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增强企业科技实力

宝冶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  程志广

  2006年的全国“两会”,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国家的发展要创新,中央国企更应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骨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要重视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来自自主创新能力。而在企业发展中,我们又始终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从三个方面狠抓科技创新。   一是思路的创新   即科技在发展观念上,树立三个观念:   第一,企业的发展根本是科技的发展观念。根据中冶集团五年发展的要求,宝冶建设提出下一个五年要达到产值、利润、人均收入翻番,并把科技发展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因为按照传统的方式,发展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目标,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技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以科技推动企业发展。   第二,树立“大科技”立体作战观念。所谓大科技,就是对科技工作既集中控制,又统一协调。宝冶建设上下一盘棋,发挥两个积极性,全方位联动,有效地、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做好技术创新的各项工作。如为更科学、有效地将技术投入应用于企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技术需求,我们把技术开发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由建设公司组织研发,主要是全局性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一般项目由二级公司控制管理,主要是专业过程控制、技术基础、重大项目辅助性的技术开发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分层控制,既突出了重点,也带动的一般,使企业技术开发工作形成了技术难度由高到低、相互结合、共同参与工作过程。对综合性项目则充分发挥企业各级各单位现有科技资源、科技手段、科技能力的作用。进行宝冶建设的多专业科技攻关,先后攻克了大型场馆建设综合技术、高炉短期化大修等科技难题。集团作战,并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第三,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始终以人才为根本。在地位上,宝冶建设把科技人才作为企业人才的重要系列。土建、钢构、机电、炉窑、机场场道等方方面面,均形成多学科的人才队伍。各个学科队伍中的佼佼者,又成为企业的专家、高级专家、首席专家,形成科技人才稳固金字塔。在待遇上,宝冶建设对科技人员予以了相应的考虑和激励。与行政分开,科技人才也可拿副总、处长待遇,做项目、做课题还另有费用,干得优秀还给奖励。在培养上,宝冶建设实施专家传帮带,并以师徒合同的形式确立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做到搞科技攻关,把关有人、挑大梁有人、跟随培训学习有人,企业还通过请进来进行学术讲座,走出去进行培训的方式,培养企业人才。在引进上,宝冶建设每年都要引进200多名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成为企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力量。   二是技术的创新   一是对企业传统的科技优势进行创新。宝冶建设在自身发展中曾经有着许多深厚的技术沉淀,这是企业重要技术资源,在新的时期必须要提升,提升就要创新。如宝冶建设从事的高炉建设和大修,形成了许多专有技术和诀窍,目前国内五座4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均是宝冶所建,并在建造质量和缩短工期上不断刷新创世界纪录。一号高炉78个月(含停缓建),二号高炉48个月,三号高炉39个月,四号高炉只有24个月。但我们并不满足,又在财政部支持下对原有技术进行创新,组织宝冶建设上下各部门、各单位,还有项目部进行高炉快速安装的技术攻关,对几十项技术包括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炉壳线外组装、液压整体提升等进行自主创新,采用新设计、新方案、新材料、新工艺,提升水平。在宝钢4号高炉建设中,实施炉体安装离线,分四段在地面组装。与同济大学采用机器人技术,用计算机控制液压爬行器推移炉体,采用液压提升器进行大吨位整体提升和转运炉体的新技术,仅用25天完成炉壳在线安装,其速度再次刷新大高炉建设工期最短纪录,其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2005年宝冶建设还承接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浦钢CORTX3000高炉,对这一高炉许多最新工艺目前正组织人员攻关,工作进展顺利。最近宝冶建设又承接了宝钢二号高炉原地大修工程,业主提出100天要求,这就意味着100天建一个4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这对宝冶建设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提出向科技要工期,要质量,成立137人的攻关小组,制定161个技术方案,采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如:绳锯切划、气垫滑移、液压整体提升和等新技术,确保100天工期,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   二是形成企业新的科技优势。即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积极学习研发新的技术。如我国已建的大空间结构的数量居世界之首,随着建筑科技进度,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新兴钢结构发展方向。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新型结构体系。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难度大、结构合理性要求高,许多技术不成熟。对这一国家财政部立项项目,宝冶建设公司成立了由设计、制作、安装、检测等各专业科技人员组成的课题攻关组,通过二年时间的研究和应用,不久前顺利地完成了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一套完整的系统设计计算、加工制作、安装、标准和规程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推动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发展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源,大大推动了大跨度钢结构领域的技术进步,使我公司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在2004年我公司施工的南京奥体中心工程中,其二号主拱弧长440米,弦长370米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建筑最大跨度拱,号称世界“第一拱”,制作和施工工作量很大,但宝冶建设在设计等单位支持下完成了这个世界级工程。另外去年在郑州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屋盖钢结构施工中所采用的“空间多轨道旋转滑移”施工工艺为国内首创,并被列入中国施工企业新记录。新技术的开发给我公司在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市场方面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承接的世界瞩目的国家(鸟巢)体育场,无论在制作、在安装上都是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施工方案,使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整合。为达到整体技术的升级目的,宝冶建设围绕技术创新的主线进行资源重组,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宝冶建设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装备优势。