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半个月的“两会”圆满闭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按照年增长6.5%以上的目标,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15年67.7万亿元增长40%左右,约相当于美国2013年的水平。未来几年GDP增速较前些年下滑,但仍将位居世界前列,且增量巨大,一年的增量相当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全年的总量。

3月16日“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坚定地回答: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不可能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

未来数年,尽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将保持稳健发展,但对于产能过剩的冶金行业来说,还将经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冰冻期。冶金主业亏损,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大幅裁员。伴随冶金工业而生的冶建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新签合同额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项目风险积聚。

与产能过剩行业艰难度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业增长迅猛,呈现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如国内旅游消费和电影总票房连续数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2016年1月份再创新高达到38.51亿元,同比增长46%。到2月23日,仅用54天时间便产出100亿元,几乎追平2010年全年101.72亿元;电子商务已经快速增长5年,2015年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同比增长21.2%,预计未来3年将继续保持年增长2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也是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2016-2018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总量年均将增长27%。

我国经济开始迈入服务业高速增长的结构转型时期,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保持一致。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约占GDP的70%,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为50%左右。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大约为1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适应。如果未来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增加10个百分点,提升到25%,达到发达国家一半水平。由此可以带来12万亿的增长空间,新增2500万人就业。

我国经济成功转型依赖于服务业。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实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冶建企业来说,应高瞻远瞩抢抓机遇着力挖掘这座金矿:一是积极承揽文化娱乐以及服务业相关的工程建设。如主题公园、度假村、影视城、医疗与养老设施等文化娱乐、康体工程;二是延伸产业链增加生产性服务。冶建企业主要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承包业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系统综合能力的全面竞争优势彰显,需要改变传统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分段招标责任无法落实的缺陷,在原有工程承包的基础上开展工程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服务业主的综合能力,挖掘利润空间;三是拓展生产性服务领域。冶建企业长期从事工业建筑,与冶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十分熟悉冶金工艺流程,具有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优势与条件。未来可以加大力度为冶金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流程优化、绿色环保、生产协作、信息化建设等高端技术服务,帮助冶金企业降本增效。

“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指引了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更指明了未来的市场。冶建企业应把自身的工作重点、资源配置与国家发展规划、未来市场紧密结合,顺势作为,这样才能取得更有成效的发展,实现自身做优做强做大。 (作者单位:中冶集团)


上一篇:今年建筑市场监管工作要点确定
下一篇:首钢国际工程公司签订涟钢6号高炉大修设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