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去年钢铁全行业利润率仅0.48%。这已是国内钢企进入明显低谷期的第三年。

不过,值得惊喜的是,非钢产业则异军突起,开始成为拯救钢企的“救命稻草”,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马钢集团等走在前头的钢企业务结构中,非钢产业对集团整体利润贡献已超过半壁江山,成为一个新的行业特征。然而,不少企业遍地开花式的非钢投资,也让行业显露出投资同质化和扎堆的迹象。武钢集团2013年盈利15亿,其中,“非钢产业”利润达30.8亿元,也就是说,其非钢产业在集团利润占比远超一半,甚至已反哺主业,为其止亏“谋利”。这是武钢非钢产业发力的第三年。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期内要让非钢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对非钢产业的期望,各钢企还在加码。公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各大钢企同步的非钢年收入计划中,宝钢达到2000亿元、河北钢铁达到1400亿元,武钢1000亿元,沙钢要做到1000亿元。而这些目标若顺利完成,非钢产业在钢铁主业的盈利贡献中,大都达到40%以上。

这意味着,即便钢铁主业仍然在低谷徘徊,国内钢企借此转型的机会也并非没有。

事实上,早从2005年前后起,国内钢企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开始逐步涉足非钢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十大钢企涉足的非钢产业中,已囊括金融、物流、制造、房地产、建筑工程、实业等多个板块。在钢铁主业之外,非钢产业已经遍地开花。

但这些布局显示有些散乱。比如当前势头正猛的武钢的非钢产业,囊括家政、房地产、能源、资源、设计建设、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投资融资、食品等领域。而首钢的非钢产业还在建筑工程、高新技术、教育等布局,马钢则更是在物流园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在这种遍地开花的局面下,国内钢企的非钢产业规划特征并不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些企业的布局大都是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整合,从短期来看,其从无到有,其在钢铁主业不景气的时期,其过低的基数,让其的成长性表现不错,但若缺乏统一规划,若主业回暖,资源和资金都向主业倾斜,其长远的成长性会受到一定的考验,会降低投资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从这些钢企的布局来看,扎堆发展和同质化的迹象已经显现,这也可能让诸多钢企在非钢领域的投资欠缺整体规划,最终影响整体的盈利能力。 (据21世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