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上海宝冶集团电装分公司化危为机、奋力开拓的一年。面对不利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宝冶电装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提升板块的营销能力,在形成专业板块核心竞争力上持续投入,在优化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上不断前行。2013年,公司紧跟中冶集团和上海宝冶的总体部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梳理体制、调整结构为主线,强化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守住安全、质量、进度、利润四条底线,做强主业增实力,板块优化提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全面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被评为上海宝冶集团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一、专业开拓新突破,产业转型见成效

在非常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下,宝冶电装分公司找准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从冶金到民建,从单一电气专业到水电风多专业,确定了机电、智能化、试验检测、运营维保四大专业、五大板块(即五个事业部)为公司的发展方向,摸索出了一条具有电装特色的自我发展之路。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运转,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四大专业的发展、五大板块的开拓都有了新的突破,非冶金机电和新能源占年度合同签约额的大半,转型初见成效。在管理架构上,事业部制已初现雏形,最早起步的智能化事业部已经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进入了优化稳定发展期,可以为其他趋于成熟的板块所借鉴。

二、注重产业营销,新兴板块成效显著。

作为公司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板块,宝冶电装分公司抓住国家大力推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机遇,抓住着国家新能源的补贴政策,继上半年成功中标宁波北仑20MW用户并网集中连片光伏发电工程之后,下半年又相继拿下太钢不锈钢工业园10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宝钢股份金太阳二期、浙江嘉兴1.8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年累计合同签约额达1.78亿元。目前宝冶电装分公司已经完全具备光伏电站的EPC能力。

三、坚守市场营销的龙头地位

市场营销三步走:培育新战略客户,扶植新涉足行业;谨慎承接项目,从源头防范风险;以现场优良的表现赢得市场。

作为新涉足的光伏和医药行业,后续发展潜力巨大,宝冶电装分公司通过加大人员、技术、市场的投入紧跟行业发展,牢牢把握行业动态,争取在行业内占领优势高地,分到行业成长期最大的蛋糕。项目风险从营销的源头把好关,投标时对工程的性质及造价进行分析,对业主方进行信用资质及经济实力等进行综合考核,评判参与该项工程的预期风险,决定是否参与投标。目前自行承揽项目无亏损、自行承揽项目垫支情况受控,并且形成了以干促揽,以揽带干,干揽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五大板块全面开花,全面受控

目前宝冶电装分公司在建项目共计50个,其中冶金21个,非冶金机电14个,智能化项目7个,综合性项目3个,光伏项目3个,运行维保2个。项目分布在14个省市。冶金类重点统管,加强了现场施工检查、服务、指导、支撑的力度,统一协调劳动力及特殊工种资源,确保了项目的安全、质量、技术、进度受控。非冶金机电板块,通过同维电子、郑州烟厂、宝之云、迪斯尼等项目的实施,提升了专业水平。新能源板块稳步发展,提升EPC能力。智能化板块有序推进,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核心和特色,在保定万博广场、珠海十字门、无锡惠山、绿地吴江等大型综合体项目上也在有序推进。运营维保板块工作量比去年有所突破,在技术含量上也有新的提高。而对于多专业多工序的综合性项目,通过青浦申雅、通用临时办公楼等几个项目的实施,已逐步摸索出一套管理经验。

五、优化人力结构,加强资质维护

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步伐,逐步形成满足各板块发展的专业人才梯队,并形成共性专业人才资源共享的格局。引进非机电技术人员,特别是管道暖通施工员和预算员等,缓解了项目专业人才紧缺的压力。在人才聘用方面,公司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为主导,以成本控制为目的,打破了原有按年聘请的用工形式,尝试按项目周期聘用人才,在控制人员规模的前提下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结构。

资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承揽工程项目的敲门砖,公司始终把资质维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除维护好公司以往资质外,为了提升建筑智能化板块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从相关业绩和技术能力着手,对技防资质升级所具备的的软硬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旦业绩满足升级条件,将启动资质的升级工作,拓展智能化技防工程的承揽范围。

