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另辟蹊径,打造绿色钢铁新形象
——中冶北方烧结烟气循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4-11-19
“雾霾”、“PM2.5” 在2013年高调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们频繁见诸各大媒体报端,成为年度热议的话题之一。网友的调侃、专家的论证都在倾诉一个既定的事实: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弄脏了我们的大气”,在这个质问的背后,钢铁企业因其高能耗、重污染而成为众矢之的,这对于已经身处寒冬的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市场的冲击和环保的压力,“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在铁前领域,烧结厂成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战略重点,不仅因为其烟气排放量占钢铁企业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更因为其排放源集中,因此对局部地区大气质量的影响较大。烧结烟气具有的排放量大、温度较高、携带粉尘多、含腐蚀性气体、含二噁英类物质等特点使它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气杀手”。此外,外排的烧结烟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量,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烧结烟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行业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如此,烧结工艺以其优良的资源适应性为钢铁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它作为钢铁生产原料处理的重要环节还将长期存在。
中冶北方作为钢铁行业铁前领域重要的设计和研发力量,一直致力于烧结球团节能减排工艺的改革与创新,承担着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责任,肩负着从源头遏制钢铁企业污染的重要使命。而要解决钢铁行业的环保问题,烧结厂烟气治理首当其冲,必须进行烧结工艺本身的变革调整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360m2 烧结机扩产改造项目应用烟气循环技术。与宁钢项目不同的是,沙钢3号属于老厂改造,业主要求既要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又要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并没有难倒中冶北方的烧结专家们,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改造方案,采用了烧结机台车扩帮技术,将烧结机有效烧结面积增大10%,在外排烟气量略有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增设烟气循环系统,使烧结烟气总量增加了大约18%,保证了烧结机增产对风量的需求。在业主、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改造方案得以实施,2013年12月初,烟气循环系统投入运行,让仅停机二十多天的沙钢3号机实现了年增产70万吨的目标。该项目的建成开创了境内首例在升级改造工程中应用烟气循环技术的先河,为已建烧结厂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
知行合一 厚积薄发
上个世纪,一些环保要求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在烧结厂采用了脱硫(SOX)、脱硝(NOX)、脱二噁英等烟气净化装置。不同于燃煤电厂,烧结烟气净化装置不仅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而且效率低、副产品复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德国、荷兰等一些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一些烧结厂应用了一种烟气循环烧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没有全部外排,将其中一部分热烟气再次引入烧结过程循环使用,采用该工艺可实现节能和减排效益的双丰收。1981年11月,烟气循环烧结工艺装置在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小仓钢铁厂的烧结机上投入使用,实践证明,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都不会因为烟气的循环利用而受影响。典型的烟气循环烧结技术还有EOS、LEEP、Eposint等。上述烟气循环烧结技术均由国外工程公司完成,工艺方法各有千秋,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烧结生产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更避免了部分余热能源的浪费。 中冶北方把握时代的脉搏,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下决心推动烟气循环技术在境内烧结厂的工业化应用。2006年开始,由烧结室牵头组建了一支攻坚技术团队,在几十年设计、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分析国内生产现状,不断创新思路,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储备,逐渐磨合出了适合国情的具有特色的烧结机头尾烟气循环工艺技术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的空白。但是,当中冶北方自信满满地向国内烧结生产企业推介该项技术时,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寥寥无几,在中冶北方的首个成功案例实施前,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面对市场的冷淡反映,中冶北方技术团队并没有丝毫气馁,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有机会将技术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当中,其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会让烧结生产企业纷至沓来的,而这个机会就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硕果初成 持续改进
2010年底,宝钢集团宁波钢铁公司决定做出创新尝试,在宁钢新技术烧结工程中首次采用烟气循环烧结工艺,该工程被确定为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中的“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低碳排放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的开展,给了中冶北方烧结设计团队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方案论证过程中,中冶北方凭借超强的专业实力和合理的技术方案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争取到了第一套烧结烟气循环系统的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任务。为此,中冶北方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为做好这个项目组建了一支最优秀的设计队伍。同时,多次派遣专业人员随业主一起出境考察、交流,以确保项目的万无一失。
宁波钢铁公司新技术烧结机烟气循环系统
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
沙钢3号
顺势而为 前景广阔
从国内外诸多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烧结烟气循环技术不仅迎合了日趋严格的国家环保标准,减少了烧结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可以为困境中的钢铁企业节省建设投入和设备运行成本,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中冶北方人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在持续不断的技术优化过程中,赋予了烧结烟气循环技术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对于新建烧结机,应用该技术可以将一部分风箱的烟气循环使用,减少外排烟气量。这种模式优点是:循环烟气不经过主电除尘器,可降低整个外排烟气处理系统的设备规格;能按需调整烟气温度,保证外排烟气温度处于适宜的区间,使烟气净化装置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针对已经投运的烧结机,应用该技术可同时解决降低成本和减少排放的问题。在建成的烧结机上应用烧结烟气循环技术进行改造,可以结合各厂自身的实际条件和需求,站在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合理的工艺方案。 对于未建烟气净化装置的烧结机,可从主抽风机后取一部分烟气循环使用,同样可以减少外排烟气量,降低后续烟气净化装置的规格。这种工艺方法对原有生产系统影响小,改造简便易行,循环风机只起增压作用,循环系统的工艺布置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对于烟气净化装置已经投入使用的烧结机,可以在不增加外排烟气总量,不改变原有的烟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对烧结机进行增产改造,以沙钢3号烧结机为例,通过将烧结机加宽、加长来增加有效烧结面积,通过增加循环风机来增加烧结风量,解决原有风机能力不足的问题,达到增产的目的。这样做可以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充分挖潜,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对增产的需求,既解决了场地等一系列问题,又降低了资金的投入。 烧结烟气循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体现了中冶北方人对技术创新的孜孜追求,彰显了中冶北方人创新意识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钢铁行业会在这场创新的浪潮中涅槃重生!(中冶北方 李 迪 郑绥旭)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