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九冶 罗志贵
路为琴弦奏谐音,一曲终了满城倾。
2012年2月11日,重庆大渡口区隆重举行2011年重点工程暨201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在12个竣工项目中,备受关注的重庆重点工程——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重庆大渡口区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宣告提前半年竣工,这条承载着重庆人民多年期盼的大道,一扫旧貌,以落落大方的气质,尽显绰约风姿。
这是一条民生之路。
打开心结,全面提速,最老主干道重现昔日繁华。
一街一巷总关情。始建于上世纪中叶的袁茄路,虽历经多次拓宽整改,但一直以来都是重庆大渡口区市民解不开的心结。
过去的袁茄路,有个说法叫“七十一条路”,是指它有七十一条支干,但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这条狭窄而不堪重负的城市主干道逐渐被市民调侃为“其实一条路”。
调侃的背后,是群众的呼声,是坚定有力的行动。2010年7月1日,有着“西部铁军”美誉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怀揣拳拳之心,拉开了重庆重点民生工程——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建设的大幕。
作为大渡口区路网规划“五纵五横”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最晚、难度最大的重点交通路网,袁茄路改造工程北至袁家岗,南至茄子溪,全长3740米,设计标准路幅宽35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袁茄路改造完成后,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从30公里提升至50公里,大渡口区北上通道全面提速。
除此之外,袁茄路拓宽改造后,对于改善大渡口区人居环境,带动道路沿线的旧城改造和大渡口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九宫庙重庆37中对面经营一家百货店的邓女士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无论是人行道还是机动车道,都是坑坑洼洼,灰尘漫天,狭窄‘打拥堂’,我们商家饱受其苦,现在可方便多了。”如今,在“西部铁军”一笔一画精心雕琢下,袁茄路就像一副长长的美丽画卷,焕发出盎然生机:道路两旁破旧房屋修整一新,尽显青砖白缝的民国风情;各类线缆全部入地,天空更美更广阔;隔离带新植的苗木茁壮成长,吐露新芽;曾是大渡口最热闹的东风村片区将建成一个面积超过200亩的商业步行街,一个大型商业区呼之欲出。
城市形象大为改观,居住环境大幅提升,市民的心结也彻底打开。现在,家住云临天城小区的肖大爷每日最爱的一件事,就是在袁茄路1号地下通道施工外围驻足观看,他向施工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几十年了,做梦都没想到袁茄路会修得这么快,这么美丽!”从开工到竣工,原计划两年工期的袁茄路拓宽改造工程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全部完工,一条崭新而宽阔的景观大道呈现在人们面前。市民对于道路的赞扬,其实质是对建设者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肯定。
如果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心一笑的“西部铁军”定能告诉你很多,但是,作为中国十九冶承建的第一个省会中心城市项目,袁茄路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这是一条艰辛之路。
披荆斩棘,统筹兼顾,最难啃骨头千方百计啃下。
一举一动惟谨慎。开工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西部铁军”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由于袁茄路沿线“危旧改”、“城市道路改造”涉及300多户居民、4万多平方米的拆迁,巨大的工作量造成施工进展迟缓。
工作面打不开,矛盾容易激化,施工高潮难以掀起,怎么办?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十九冶袁茄路项目部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采取“主动作为”和“围而不动”双管齐下的策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扭转困局。一方面,积极配合业主及有关单位办理征地拆迁手续,主动疏通地方关系,尤其是和交巡警部门建立联系,并取得街道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根据业主交地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重大施工方案,在已拆迁施工地段采用钢护栏的围蔽形式,为全路段封闭作业做好准备。
2011年年初,拆迁工作顺利结束。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足,从5月中旬开始,项目部一鼓作气,迎来了一场持续210天的鏖战。
管网改造,是这场战役制胜的关键。