形成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如钢结构产业,我们针对过去存在小而全,整体竞争力弱;重复投资、整体装备档次上不去;管理分散、质量成本高;内部相互竞争,整体实力消耗的问题。先将所有属钢结构制造厂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并进行改造扩建。2005年又集中各单位钢构厂成立钢结构公司,还新建了9万平方米钢结构生产基地。通过整合,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生产厂房和堆场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生产布局,使物流畅通,作业条理化。并制定最优化的生产工艺,使操作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还通过对设备的调整、配置和局域网等智能手段的应用,使生产形成大流水作业、标准化作业。通过改造、重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使宝冶建设钢构产业科技进步又上了一个层次,使产品结构、产能、产品质量、管理水平、配备配置及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宝冶钢结构也由5万吨、10万吨、25万吨跳跃式发展,成为全国钢结构排名居前位的企业。   三是市场的创新   技术创新必须着眼于市场,即根据企业市场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要、建筑新技术的需要。对自身的技术创新进行定位,满足市场,适应竞争,保持先进。不仅仅是巩固冶金的市场优势,而且形成了大型场馆、电子厂房、水力、机场场道等非冶金市场专项技术优势。使技术创新在市场上发挥作用,我们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满足业主。用户是上帝,技术创新必须要适应业主。如:宝冶建设为开辟检修市场,为适应业主,在整合检修力量的基础上,将企业各单位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筛选。有针对性形成了高炉、热轧、炼钢等系统的成套检修技术。并将在宝钢形成先进的检修管理模式,包括点检模式、成品备修、快速响应等用于其它厂检修,很快就开辟了沙钢、邯钢、湘钢、涟钢、梅钢等检修市场。并有针对性地把业主的需要作为我们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2005年11月,宝冶建设承担了宝钢集团梅山1422热轧改造项目,仅设备拆除与安装就达五千吨,管道拆除安装一万多米,任务非常艰巨。业主停产一天损失1500万元左右,因此业主要求30天工期完成,按常规这样工程至少也要半年以上工期,为满足业主,要求宝冶建设部门、单位、项目部反复研究探索大型轧机改造的新路子,不断优化方案,有的方案研究了19次,各种方案制订了89个。最后实施科学的生产状态进行在线和离线方案,将改造项目尽可能在生产状态下完成。还首次采用在轧制线上安装生产过桥,确保轧制线照常在改造施工中生产。首次采用在厂外进行基础模板钢筋予制、管道予配、电缆予施等办法。这些独创性的先进施工办法,引来了外方和众多钢厂、施工企业前来参观学习。德国西马克专家高度赞扬并将这种由中国人独创的非常规的施工方法并拍照传到他们国内,整个工程仅用25天完成,创造了新纪录。   二是适应发展。首先是对新技术应用的投入。仅2005年建设公司重点技术开发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共立项41项,其中包括钢构、焊接与管道类项目,土建技术类项目,高炉新工艺新技术综合专项技术开发,管理及信息技术类项目,机械设备安装类,电气类,生产类项目,比2004年递增22%,增幅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同时对新技术装备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这些年宝冶建设每年要进行高达数千万元的装备投入,目前,宝冶建设已拥有国内最大的135吨打桩机、4000吨/米的塔式起重机、700吨的大吊车,最先进的用于炉窑施工湿式和预湿式喷涂机,还有先进的大型顶管机,相贯线切机,数控折弯机等。并有效地应用于高、大、难、新项目施工中。另外不仅是对新技术、装备的投入,宝冶建设还对现代化管理进行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为适应企业总承包的需要,宝冶建设抓技术创新,在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并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深化,在网上初步达到财务监控、质量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资产管理、劳资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管理。现在通过借助普及的互联网,有的技术问题在网上会诊解决,有的协调工作在网上沟通,有的工作在网上安排,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企业管理成本。宝冶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管理流程、管理手段逐步发生变化,企业的整个管理得到了提升。   三是创立品牌。有良好品牌的企业,技术也必有自己品牌。这方面宝冶建设不停步、不断线,逐步创立了自己的科技品牌系列。如高科技企业,宝冶建设与同济大学成立机器人公司,用先进的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工程施工,实现大吨位、大跨度、大体积,超大型构件液压整体同步提升,开创我国建筑安装技术领域领先水平。如专利产品制造,宝冶建设拥有无檩条结构组合屋面压型钢板先进技术和产品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了多个奖项。如先进材料生产方面,宝冶建设开发的具有大流动度、无收缩、质量可靠、先进和方便施工的BY系列灌浆料,可广泛用于无垫板设备基础施工。如先进工艺方面,宝冶建设大跨度焊接球钢网架组合安装工艺,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防渗漏施工工艺等,成功地用于大型建筑施工中。还有先进科技手段方面,宝冶建设的无损检测,具有国际互认资质,不仅承担了国内外无损检测项目,还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和宝冶建设检测中心一道被国家所认可。上述项目都成了宝冶建设的科技品牌。   技术的创新使宝冶的科技进步取得了可喜成绩。2005年宝冶建设共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参与开发的《宝钢2号RH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组合压型板》专利项目获得上海市优秀专利实用新型奖。《高炉炉体快速安装工艺研究》、《大型高炉框架制作与炉壳焊接技术研究》、《特大型高炉冷却壁在线快速更换施工技术》等6项成果获得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中,宝冶建设获奖项目12项,其中4项获一等级,其余分获二等奖、三等奖。目前宝冶建设已累计完成各类技术进步项目4000多项,节约工程建设投资3亿多元。获得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多项,通过部级科技成果60多个。   尽管宝冶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建筑企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是必然趋势。看到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型扩张、劳动力密集,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下,这种局面改变是必然趋势。看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无形生产控制有形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强企业控制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也是必然趋势。宝冶建设要继续发展,技术创新必须要走在前面,必须要重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按照中冶集团和宝冶建设下一个五年发展目标,做好我们的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科技生产力在企业的创新、提升、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