划,分解下达了考核指标;召开了两次分公司总工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和多次科技创新基层工作调研会,扎扎实实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进程。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持续创新能力。对照创新型企业指标要求,中冶实久从事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为128人,为员工总人数的5.3%。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全年共计培训600余人次。激励机制激活创新积极性。在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等方面,今年中冶实久分两次从各单位上报的91项研发立项申请中,评审通过52项课题,给予资金扶持总额度全年达到500万元,仅上半年,各项专利研发经费就达2516万元,发放过程奖励55万余元,全年科技投入比例由2007 年的1%提高到2.02%。由于在科技开发及科技创新工作上的重视,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提高了中冶实久员工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钻研技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创新提升的良好风气,对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如果说“鲁班奖”是一朵跳跃的浪花,在中冶实久人心中激荡起阵阵涟漪,那么,2009年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则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让人沉醉,让人遐思无限。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年”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申请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已有7项获得授权(2009年前仅1项获得授权);5月,中冶集团组织成果鉴定,中冶实久通过部级成果17项,其中2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余11项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冶实久新增专利受理量已进入中冶集团前4名,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6项技术获2009 年度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专有技术项目;7项科技成果获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通过6项省部级工法,评审20项企业级工法;重点课题立项54项,获得近400万元专项资助;77篇论文发表于《中冶实久科技》,20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及国家核心期刊;科技创新管理成果《建设“西部铁军”文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获中冶集团第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决定与实施》获中冶集团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另外还获得市级奖3项;11月19日,顺利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和成果在《中国企业报》、《中国冶金报》、《名牌时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攀枝花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广泛报道。正如中冶实久董事长田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所说:“5年来中冶实久总收入年均增幅45%,说明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地一步一步的增强。今年,我们有望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这其中,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中冶实久从各个层面不遗余力地强化科技创新工作,而不断强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正在为建设“实力实久、魅力实久”提供着有力的支撑,引领着中冶实久走上健康、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道路。星辰璀璨点缀浩瀚夜海,鲁班金奖点燃实久荣光。“鲁班奖”仅仅只是点点繁星中亮眼的一颗,还有无数耀眼的荣誉装点着2009年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工作这片广袤天地。我们深信,获得“鲁班奖”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会有更多的荣誉垂青这个生机勃勃的企业。 ②
上一篇:新一轮经济增长对钢铁需求更大 下一篇:山钢集团济钢批量生产高强度热轧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