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冶集团工安分公司于2011年12月承接了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钢结构工程及金属屋面的施工,项目部精心组织,群策群力,科学施工,克服重重困难,目前,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城市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

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沙溪河畔,南临三明市新体育中心。总用地面积为70865.97m2,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8159.09m2。建筑由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和城市规划馆组成。

国际会议中心主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地上2层,局部4层,地下1层,屋面结构为空间三层钢网架结构,由27根幕墙钢骨混凝土柱支撑。博物馆主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地上3层,地下1层,屋面结构为空间三层钢网架结构,由15根幕墙钢骨混凝土柱支撑。城市规划展览馆主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总建筑面积13122m2,建筑层数为地上2层,局部4层,屋面结构为空间三层钢网架结构,由27根幕墙钢骨混凝土柱支撑。博物馆与城市规划馆屋盖结构连接为一体,呈“脚掌”形。

“交叉作业”连轴转  “游击战斗”保工期

本工程工期短,工期分段多专业交叉作业。工程开工初期,基础部分的劲性柱施工临近春节,为赶进度,项目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吃住在现场,采取人停机不停的24小时连续工作,终于按业主、总包要求在春节前完成了劲性柱施工。春节过后,土建施工进入高峰期,项目部管理人员顾不上春节假期,一方面组织结构构件加工,一方面组织施工人员进场进行钢骨柱的安装,并根据土建施工进度,穿插作业,土建交出一块就抢装一块,不给土建施工拖后腿,得到了业主、监理和总包单位的一致好评,也相对的加快了土建的施工进度,为后续的屋面结构安装赢得了时间。

屋面钢结构钢网架施工时间仅2个月,工期压力巨大。项目部认真组织,在屋面钢网架施工中与幕墙单位、设备安装单位、装修单位交叉作业,以确保工期。多专业交叉作业给现场施工调度带来额外的管理难度,并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项目部通过加大现场管理及安全投入,加强各专业间的沟通,来减小交叉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精心准备、组织,采取加大人力、物资的投入,多班作业,延长有效作业时间,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班组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工程的按期完成。

进入4、5月份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确保雨季不影响工期,项目部采取了灵活的管理方式,加强了高空防风、防水措施,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息时间,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雨来停雨停干,施工人员戏称为“游击战争”。

“地面小拼”严控制  “高空散装”求完美

三明城市文化广场工程为三层空间网架结构,且结构造型独特,屋面呈多弧线脚掌形,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并实现空间结构体系,最终实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是关键所在。三层网架,相对于一层、二层网架,施工非常有难度,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网架挠度控制很严格,对测量放线要求更高,特别是博物馆与展览馆连廊处,跨度达到了30多米,由于下方是施工通道,不能搭设脚手架。为此,项目部多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讨论施工方案,几易其稿,最终决定两端分别施工,中间通道部分地面组拼小拼单元,高空散装的方法。由此,对两端的网架组装、定位精度、结构挠度要求非常严格。

在实际施工中,项目部加强网架组装过程中的坐标体系、沉降控制、组装、吊装过程的结构变形等方面的控制,终于完美的完成了钢结构网架的施工,通道位置网架合龙一次到位,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安全第一”促施工  安全管理得殊荣

本工程钢结构网架高空作业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屋面钢网架除起始断搭设支撑脚手架外,其他所有部分均为地面小拼,高空散拼法施工,网架高空组装施工过程中无法搭设安全网。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把工程施工管理的重心放在安全管理上,项目部领导带头,要求每一个去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安全员,对违章施工及安全隐患,及时发现,立即整改。除此,对现场安全设施的管理,项目部不惜成本,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施工现场不留死角。经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被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誉为三明城市文化广场工地安全管理标杆单位。

    

三明城市文化广场从空中俯瞰,似一双健步如飞的大脚,寓意着三明城市文化经济发展正迈开坚实的脚步。为了三明的腾飞,上海宝冶集团工安分公司积极参与了三明的城市建设,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上海宝冶集团“诚信经营、追求卓越,打造精品工程”的企业精神,展现给三明市人民。 (上海宝冶集团 陈  健 胡 毅)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