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冶承建的包头会展中心。



中国二冶建设并荣获“新疆金杯示范工程”的乌鲁木齐克南高架桥工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管理创新是企业固本强基、焕发活力的必然之路,一个企业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就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飞跃。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企业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题记

中国二冶作为具有国家“双特双甲”资质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内蒙古乃至西北地区资质等级最高、种类最全、数量最多、最具竞争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和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面前,以战略为引导,以市场为龙头,以管理为基础,突出系统建设,以“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技术质量、经营管理、监督管理”五大管理系统建设助推企业发展。通过厚植“五大管理系统”和制度管理体系优势,分解指标、传导压力、加大监督考核,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突出营销系统建设  深入拓展发展空间

按照中冶集团和中国二冶“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战略定位要求,中国二冶旗帜鲜明地突出市场是“龙头”的导向,以市场营销为发展第一要务,以强化投融资项目运作为突破口,实现营销工作的大突破和大提升。完善区域市场布局,紧紧围绕“立足内蒙,巩固西北,拓展南方,走向海外”的市场战略,先后在全国各大片区、重点省份、核心城市群,调整并设立了16家区域分公司.围绕这些区域公司,全力抢滩登陆,开疆拓土,形成了南北互补、东西联动的区域市场营销大格局。企业投资融资基础逐步夯实,项目运作能力日臻成熟,南方市场取得重大突破,PPP项目成为市场营销主体。2016年,中国二冶市场营销中标额突破200亿元。

公司完善管理架构,突出营销系统建设。突出主要领导抓市场的理念,重新调整领导班子工作分工,一半以上公司领导的主要工作重心转移到市场开拓上来,其中两位副总分别被派驻到两大区域分公司任职,全力开辟新市场。给每位领导分别下达了营销指标,并每月进行公示。增加营销人员编制,公开选拔营销人员,充实各专业公司和各区域分公司的营销力量。新班子放下身段跑市场,一门心思找项目,营造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氛围。有效发挥正面激励导向作用,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营销压力层层分解,逐层传递,上下联动,相互补位,形成 “三力合一”抢抓市场的营销格局。市场营销总部、专业公司、区域公司发挥各自优势,互动运作,达到市场分工合理,细分目标明确,营销层面无缝对接目标,形成了区域公司“搭台”,专业公司“唱戏”,营销总部引领的局面。

以项目管控为重点  打造合同履约和成本控制中心

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是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和载体,也是合同履约和成本控制中心。中国二冶以项目管理为重点,把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项目上,把公司的品牌、项目的品质、企业文化体现在项目上,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按照“诚信履约、精细管理、高效经营、优质服务”的项目管理目标,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抓好以施工副总为首的施工管理系统建设,对项目合同履约、标化工地建设、现场大临、施工安全等严格管理,全面提升施工系统管理水平。加大项目过程管控,过程跟踪及过程检查,保证每个项目都处于受控状态。突出二级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主责”地位,充分发挥二级公司对项目的管控作用。对新开工项目一律按照“四位一体、包保连责”,“三高一低”的要求规范项目运作。加强项目经营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完善权力和责任、成本和收益、业绩和激励相匹配的项目经营管理考核机制,提升项目规范化管理水平。以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各层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创建为抓手,筑牢安全管理根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问责力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编发《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施工现场品牌识别手册》,强化现场“同一化”管理和形象宣传,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乌海地区、兰州地区承建的项目上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推广现场安全教育动漫软件,夯实安全工作。2016年,承建的包头北梁南七区等四项工程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坚持项目部“主战”理念,打造合同履约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全面加强项目策划管理,着力提升项目运营能力和管控效率。创新施工组织模式,高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履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效能力,强化对重点项目动态管控,对包头北梁棚改北八区、呼市东客站北广场、北梁腾空区综合管廊、包铝华云项目、大经高速、希百一级公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加强过程管控,成立重点项目现场督导组,开展如火如荼的劳动竞赛,确保工程的合同履约。包头校园南路工程在中冶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的多次检查中受到好评,实现了项目的滚动发展。

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创“鲁班奖”、国优奖、各类省部级奖项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加强技术和质量基础管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让优质工程成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的“代言人”,让精品工程成为展示企业美好形象的“明信片”。

加强技术和质量基础管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做好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控制,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施工方法,在承建的重点工程中,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升经济效益。201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包头市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包头市科技进步将、中冶集团企业级科技成果、工法等奖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行业排名第一。1项BIM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包头市科技资金支持45万元。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连续七年获中施协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先进企业殊荣。推进创优创奖活动蓬勃开展,2016年获得两项全国优质焊接工程奖项、两项冶金优质工程奖项、1项荣获新疆市政金杯示范工程、6项工程荣获市级优良工程及金鹿杯工程、得1项全国优秀QC成果二等奖、10项冶金QC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用户满意奖等8个奖项。无论是在通鲁高速、大经高速、希百一级公路,还是在呼市东客站北广场等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献礼项目的建设中,都信守合同保证履约,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加强信息化建设,与联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以BIM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工地建设。在包头校园南路项目、兰州柴家峡大桥项目开展BIM团队建设,推动项目管理的提挡升级。加强技术与管理、技术与经营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桥梁钢结构和高层钢结构等新领域新技术的研究,为拓展营销领域奠定基础。

着力提质增效 提高整体运营效益

企业管理的重心是经营。中国二冶着力抓好经营管理系统建设,防范各类风险。对经营、财务、资金、物资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尤其是对重点项目的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管控,提升经营质量。全面推进采购平台建设,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优化采购审批程序,不断提高采购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工程分包上网采购,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电商平台工程分包招标系统,充分利用中冶集团电商平台分包系统资源,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大力推行“阳光采购”,注重采购过程监管,营造公平环境。聚焦成本管理核心,深化财务创新管理,严控费用支出。将成本管理重心下移,对项目成本管理形成固定的督查、分析、考核制度,形成从上到下的成本管控体系。加强费用控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三公”消费、职务消费等非生产性支出。

加大清欠力度,强力压降“两金”。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督查落实,奖励到位,采取以房抵账、以物抵账等多种举措,遏制“两金”居高不下局面。合理优化资金收支,降低压缩费用支出,保证项目运行、市场营销的资金需求。加强经营全过程监管,强化合同评审,规范评审流程,规避合同风险。加强在建项目结算管理,修订完善内部分包控制价。做好项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保证项目处于风险可控状态。发挥全面预算的引导作用,经营预算系统和财务系统各层级协助配合,做到无缝对接,共同做好动态成本分析和成本管控工作。

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中国二冶党委抓好以纪委监察牵头的监督系统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追查和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提升各级干部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明党的纪律,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一案双查,抓早找小,防患未然。组织开展“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自查自纠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工程分包、物资、设备采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行政监督检查工作,对部分外地项目部的劳务分包和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成立督导组对个别管理不严、施工组织不力、工程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现场督查,促进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问责追责和案件查办力度,对因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领导及相关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企业健康发展。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对中层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确认运用,对在干部考核中排名靠后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违反公司有关规定以及在内部重组过程中干部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的负责人进行约谈及警示谈话,建立用业绩说话,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为强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干有为,奋斗终成。中国二冶以五大系统建设为重心,强化管理约束力度,明确责任,强化管控,规范治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为加快向公路交通、市政基础、中高端房建及保障房建设、综合管廊、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深入拓展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踏上新征程,打造新二冶”。站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二冶必将厚植管理优势,决胜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二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