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建设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06-03-01
建设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设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信息化是当今轮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这是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做出的战略部署。
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质量。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一、我国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建筑企业应用计算机可以从1973年算起,在华罗庚带领下进行运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预算试点,1974年建研院先后在北京等地区推广。多数勘查设计类企业从80年代初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计算,80年代末开始普遍使用计算机CAD辅助设计和绘图,目前计算机的出图率达到95%以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并开始建立设计信息管理系统。GIS、MIS、OA等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地下管网管理、城建档案管理上得到应用;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的应用,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装备也进入施工现场;产权产籍管理系统、房地产交易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在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中应用;在公用事业方面,多数中等城市建立计算机辅助供水监测调度系统,全国有几十座大中城市应用公交IC卡系统,汽车不停车收费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燃气、供热调度系统的也有应用等,这些工作节省了财力、物力、人力,减少工作误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995年开始实施“金建”工程,1997年年初仅有3家企业上网,1997年年初仅有3家企业上网,1999年中期发展到1400家。目前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多,共有3400家企事业单位安居网上,其中建材及装饰行业2000多家,建筑行业700多家,房地产行业700家。从站点服务性质看,企业网站占绝对数量,约 3150家,行业信息服务(ICP)类网站占7%,约250家,电子商务平台类网站6家。从地区分布看,东多西少,西部地区网站仅占5%.北京的网站数量遥遥领先,占总量的19%,其次是广东(16%)和上海(10%)。排在其后的浙江(7%)、江苏(7%)和山东(5%)等,这6个省市占总上网数的 64%.虽然企业网站发展速度快,但存在着实用性不强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站内容的简单且更新速度太慢。在众多的企业网站中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网站仅有6家,建设领域的电子商务浮出水面但存在网络安全、网上支付、信用、配送等诸多问题。
二、建设企业信息化特点
2.1 建设企业门类众多,涉及面广,企业数量大,是国家支柱产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建设行业覆盖了15个大行业30多个小行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仅建筑业,1980年对57404 个建筑企业统计,总产值为346.98亿元;1999年企业发展到96648家,总产值达15151.46亿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鉴于建设企业所处地位及企业类型多、行业跨度大的特点,所以在建设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开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区别不同企业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
2.2 建设企业大多属传统产业,存在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的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行业定位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企业利润极低,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差很大。此外,由于企业的隶属关系,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等原因,使企业难以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实现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企业的资产和组织的固定化和封闭状态,也限制了企业组织的合理化调整。长期以来建设企业对技术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粗放型经营、低水平重复、其技术水平落后国内其他工业部门,更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业水平。
2.3 建设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观念落后。
前面谈到建设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关键是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设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信息化观念意识落后。目前建设行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认识,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有一个全国的理解和认识,即重视硬件的配置又不忽视软件的开发应用。二是加强职工队伍教育,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4 行业急待整合,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管理水平要上台阶。
我国建筑的产业集中度水平低,表明由于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缺乏有序性,社会资源的利用呈粗放性,急待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市场信息都对于企业的成败,乃至生死存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认清形势,迎接挑战,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将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转变,实现战略性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才有出路,行业才能发展。
三、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与实施条件
3.1 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四、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4.1 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4.2 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4.3 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4 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1)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2)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3)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4)开放性原则。(5)弹性适应原则。(6)安全可靠性原则等。
4.5 试点引路,面上推广。在建设行业选择若干类型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尚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