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技术专家 刘景凤


从2011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我以四届中国焊接、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集训基地负责人、一届焊接项目专家组长的身份,近距离见证了青年一代中国技能人才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7年时间里,从一个学习者、跟随者成长为令全世界不可小觑的领跑者的全过程。




逐梦伦敦,圆梦圣保罗

阿布扎比,我们又赢了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技能领域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小,且各项目每个成员只能有一名选手(队)参赛,选手只有一次参赛机会。

同时,赛事设置技术难度之高,工作量之大,竞赛时间之长,都远远超过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和竞赛要求,如焊接项目选手要在四天的时间内,完成四个模块、三种材料、四种手工电弧焊方法,共计90条焊缝的焊接。

焊接作为我国第一批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首次亮相伦敦第41届世赛,我国选手裴先锋就获得了银牌,夺得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第一枚奖牌。

莱比锡第42届世赛,中国选手的成绩遭遇到裁判争议判罚,4个模块中有一个在被判0分的情况下,王晨宇依然取得第5名,并获得优胜奖。

圣保罗第43届世赛,曾正超以第1名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并获得国家最佳选手称号,用焊枪为我国赢得了第一枚世赛金牌。阿布扎比第44届世赛,宁显海夺得冠军,实现了蝉联金牌!




闭幕式上,“中国焊接,我们又赢了”的横幅闪现赛场,有媒体称,这是中国技能人才自信的象征。

准确把握规则,坚持科学训练,

越努力越幸运

自信,从来都不会凭空而生,是日复一日的汗水和科学训练铸就的。2010年,人社部确定焊接项目参加伦敦世赛后,中冶集团及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主动承担了选手选拔集训任务。

起步阶段没有经验可循。在世赛中国组委会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邀请首席专家来基地指导训练,解读规则,交流切磋。通过摸索,逐步建立了逐级递进的集训选拔模式。


在伦敦第41届世赛现场,中国焊接选手的表现,引起了各成员的关注。而我们的参赛团队不仅收获了奖牌,也清醒地看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凭借伦敦赛场的珍贵照片,第42届世赛备战期间,专家组长张友权和教练组长周树春带领选手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改进操作手法,选手技术水平较上一届有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对规则个别条款认识的偏差,最后一个模块操作被裁定违规,饮恨与金牌失之交臂。

带着遗憾和梦想,我们又开始了第43届世赛的备战。这次备战,我们既重视工艺手法训练,更吃透每一条规则,不允许存在“应该、可能”的理解,不给自己犯错和裁判挑错的机会。

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在自带工具与赛场设备匹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专家、选手沉着应对,稳定发挥,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战胜众多高手,为我国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

进入第44届世赛集训期间,我们项目团队时刻把为国争光,再铸辉煌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分析历届冠军成绩,结合项目特点,确定了冲刺阶段训练成绩不低于93分的目标。

“题目从难,评判从严,模拟实战,大强度训练”。我们摸索出“以多变应改变,以不变应多变”的训练方法,做到了焊接工艺、位置、构造形式的全覆盖。

科学严谨的训练和成千上万次的埋头苦练,选手将操作的手法要求转化为肌肉记忆,保证了在赛场上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出色的综合素质,最终以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最高成绩94.63分,取得焊接项目的第一名,实现了在焊接项目上的两连冠,让“中国焊接,我们又赢了”成为世赛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焊工,焊接世界

积极融入世赛大家庭

从2001年起,我和工程焊接协会的技术专家即开始关注并研究世赛焊接项目技术文件。

这几年,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加深了对世赛规则的理解。同时,多年组织国内各类竞赛的经验,也为我们融入世赛大家庭平添了足够的自信。

作为世赛执裁团队的一员,赛场上,我们严格遵守世界技能组织道德行为准则和竞赛规则,客观、公正履行职责,冷静处理突发情况,有效维护选手权益,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专家的风采,也为世界技能组织的发展,贡献了中国专家的智慧。

成人德为先。我们的选手都是95后,这个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我们专家教练团队以身作则,恪尽职守,

在集训的八个多月中,教练选手吃住在一起,在选手心目中形成楷模效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43届世赛集训冲刺的关键阶段,周树春教练被诊断出甲状腺肿瘤。住院期间,他通过手机监控系统掌握选手训练情况,电话沟通存在问题,解决选手因平台期造成的心理焦虑和技术问题。

出院后,周树春不顾术后身体虚弱,坚持每天到现场指导选手。他的行动感动了大家,也成为激发选手刻苦训练的动力。

焊工职业苦累险是众所周知的,训练过程更是枯燥艰辛。北京的盛夏也是训练的关键时期,在近40度的高温下,选手穿着厚厚的焊接防护服,每天焊接12个小时以上。




为了保证保护效果,焊接时还要关掉风扇,这对选手的体力和意志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为增强选手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焊接项目提出了“中国焊工、焊接世界”的口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关心世赛选手的成长,裴先锋、曾正超先后获得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这既是我们的荣誉,更是对我们的勉励。

而像宁显海这些从世界技能大赛中锻炼成长的年轻焊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焊接事业的未来,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必将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精品制造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他们也正在成为年轻一代技能人才的励志榜样。 (原载《技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