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本顺

 

2014年11月16日,中国上海。

中冶集团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管工决赛落下帷幕,中国十九冶集团三名选手经过奋力拼搏,分别获得第九、十二、十七名,并最终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继2014年10月26日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全国5进2选拔赛中包揽前两名,2014年11月6日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中再次包揽前两名后。

一月内第三次获得优异技能大赛成绩,充分展示出十九冶技能人才建设的成就及实力:西部铁军正在走向世界。

确立方向 谋划战略

抚今追昔,十九冶在世纪之交也曾身陷桎梏,徘徊低谷。

2003年,十九冶新一届领导班子临危受命,高瞻远瞩,确定了以打造一支量质兼胜的技能人才队伍为突破点,进而以技能实力带领企业脱围的发展战略:首先,以各类竞赛为平台,巧用竞赛的功能作用,培养选拔一批技能标杆人才;其次,将培养的各类人才“播撒”到各班组等生产一线,从而形成“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以先强带后弱”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再次,通过更多技能平台打造、更高层次职业技能竞赛锻炼,全面、纵深推动企业迅速踏上“技能强企”之旅。  

选树标杆 以赛代培   

2006年伊始,十九冶便开始着手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中国十九冶破除一切障碍,立规章,务培养,强外引,力财俱施,智术并举,既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又丰富人才培养载体,既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培,又不断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拓宽渠道。特别是在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时,十九冶详细研究职业技能竞赛的功能特点,既在企业内部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也参加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主办的竞赛,十九冶在以赛促学、以赛带培、以赛助产的过程中,不仅逐步形成了具有“西部铁军”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还为企业迅速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008年,十九冶参加国家二类竞赛项目——中冶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公司选手获得了个人第一、二、四、八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0年,十九冶参加全国冶金建设系统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冷作工团体第一名、焊工团体第二名的佳绩;

 2011年,十九冶负责集训的选手代表“中冶集团”参加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包揽了焊工比赛的团体第一名和个人前三名;冷作钣金工团体第三名;

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由十九冶员工周树春担任教练的焊接选手在焊接项目上为中国夺得一枚银牌,创造了中国首次参赛的最好成绩;

2012年,在中冶集团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十九冶荣获工程测量工团体第二名、工程安装钳工团体第四名;

 2013年6月,十九冶4名选手代表中国挥师德国莱比锡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在焊接和建筑金属加工两个项目中为中国赢得两个优胜奖;

现如今,十九冶将再次代表中国队参加2015年7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比赛。

通过参加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十九冶共有2100余人次的技能技术工人通过参加技能竞赛,综合技能素质得到提高,150余人在经历职业技能竞赛的磨砺后成长为企业技能方面的领军人物。

以点带面   广建班组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为有效发挥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经详细研究,十九冶将技术高超、综合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选培为一线班组的班组长,然后再利用一系列措施激励其因材施教,为其他普通工人传道解惑授业,再辅之以浓烈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班组长会教能教、工人肯学爱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创新了企业技能的“传、帮、带”方式。

目前,十九冶共有班组300余个,班组职工人数达3200余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6%。全国技术能手蒋石全带领的班组近年来组织拜师学艺结对11对,开展各种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13项,参加各类比赛38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成为名符其实的学习技能型班组,被国务院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称号;冷作工首席技师杜勇担任班组长的轻钢班获四川省“优秀班组”、中冶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车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吴仁强班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红旗班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精益求精   广搭平台

为深挖技能人才潜力,进而充分发挥技能效益,全面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十九冶又以量质齐优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基础,纵深打造“人才阵地”,丰富人才培养载体。

为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十九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国家、四川省 “周树春电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四川省、攀枝花市“刘建川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攀枝花市兰传喜工程测量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有关冷作工与钳工的大师工作室亦正在筹建申报过程中。

为使技能技艺真正转变成企业的“真实力”,十九冶组建了以技能人才为主要力量的“施工突击队”,实施技能人才集约化管理、集群化作业。

如在成都“双快”工程东二环改造工程进入钢箱梁制作的攻坚克难阶段,20余名“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奋战70余昼夜,优质完成8000余吨高标准的构件制作,保证了工程提前建成,受到成都市领导和成都交投集团的高度赞扬;之后他们又远赴孟加拉,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孟加拉国最大的AKG集团145万吨电炉炼钢项目的制氧项目的焊接工作,填补了公司在铝管、碳钢管、不锈钢管焊接国际资质证书空白;在越南台塑钢铁项目中,十九冶以庞大的技能队伍及高超的技能技艺赢得了台塑集团的青睐,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突击队“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与技术难题,很好地满足了台塑在高炉构件制作过程中近乎苛刻的施工要求……

成绩斐然  奋斗不止

十年往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陆续有效实施,十九冶一大批“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高技能人才成长起来。截止目前,十九冶共有生产一线技能工人达到1700余人,其中高级技师180余人、技师420余人、高级工820余人,高技能人才达到技术工人的83.7%。公司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及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18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4人,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10人,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9人,中冶集团首席技师、中冶集团技术能手39人。

正是由于实施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企业在创新能力、员工战斗力及核心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大地提高,整体经营能力及整体实力都有着显著提升。近年来,十九冶先后获得“中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50余项;多次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荣获四川建筑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10强、四川建筑企业最佳效益10强等称号,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型企业。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