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国家队”中冶南方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1-01-29
广西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
高效方坯连铸技术创下国内之最;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持续迭代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全球首个轧钢加热炉集控项目在宝武韶钢成功投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首个全流程钢铁基地顺利投产;通过线上签约,与俄罗斯最大的硅钢制造企业合作,实现中国自主核心技术装备出口……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的冲击,位于武汉的中冶南方,通过自主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创新迭代,持续驱动企业发展。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三大主业全面发力,民用建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领域业务协调推进,主要经营指标逆势上扬,2020年全年合同额超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以持续的大发展、大跨越,实现“十三五”的圆满收官。
一大批国内外重大项目相继投产
线上签下俄罗斯高端钢铁技术装备大单
2020年2月14日,受疫情影响,中冶南方全面启动居家办公,并组织召开生产经营电话调度会、复工复产专题会议等,统筹协调、灵活应对,保证设计项目不停工、采购分包等资源有保障。针对工程类业务90%以上分布于武汉市以外的情况,中冶南方建立工程日报制度、全面摸排项目情况,确定合理的复工复产计划,并持续梳理人员状态,将省外人员一部分派驻项目现场,一部分承担设备催交、监造、供应商考察等工作,同时,整合16家省外分(子)公司、5家驻外分支机构的力量,全力支持各类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3月23日,经批复,中冶南方分阶段有序复工复产。至次月1日,中冶南方在手100个项目,有96个实现复工,更于武汉“解封”后,相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奔赴防城港、逆行前往越南和发等项目现场,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生产线
疫情并未阻挡中冶南方保进度、保节点的步伐,想尽一切办法、统筹协调一切资源,全力推进大批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3月5日,中冶南方印尼纬达贝发电项目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成为世界建成投产周期最短的超临界机组;2020年3月31日实现印尼德信钢铁1号产线铁、钢、轧系统的全线投产,尽一切努力,保住了关键节点,兑现了承诺,获得客户高度赞誉。
2020年6月28日,在中国西南,被誉为边陲明珠的广西防城港,千万吨级的钢铁基地建设项目,炼钢、连铸系统相继投产,创下国内体量最大转炉总承包工程工期最短纪录;8月,在越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中冶南方承担总体规划与系列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的越南和发钢铁基地,第4座转炉顺利实现投产,紧接着,将第五座转炉的合同收入囊中。
而这,并不是中冶南方2020年在海外市场接下的首个项目。早在5月,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中冶南方以线上签约的方式,与俄罗斯钢铁巨头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签订了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电工钢连退机组合同,实现了中国冷轧硅钢技术和高端冷轧成套设备向欧洲输出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欧洲公司长期在俄罗斯硅钢市场的垄断地位。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的王冠”。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冶南方率先在国内走出了一条冷轧硅钢技术自主创新之路,拥有硅钢生产线设计及工程总承包建设能力,自主开发了一大批冷轧核心技术装备。签约的这家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硅钢生产企业,中冶南方将以数字交付的方式,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绿色制造等技术,打造海外智能、绿色硅钢连续退火工程典范。
印尼纬达贝3×250MW火力发电项目
通过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工程的承接与实施,2020年,中冶南方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均好于上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均逆势增长。
火速驰援19个抗疫重点建设项目
为老旧小区战汛贡献“海绵力量”
2020年,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作为中央在汉企业,中冶南方一直冲锋在前。疫情发生后,中冶南方迅速部署,集结燃气、总图、结构、固废、电气、给排水、自动化、环评等近十个专业的工程技术力量,火速驰援19个防疫项目,包括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省妇幼东院等8个医院建设项目,光谷维也纳酒店、新洲区技校医学观察点等5个隔离点建设项目,金银潭医院、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等4个医用氧气改扩建设计项目,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日海方舱医院尾水消毒项目,以及武汉千子山医废处置等防疫重点建设项目,仅用时15天完成全部3条日处理能力10吨的医疗废物处置线的建设及调试,比原计划提前36小时投产。近百名党员干部职工投入到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一线。践行了央企责任,彰显了央企担当。
进入汛期,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中冶南方投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数十人,参与武金堤陈家山闸防汛抢险、长江新城谌家矶项目辖区堤防防汛应急工作中,24小时巡检大堤。
2020年7月,武汉连降暴雨,由其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改造的东湖、汤逊湖片区十多个小区在汛期未见明显渍水点,在缓解城市内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南社区常年积水,小区居民进出不便。海绵城市改造将地下管网改造和地上海绵设施布置相结合,改造完成后,面对2020年7月6日的强降雨,地面未出现严重渍水。
学府佳园小区地下管网及地上海绵设施实施完成后,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区排水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小区“颜值”。2020年6月29日武汉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降雨过程中,学府佳园小区内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未出现积水,居民出行无碍。待雨势减小后,地面雨水迅速退去。
康桥小区改造前,地面停车场破损严重,大量硬化路面、绿化裸露严重,地上整体景观较差。海绵改造将小区不透水硬质铺装改造为美观的透水铺装,对原有停车位进行翻新改造,对绿化景观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完成后,小区的排水功能和整体品质焕然一新。
在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过程中,中冶南方运用海绵城市的各种技术手段,“由点及线、由线到面”,从海绵城市系统出发,标本兼顾、综合治理。阳台灰水改造结合截流井、微地形塑造结合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结合植草沟、生态塘结合溢流管网,各类措施相互串联又各自独立,使得海绵系统成“网”成“片”。
