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各地得到具体执行,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加大,带来对建筑用钢需求的增加。这不仅能部分化解钢企产能过剩的痼疾,同时从长久来看,还能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提供有效的途径。

战略储备不可小觑

以日本为例,在建造公路时,工人会先在路基上铺陈一层厚实的优质钢板,然后灌注沥青路面。这不仅能大幅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不失为储备钢铁资源的有效手段,大量公路的建设,本就是一个大型钢铁仓库。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路面下面埋藏的钢板可以直接用于工程抢修、地震灾后建设,甚至军工生产。

除了用公路储备钢铁,在很多发达国家,“藏钢于建筑”的战略储备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有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钢结构建筑中95%的建筑用钢材得到有效回收,其中,10%经简单加工以后即可重复使用,另外85%则通过回炉等手段再次回收利用。

目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继续紧锣密鼓地推进,城镇人口刚性住房需求还将继续迎来新的增长点,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对此,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结构住宅作为建筑领域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代表,具有诸多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搭建快速、拆卸方便、绿色环保以及高回收率等。另外,由于钢结构建筑安全抗震,只需通过定期的抗腐保养,建筑寿命即可达到80年以上,因此,从未来国家战略储蓄发展角度来看,“藏钢于建筑”应该是很好的途径。

助力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钢结构住宅是未来钢铁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钢结构住宅施工具有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等特征,更利于实现“藏钢于建筑”,只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提前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完成基数积累,才能成功打造“钢铁仓库”。

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高于50%的钢结构建筑比例相比,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还不到10%。同时,国外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10~30%,以中国年产7亿吨钢计算,10%就是7000万吨。但是,我国现在每年建筑用钢量才不到3000万吨。所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和产业优化的进一步深入,上游钢企与下游钢结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提升铁矿石炼钢利用率,以及废弃钢材回收再利用水平,和钢结构建筑企业一起,才能真正让“钢结构建筑成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仓库”,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 (据新浪财经)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