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攀钢设计院总承包建设的攀枝花钢城集团瑞钢整体搬迁工程继1号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后,实现了又一重大节点——2号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连铸坯,标志着该工程顺利建成投产。从开工到顺利建成投产,历时12个月,与常规工期相比提前了4个月时间。工程建设效率高,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节点,无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有关领导和甲方竖起了大拇指:“真是创造了奇迹!”

 “夸父”逐日 巧绘蓝图

    钢城集团瑞钢整体搬迁工程是攀枝花市重点项目之一,也是钢城集团战略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建成后,将为攀枝花市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积极贡献。由攀钢设计院总承包该工程,工程投资5.8亿元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条渣钢铁电炉炼钢生产线,共有10个大项40多个小项,工程内容多,工作量大,涉及16个专业。由于建设需要攀枝花钢城集团要求12个月该工程建成投产。

在工程量和时间的赛跑中,攀钢设计院人没有退缩。以院党委书记周劲松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以各专业技术骨干为主的设计小组迅速组建成立,并第一时间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在动员会上,周劲松说:“瑞钢搬迁项目是设计院的目标工程、机遇工程,关系到院今年利润目标的实现”。教育员工树立“六种发展理念”,要求全体职工增强工作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为该工程尽早建成投产作出应有的贡献。于是,冶炼、土建、总图、给排水、自动化、瑞钢项目部……全院16个专业,10个设计科室以及管理科室全都像高速运转的机器,发出了强烈的轰鸣声。

为了获得该项目的总承包权,抢占市场份额,该项目总设计师和主要设计人罗以超,在数个月的时间里,积极组织、协调,带领王福海、唐朝虎、王志强等瑞钢项目设计组成员加班加点修改方案,进行了艰苦的总包技术附件及商务谈判工作,获得了该项目的总承包合同。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积极配合业主方对建设内容及方案反复优化调整,仅工艺方案调整就达几十次,及时出图、设备订货,确保该工程有序推进。

“万丈高楼从地起”。对于工程建设,土建项目施工历来都是排在第一位。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开挖边坡不稳定,吊车吨位大,厂房跨度大、高度高……很多不利因素导致土建设计难度很大。为使设计方案既安全又经济,还要兼顾施工工序,瑞钢项目土建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唐茂才带领惠学斌等土建设计组实地勘察、借鉴经验,采取先施工后填土的设计方案,减少了挖方量,从而降低了地基处理费。该工程占地面积47.7万m2(约717 亩),建构筑物占地面积15万m2,总图专业主要设计人陈俊武和刘康克服场平工作量大、工期紧等困难,白天夜晚连轴转,共完成35套160多张设计图纸。

为尽快拿出设计图纸,各专业设计人员加班加点熟悉和消化技术资料、落实工艺技术要求、实地收集资料和数据。同时在白天参加协调会和施工现场指导,晚上整理资料和画图。经过240多个不眠之夜,广大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该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累计完成约360 套4000张设计图纸,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奋战暴雨 傲赛骄阳

 2012年12月20日,该工程建设正式开工。

这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断裂带,由膨胀土、强风化粒岩构成,这种土质雨天发胀、晴天收缩,很容易坍踏。在这样恶劣的地质条件下,还要面临电炉、连铸机、铸造起重机等大件设备的艰难运输和吊装,且正值雨季、现场道路弯曲狭窄、近7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该工程的管理机构——瑞钢项目部,在项目管理、组织、协调、服务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和主人翁精神。由于该工程建设地址位于偏远郊区,自正式开工以来,在项目经理杜朝龙和谭方敏的带领下,李亚麟、郭章义、丁运江、舒国明、刘运洪等10名项目管理人员发挥攀工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全力以赴,每天在现场与家之间的80多公里路程中来回巅跛。

不仅如此,在施工的300多个日日夜夜,攀枝花时而大雨瓢泼,时而艳阳高照,酷热难耐。他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在现场管理、服务达10多个小时。而且因为人手紧张,节假日和休息日依然奋战在工地。尤其在8月中旬,该工程进入施工高峰期后,周劲松和郭章义等项目组人员连续驻守工地50多天,打个盹、方便面、凉水澡成为这段期间的生活主题。如此一来体质的下降使得感冒也变成了他们随身的伙伴。

经过各参战单位12个月的艰苦努力,该工程1号生产线9月30日具备了联动试车条件,12月29日 2号生产热负荷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连铸坯,确保了该工程按期竣工。 (攀钢设计院 吴文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