改造完成后,所有小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到70%,面源污染削减率可达到40%。雨水管网设计从不足1年一遇的标准,提高到3年一遇。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中冶南方就开始着手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依托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成功编制了我国首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行业企业标准。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核心技术迭代升级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冶南方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正走着一条“双循环”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围绕科技驱动,中冶南方一直坚持对标世界第一,深入剖析工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重点在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迭代升级,以及智能化、绿色化技术融合发展上谋篇布局。
2020年,在阳春新钢铁上线运行的155×155小方坯连铸拉速成功推进到5.73米/秒,再次刷新国内小方坯连铸拉速最高纪录,实现自主核心技术迭代升级的重大突破。目前还在进一步试验,力争将拉速提高到6米/秒。
2019年7月,中冶南方以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承建的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顺利投产,设计年产量70万吨,集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全线长度达700米,处理速度达2米/秒,全部核心设备均由中冶南方自主研发设计成套供货。
这些年,中冶南方一直勇立潮头,依托以高端咨询为引领,并全面融合绿色化、智能化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工程实施能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公辅等全流程一揽子解决方案,发力印尼德信、越南和发、柳钢防城港、山西晋南、福建大东海、福建鼎盛、徐州中新、安阳周口、云南玉昆等多个大型钢铁基地项目,在系统化解决方案上保持领先优势。
绿色环保技术方面,中冶南方依托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抢占绿色钢铁市场,全年混酸再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100%;通过高温、超高压、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的迭代升级,在中大型机组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在高参数、小型化、低热值煤气发电市场的领先优势;借助废气治理、废水处理等优势技术,签订了一批总承包项目,实现了“核心原料制备—工艺系统的集成建设—系统运维管理”的技术链延伸,扩大了在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的份额。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中冶南方发力智能制造,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实现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如今的钢铁生产车间里,由中冶南方研发的智能装备,正将越来越多的操作工人从高温、高危的操作岗位上解脱出来,只需在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的操作室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以往繁重的操作任务。
2020年7月13日下午3时,由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高炉槽上废钢全自动无人天车系统,在晋南钢铁1号高炉连续高效、无故障运行48小时。这是中冶南方在冶金工业智能研发应用的道路上迈出的又一个坚实步伐。
此外,近年研制的智能测温取样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新冶钢、鄂钢、石钢等钢铁企业。机器人与智能料库紧密配合,一键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探头装载、测温取样、拆卸探头等步骤,测温成功率可达100%。
以自主研发产品为核心,赋能钢企转型增效,中冶南方还取得冶钢自动扒渣系统项目、连铸无人化自动出坯等新项目;并实施了昆钢缅甸、武昆环保搬迁改造等6项新建、改造或异地搬迁项目全流程智能制造规划,在智慧钢铁领域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此外,大数据高炉专家系统实现突破,应用于武钢6号高炉、昆钢、宁钢等高炉项目;冷轧硅钢全流程智能质量管理系统搭建了冷轧工业大数据平台;全球首个轧钢加热炉集控项目成功投用。
在智能绿色技术驱动下,市场开拓成效十分突出。一批科技成果也荣膺国家、省部级奖项。其中,复杂制造环境下钢铁工业绿色化智能化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及应用、小型化高参数冶金低热值燃气清洁智能发电技术及装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低耗低排放高品质氧化铁粉盐酸废液再生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全国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领域业务协同推进
着力打造龙头品牌
日前,位于武汉光谷,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双向8车道的高新大道向东延伸,改造通车,为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再添动脉。
光谷东,从空中俯瞰,九峰一路与光谷七路交会处,光谷国际人才自由港•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项目,20栋高楼拔地而起。
该项目是武汉市响应国家“租售并举”政策的试点住房租赁项目。中冶南方项目团队将BIM协同平台融合到设计全过程中,打造光谷未来科技城首个航母级集中式长租居住的人才青年社区聚居地。建成后将为华为、海思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约3000套人才公寓房源及相关配套。
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水清岸绿,光谷体量最大的园林景观类总承包工程玉龙河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河道贯通,景观效果、防洪排涝功能初显。完成后将成为光谷东雨洪排蓄、生态景观并重的景观廊道。
此外,正在建设的生物创新园二期项目将构建多功能一体化智能4.0产业园区典范;谌家矶还建房项目则亮出长江新区启动区人居新名片,托举城市发展梦想。
近年来,中冶南方充分发挥市政路桥、风景园林、土壤修复工程、污水固废处理、海绵城市等优势品牌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基建、能源环保、民用建筑等非钢业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工业与市政环保业务合同额超过100亿元。
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冶南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正在建设武汉规模最大、处置技术最先进的医废处置项目,实施产城融合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国内首个政府审批的依托钢铁工艺的产城融合项目——防城港产城融合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完成立项审批。
环境修复领域,持续巩固工业场地修复传统优势,签订首个城市钢厂搬迁遗留场地修复项目——杭钢地块土壤修复项目。
持续巩固传统优势承接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前瞻性开拓废盐制酸市场,煤化工领域余热余能利用、热电联产市场接连告捷。
在污水污泥处理领域,承接首个智慧水务、工艺最全的钢铁企业水处理供给中心项目——河北天柱钢铁城市钢厂搬迁水处理中心项目。
依托海绵城市等优势技术,中冶南方继续深耕武汉市多个重点区域市场,承接了江岸区海绵城市改造设计项目,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
科技创新依靠人才。2019年9月,中冶南方启动实施专家学员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批专家学员选拔和培养,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项明武等三位设计大师领军之下,中冶南方内部催生出一批科技带头人和科技攻关团队。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冶南方将继续秉持“专业 专注 致恒 致远”的企业理念,锐意进取,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擘画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蓝图,谱写拼搏超越的发展新篇! (中冶南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