六、拓宽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BIM技术在工程化预制方面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2012年底,上海宝冶提出了在冶金项目中应用BIM技术的要求,当时的国内并无一家设计、施工单位有过该领域的应用经验,国际上也仅有德马克等极少的行业领头企业正在进行此方面的尝试,技术处于保密和封锁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宝冶电装分公司安排技术骨干赴在建的福欣特殊钢项目深入调研并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形成冶金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创建的解决方案,积累了完整的炼钢、退酸及热轧三条冶金生产线工艺设备族库,并根据越南河静钢厂的需求,在暖通风管工厂化预制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冶金工艺管道工厂化预制加工技术。冶金板块是公司的传统产业板块,公司在提升原有的电气安装、调试能力的同时,在电气设计能力上也在持续投入,以期形成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营维保的一条龙能力,为业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成立的工业电气自控团队以及三电技术平台研发小组,正积极发挥电气设计在冶金EPC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储备冶金电气的设计能力。

七、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工作力度

近几年,随着技术创新在产业调整的平台上得到蓬勃发展,广大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技术人员着力在各专业技术领域挖掘新的题材,收集、捕捉专利技术。2013年宝冶电装分公司申报专利、著作权共10项,已受理9项。针对新兴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工法和作业指导书。全年新编企业技术规程新编2篇,修订1篇;完成工法编写2部,申报部级工法3部,申报国家级工法1部;发表技术总结9篇。宝冶校准实验室第七版体系文件换版工作有序推进,新版体系文件于2013年7月8日正式发布。通过体系文件的换版,使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进一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更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上海宝冶的量值溯源和工程检测,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13年,2项成果通过中冶集团的成果鉴定,整体技术水平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八、围绕公司发展大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中冶集团和上海宝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宝冶电装分公司严格按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规定环节的具体要求,逐一开展活动,活动“十步走”取得了预期的活动效果。提前舆论宣传,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铺垫;周密研究部署,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流程安排;精心组织动员,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抓好学习教育,对照总目标总要求持续开展学习活动;多渠道听取意见,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调查研究广开言路;严肃民主生活会,着力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突出性问题;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全覆盖,力求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取得实效;务虚会务实,头脑风暴激荡电装未来发展构想;制定整改措施,注重顶层设计,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建章立制,做好管理文件的废改立,公司转型发展有了新突破。

九、“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纪检工作监管企业运营

结合中央的“八项规定”的要求,按照上海宝冶开展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宝冶电装分公司开展了一次围绕八项规定的自查自纠。调整和完善了监督检查小组成员和制度,劳动纪律监督检查小组、治安保卫监督检查小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小组、标准着装监督检查小组,各小组实行月度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制度,并在公司内网和大例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机关进行了党员红旗文明岗、星级服务岗的评选活动,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2013年初,公司党委与8个基层党支部签订了《廉政责任书》,通过党支部完善的组织体系监管到分公司所有单位和部门。与协作队伍、使用协作队伍的项目部签订《工程建设项目廉政责任书》,明确规定九项不准,从法律合同上予以强制要求,起到了良好效果。

十、加大企业文化投入,提高企业软实力

通过提升宣传质量、占领多种宣传阵地、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创建电装特色品牌、展示企业精神风貌等工作重点的突破,宝冶电装分公司企业文化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在宣传阵地上,截至11月底,完成新闻报送量120篇。二是加大企业文化的投入,在公司大厅设立大屏幕,成立大屏幕工作小组,策划屏幕播出内容,滚动播出公司动态、公司文化、公司广告,营造企业氛围,提升企业精神。三是企业文化人员配备有所加强,配置了专业的照相机、摄像机,有专人从事相关工作。四是强化制度管理,美化办公环境。修整了大门、门卫室,重新拟定了保安工作制度,强化了车辆及人员出入大院的管理制度。对调试中心、安装中心的工作环境进行了修缮。四是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专项活动,塑造廉政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让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份,让企业管理成为员工自我的需要。 (上海宝冶集团 张 历)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