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冶集团副总工程师、质量总监   胡英明

质量是多因一果的体现,也是为何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因。通过几年实际工作的感受、相关规范标准的学习、结合宝冶的有关管理规定及目前项目管理的现状,感觉我们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可以将过程质量控制作为今后必须下气力、实实在在要抓的工作。

质量控制按其产品形成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的控制:一是源头控制,包括材料合格、工艺可靠、素质保证、环境满足、设备完好等;二是过程控制,包括方案标准实施控制,工艺操作控制,抽样检验控制,工序质量自检控制,工序交接控制,隐蔽工程控制,关键/特殊过程控制等;三是检查验收控制,包括项目部内部的定期检查,企业两级公司管理部门的检查,业主/政府检查和政府、建设、监理、施工联合进行的验收。

检查验收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对施工企业而言,意义更大、真正对质量起着有效和关键作用的是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下面就过程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做好过程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及早发现问题、快速处理问题,减少质量返工处理,实现工程质量一次合格,对节约资源(施工时间、材料、人工、机械)、降低成本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方案标准实施控制主要解决按方案实施的问题。无数事故表明,由于未能按方案实施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质量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稳定。方案实施控制主要解决施工程序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没有特殊原因,不能任意改变已经批准的施工方案,不能任意改变已经设定和设计好的施工程序和要求,如果要改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并重新审批。

2、工艺操作控制主要解决在工序的进行中,是否按相关施工规范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这是过程控制的要点。我们的质量通病往往是在不当的或不规范的施工操作中发生又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而产生的,如混凝土工程墙面的麻面,墙柱的烂根,钢筋保护层不足,轴线和断面尺寸偏差等。

3、抽样检验控制。大家知道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 进行检验,据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检验方法。我们使用的多数建筑材料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多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如钢筋的焊接检验,施工中金属类的焊接检验等。但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少数项目不按国家法规执行,为了所谓的降低成本,或减少抽样检验数量,或指定抽样等,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4、工序质量自检控制。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应实时地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工序质量的自检,工作内容应该包括实体质量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涉及工序交接的,应组织工序施工人员在自检合格后进行,自检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而我们以包代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工序过程不加以控制,有的甚至放任,到了要进行交接了,问题一大堆,再进行整改,既造成工期损失又产生材料的浪费。

5、工序交接控制。按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包括同一专业不同工种的工序交接和不同专业间的工序交接。这是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工序交接的,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在组织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及时与关联工序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检检。工作内容应该包括实体质量合格的确认、上道工序资料的完整性、环境验收、成品保护验收、督促上工序施工单位正确填写《工序交接检查表》、交签下道工序,完成工序交接。

6、隐蔽工程控制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按国家规范规定,对于隐蔽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专业施工人员于隐蔽前对被隐蔽施工内容进行自检,形成自检记录,如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地脚螺栓、埋设件、预埋管、预留孔洞等有无遗漏或错误。经自检确认无误后,按照竣工资料归档要求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经专检员确认后)报有关专业监理检查。工程隐蔽施工前必须得到监理人员的认可。但我们往往由于工作的疏忽,或根本就缺失管理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既影响工期还增加了返工成本。

7、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顾名思义,就是施工生产中,对工程质量、性能、寿命有主要影响的、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如:工程测量、避雷针(网)及接地安装、屋面防水及厨房卫生间防水、基坑开挖、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灌注桩及PHC管桩施工、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对识别出的关键/特殊过程,项目部应组织相关管理岗位人员对特殊过程从业人员资格、施工设备能力与状态、材料检验复检情况、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及可能产生的对环境影响而采取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预先确认,填写《特殊过程能力确认单》,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作业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还应跟踪检查及时记录作业情况;如果作业过程中发生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较大变化时应对特殊过程的作业能力重新进行确认。

综上所述,工序或过程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真正得到落实,不仅可以弥补事前或源头控制不足,更为后续的检查验收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过程质量控制做好了,就能使我们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