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 ----中国二冶倾力打造人才建设高地纪实
范秀文/文     发布日期:2017-09-07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得永续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
中国二冶新班子以登高望远的境界,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制度杠杆撬动人才工作,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新模式,建设人才积聚新高地,构筑人才竞相涌现,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工作新格局,使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创新转型的“助推器”。
倾力打造人力资源“蓄水池”
随着公司市场营销的大突破和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中国二冶人力资源呈现短缺的局面,人才问题成为打造新二冶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二冶新班子从“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分析公司人才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倾力打造人力资源“蓄水池”,不断适应公司转型发展需要。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中国二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以制度杠杆撬动人才工作,对各类专业人才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管理,建立健全了人才信息库、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后备干部考核档案等信息资料,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和办法,编制了人力资源战略、人才发展规划,分层次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加快人才培养的有关规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评选办法》、《导师带徒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后备人才的管理,不拘一格降人才,全力打造人力资源“蓄水池”。结合施工特点和实际需求,中国二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招收新大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每年赴各大院校进行招聘,选择专业对口、成绩优秀、素质过硬的毕业生加盟,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公司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考评审核”为标准,通过发布招聘公告、招聘方案,认真筛选应聘者简历,并经严格面试,使毕业生整体素质较往年大幅提升。创新人才招聘模式,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对传统招聘在人员数量、录用条件和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较大调整,实施属地化招聘,逐步探索实施人才属地化管理,在呼市、兰州、西安、扬州等地尝试属地化招聘,满足区域分公司人才需要,并通过社会招聘招收一些高端管理人才,提升人才结构和水平,两年来,公司共招收新大学生400余人,为打造100个优秀项目管理团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隆重举行新员工入职典礼,公司领导语重心长地致辞,优秀员工讲述在企业成长的经历,新老员工同台进行才艺表演,充分展示中国二冶深厚的文化底蕴。
培训交流增强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培训。中国二冶始终把培训作为员工的“第一福利”,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育培训,制定了《中国二冶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国二冶职工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每年将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资金预算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开展,通过分层面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采取组织自学、开展内部培训和选送派出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水平,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视PPP业务培训工作,多次举办PPP操作培训班,并派出多人参加中冶集团及行业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眼界。组织两次大规模的“营改增”培训班,公司领导及二级单位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约400人参加了培训。强力推进一建培训应试,加强对注册建造师等各类职称证书的管理和奖励力度,大幅提高奖励补贴,突出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取证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公司转型发展和生产经营需要,提高员工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建立和完善岗位能上能下的考核用工机制,制定下发《员工转岗培训方案》,积极做好转岗培训工作,260余人重新走上了现场安全员、质量员、劳资员等工作岗位。
新入职大学生是公司人才引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新鲜、最具活力的群体。为了使大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并迅速成长,在新员工入职时,公司从企业概况、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激励政策、技术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岗前安全教育等方面开展培训,帮助新员工全面准确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助力新员工成长。创新了导师带徒方式,在新员工上岗工作前,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位新员工指定师傅,签订导师带徒合同,落实师徒责任义务,提高导师待遇。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公司规定新进员工必须下一线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职业规划,领航成长,公司为青年员工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不断成长及挖掘个人潜力的机会,更大地满足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创造开放的员工成长成才环境。中国二冶还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标志着校企加强合作,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技术成果共享等多方面实现合作共赢步伐的加快,
培训是明天的生产力。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公司成立了职业技能考核站,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在做好内部骨干培养的同时,还选派优秀技师、高级技工参加中冶集团职业学院培训;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考试鉴定,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了砌筑工和电焊工等多技术工种选拔赛,参加中冶集团及包头市职业技能大赛,激发了广大技术工人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今年8月份,在“中国梦•劳动美”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自治区共计12个盟市24支企业代表队的96名入围选手展开了激烈角逐,中国二冶以卓越的实力,荣获团体第一名和大赛特殊贡献奖,并取得了架子工、镶贴工第一名和塔式起重机司机、焊工第二名的好成绩,展现了中国二冶建设者的风采。
瘦身健体,使人力资源素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公司持续开展清岗工作,拓展人员正常退出渠道,针对长期不归和在外从业人员,本着公正公平、依法合规并充分考虑职工利益的原则,通过会议讨论、公示等程序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合同,在册人数从两年前的5713人降到2017年6月底的4045人,累计减员1668人,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到了实处,平稳高效、和谐双赢地完成了清岗目标。同时,对财务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有力地加强了内部监督,努力打造主体人员精干、专业合理、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
搭建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平台
中国二冶以业绩论英雄,以绩效论薪酬,实施“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焕发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动力。深入挖掘自身“金矿”,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一大批70后、80后的生力军担负重任,人才梯队建设得到加强,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持续优质的人才支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活力竞相迸发,需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公司不断拓宽选拔干部的视野和范围,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建立了中层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对干部实行360度的全方位考核,重视过程监督,并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建立中层干部岗位交流、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形成“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着力使用年轻人”意识。注重培养年轻人才,相信年轻人、大胆使用年轻人,注重给品质好、有能力和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坚持“品德为本,忠诚为先,业绩为重”的用人导向,结合个人的品质、忠诚度、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在公司内部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实现在选人用人上的正本清源。公司开展中层副职及主管级后备干部选拔入库工作。根据《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连续组织开展工程技术类,经营类,财务类,党群类后备干部考试工作,考试由第三方考试机构出题并阅卷。通过笔试和面试环节后,经公司党委会研究决定最终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人员。今年,有600余人参加了后备干部选拔笔试,创历史最高纪录。针对甘肃分公司人员因工程建设需要不能回包头总部参加笔试的实际,在甘肃分公司兰州新区第二小学项目部设立考场,公司总部派出人员组织考试并监考,获得一线员工的一致点赞。组织中层助理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2015版规章制度管理知识考试,对考试结果进行综合排名评比,并与干部考核挂钩。
公司党委把政治核心作用重点体现在选人用人上,加大对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严格干部绩效考核,形成“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对新成立的总部机关信息化部负责人岗位、管道公司总工岗位、市场营销部、审计部等部分管理岗位采取公开竞聘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对两级机关、直管项目部人员进行调整压缩,重新定员定编,使机关人员更加精干高效。加大对中层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确认运用,对年度考核中排名靠后的进行了降职处理,对二级公司班子进行了诫勉谈话,规范任职管理,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规范严格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公司努力为人才的成长铺路子、筑台子、搭梯子,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在注重和加强对现有“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广泛“引进”人才,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在工作上,竭尽全力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他们在工作上加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同时注重在一线骨干和具备培养前途的人员中发展党员,关心人才的生活,着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大胆提拔和任用思路灵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让他们在市场营销最前沿和工程建设一线磨砺成长,为青年人才提供发展的广阔平台。
公司以“建设美好二冶”宏伟愿景凝聚各类人才,通过典型引导和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企业涌现的各类先进特别是一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表率和标杆作用。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类表彰活动,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了薪酬分配办法,规范内部的工资分配秩序,使职称评定、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均与工作绩效挂钩,实施了流动施工津贴,注册职业资格人员考务奖励和月度津贴,增加一线员工和高端专业人才的收入。同时,出台新入职大学生收入保证制度,对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员工工资标准按照主管待遇执行。按照《包头市大学生集聚计划》,给予优秀新大学生以生活补助、购房补贴和房租补贴,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促进了人才的健康成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国二冶着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强企战略,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广泛地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 全力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大力拓展人才成长空间,营造了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氛围,充分发挥了各种人才的积极作用。人才储备是企业现实经营的“硬设备”,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软资本”。随着一批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骨干,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中国二冶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增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二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