袁茄路拓宽改造工程共分为七个区段,涉及雨污水、电力、电信、联信、给水等单位28个,高空和地下各类管线不计其数。施工中,为了避免挖断密如蛛网的线路,只能每20米人工横向开挖探管找线路走向,让人头疼的是,许多管网并不在图纸上,有的管线埋得很深,有的旧管线还在使用,新的也在铺设,纵横交错,纷繁复杂。
在小心翼翼“呵护”居民水、电、气等管线的同时,还要兼顾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确保其出行不“受伤”。项目部通过与交巡警部门联合设计交通组织转换方案和设置交通指令标志、警示灯,以及聘请50多名交通引领人员疏导交通等标本兼治的措施,有效缓解了施工带来的行人和车辆通行不便的难题,确保了道路畅通。
历经210个昼夜奋战的日子,在“西部铁军”将士的共同努力下,袁茄路各工序全面开花,捷报频传。在此基础上,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的三大节点均顺利实现:6月28日,袁茄路双山路口至育才小学段顺利通车;9月28日,育才小学段至锦霞街段顺利通车;12月30日,锦霞街路口至迎宾路口及锦霞街路口至老龙文钢材市场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毕,标志着袁茄路提前半年全线贯通,“西部铁军”以实际行动为迎接建党90周年和建国62周年献上了厚礼。
这是一条文明之路。
严格规范,标识醒目,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一言一行出形象。为民生工程付出百倍努力任劳任怨固然值得褒奖,不过真正的赞扬,或许更多的是建立在施工过程中求精意识和服务理念的转变。
“西部铁军”是一支文明之师,中国十九冶集团袁茄路项目部恪守“西部铁军”军规,牢固树立“文化铸品牌,精品拓市场”的文明施工管理理念,做到严格规范,服务至上。在现场场容、场貌布置方面,一是在安全文明施工上加大投入,共设置了约14000米的彩钢板施工围挡,采取封闭施工,切实做到不扰民,无污染;二是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区,制定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挂牌施工,标识醒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采取洒水车降尘、修建集水坑冲洗车辆、聘请卫生清洁员等有效措施保持现场环境整洁;五是减少噪音施工,优化施工工序。
文明施工关系到一支队伍和一个品牌的形象。然而,在繁华的闹市区域“大动干戈”,影响在所难免。对此,怎样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将施工干扰降至最低是项目部面临的重大考验。用项目经理段九成的话来说,被“撅”(重庆方言,挨骂的意思)只是暂时的,付出总会有回报。2011年5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这句话的最好注脚。那天早上,经验丰富的施工员李福俊在沟槽内开挖土石方,附近楼上有人在睡觉,认为施工吵到了他,于是便往下扔瓶子,后来还跑下楼追打施工员。年长的李福俊并没有过多计较,反而是路边的群众纷纷为他打抱不平。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重钢退休职工家属区,因为改造的需要,路边原有的上行梯步必须拆除后重建,但是,几十名老同志担心施工方出尔反尔,于是集体阻挠施工,在做了大量的解释和沟通工作后,才同意施工。“西部铁军”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很快便为老同志们新建了更宽更漂亮的梯步,并且安装了原本没有的安全栏杆,还修建了一个活动平台,方便老年人乘凉休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老同志们放心了,事后专门派来代表致谢。
以人为本,文明施工,是得到群众支持的前提,追求卓越,规范管理,是铸就精品工程的保证。
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投桃报李,和谐相处,最美好祝愿都写进袁茄路。
一颦一笑是朋友。从不了解、不情愿、不信任,到互相帮助、属地共建,在袁茄路拓宽改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感人画面,还饱含了许许多多的真情实意。
画面一:上百名“西部铁军”将士冒高温、战酷暑,加班加点奋战在工地上,好一派繁忙景象。此时,大渡口区领导带着饮料前来慰问,许多人记得,即便是在深夜,领导们也会不辞辛苦前来看望,有一晚光牛肉面就送来了40几碗。投桃报李,在酷暑难挡的夏天,中国十九冶袁茄路项目部也多次向交警平台赠送清凉饮料。
画面二:2012年春节来临之际,许多群众自发向大渡口区领导建议,多给十九冶项目部送几头年猪。与此同时,项目部积极组织员工参加附近四个街道办开展的党员活动,召开座谈会,增进友谊。
画面三:在重庆37中、育才小学路段施工中,两所学校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水、电等便利,在拆迁上也积极配合。作为回报,项目部为育才小学修建了一条混凝土进出口通道和一面精致的浮雕挡墙,为重庆37中新建了一堵美观的围墙,并且在2011年高考时,在校门外贴心地为考生家长提供了20面遮阳伞。
千言万语,尽在此路。这条大道,既是情感的纽带,更是友谊的象征。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如今的袁茄路宽阔平坦,车来人往,见证着“西部铁军”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风霜雨雪浑不觉,励志攻坚,求新求精铺筑畅通重庆;酸甜苦辣皆是味,豪气凌云,更高更远方显铁军本色。”路为琴弦,大道车鸣,正是为他们谱写的壮美赞歌!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