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角,隔红河与越南老街市相望,属中越交界的边陲之地。2000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越南贸易部签订中越双方合作协议,从2001年起,中越双方每年轮流在河口与越南老街举办一次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为中外企业搭建贸易合作平台。

到2018年,中越双方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边贸会,随着双方交流密度的不断增加,边贸会规模呈现逐年扩大态势,原有交易场地已无法承载如此大规模的边贸活动,河口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应运而生,并被云南省红河州政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做好中越两国边贸服务、大搞建设的号角就此吹响!

中国一冶交通公司凭借在滇地区的丰富建设经验成功中标,交通公司更是将这样一个重点工程交到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手中,年轻人到底能不能吃苦?他们经验是否充足?他们真能把这样一个重点工程干好吗?所有人都在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难忘的初次见面

2018年1月10日,这群年轻人第一次踏上河口这片热土。从武汉到河口历经6小时高铁,6小时绿皮火车,1小时汽车,13个小时的长途车程给了这群年轻人一记杀威棒。河口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交界区,全年皆夏,高温多雨,从寒冬的武汉骤然走进河口,除了现场茂密潮湿的一片芭蕉林,这群年轻人还收到了一份大大的“见面礼”。

“我们到这里的第二天,好多人都拉肚子的起不了床,身体完全脱水。”项目负责人潘晓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但公司既然信任我们年轻人,让我们全盘负责,不行也得上。”那几天办公现场的画面格外诡异,办公桌的右边摆着电脑,左边是清一色一排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点滴瓶支架,有拿衣架倒挂在窗户上的,有撑衣杆绑在桌脚上的……潘晓龙回忆起那段日子自己都忍不住唏嘘,“那时候真是一根筋,轴得很,就想着怎么赶紧把前期筹备弄完。”

“左手抓健康,右手握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大家打点滴都是打的左手,这话是项目部的程睿说出来的,他也是病的最严重的一个。去河口医院检查说是肺炎,当天晚上就住进了医院,大家都说程睿是个实诚人,上午治疗一做完,下午就开始协调起了物资的筹备工作。两天后病情加重,程睿已经咳得失声,基本说不出话来,当晚就从河口县医院转到了昆明市医院,离开前还让潘晓龙把电脑带上,“还带啥电脑,你给我好好治病!”潘晓龙展现出平日里少有的严厉。

在昆明住院的这几天,程睿还在积极配合治疗,身体一有好转,又在医院自己创造条件办起了公,没多久病情出现了严重反复。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潘晓龙心急如焚,随即联系上了武汉市协和医院,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不是肺炎而是泛性支气管炎,医生说由于前期拖延时间较长,如今已经很严重了。“说起来都怪我,那里的医疗条件不比武汉,我早该把他带到大医院来的。”潘晓龙很是自责。在协和医院治疗了10来天后,病情才逐渐好转,如今一到季节更替气温骤变之际,干咳的毛病又会找上程睿。“你知道吗?那时候他刚过完自己的26岁生日,怎么就落下这毛病。”潘晓龙提起这件事时面带难色。

在这一个多月的前期筹备里,所有工作都没有落下,同时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小伙子们真是好样的,回家好好过年,把这段日子吃的苦都补回来。”当地政府的人亲自送他们到的河口火车站,当时距离春节还有2天。

逆境中的弯道超车

河口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翠绿欲滴的四连山下,山脚便是蜿蜒的红河。山路崎岖,水流湍急,水运与陆运都极不发达,导致河口县内物资匮乏而且价格偏高,为了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项目部必须在云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材料采购,大到机械设备,小到螺丝钉,项目部都要进行细致的价格比对。这样一来,物资采购的压力骤然增加,工作量也在成倍增长,材料跟进一旦不及时,现场将面临停工的严峻考验,工期滞后的风险谁都无法承担,怎么办?

逆境将人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不断寻找光明。物资采购任务重,那就全民皆兵,一方面加强项目物资部、经营部、财务部沟通,保证合同的签订、材料清单的核算、款项的合理支付,严格控制材料库存管理和施工中的损坏和浪费;另一方面项目部制定全新的物资管理办法,对工程设备、进场材料按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管理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实现真正的全员覆盖、全民皆兵,材料跟进问题就这样被及时解决。

同样影响着现场施工的还有严峻的技术问题。项目进入二次结构砖砌体施工阶段,项目部必须在40天时间内完成1万立方米的工程量,按照传统砌墙工艺,10天时间只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按照这个速度,这时间肯定要翻番,必须改进工艺。”潘晓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眼就将视线转到了BIM技术身上。BIM技术是现阶段项目建设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了利用BIM解决问题,潘晓龙在办公室和项目现场来回奔波。不到一周的时间,一项全新施工技术雏形就成型了——《BIM技术在河口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中的应用》。

新技术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能否实现计划中的弯道超车?数据永远是最好证明——减少整体建筑结构15%钢筋量、减低90%建筑用水与建筑粉尘、隔墙新工艺让总造价减少20%、成本降低80万元、这项新技术更是荣获了中冶集团应用BIM技术大赛施工专项组一等奖。新技术就这么容易创造吗?与技术数据对应的还有潘晓龙的另一组数据——体重降低4公斤、进医院约12次、背颈蜕皮约6次、劳保鞋穿破7双……所有坚韧不拔的发奋迟早会有所回报,这是潘晓龙一直坚信的一句话。

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这群人究竟有多年轻?潘晓龙29岁、程睿26岁、汪闰才26岁、程志26岁……加上还未列举的其他人,平均年龄27岁。常说年轻代表着青春与活力,代表着睿智与创新,他们追求自由与爱,这样一群满怀豪情的年轻人在滇南的边陲之地,究竟发生了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程睿,一个地道的武汉小伙。11月27日,于他而言是个很重要的日子,那是他和女朋友周雅静正式交往的纪念日,相识于校园时期的青葱爱情总是那样弥足珍贵,他俩就是这样。2018年11月27日是他们爱情长跑的第五个年头,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五年已经足够沉淀出婚姻的结晶,两人相约那天就去领证。

程睿说她是个率性的女孩,他在云南河口,她在湖北武汉,每到休息时间,周雅静都会主动给他发来视频通话,这是很多工地上年轻情侣的现状,那时候临近五周年纪念日,纪念日有些着急——你票买了吗?——还没有——那你赶紧买呀,你还记不记得都说了些什么!——那个,我……我——又这样!又这样!你每次支支吾吾肯定是又忙不回来了。这时候程睿只能一个又一个电话打过去,争执、解释、和好,这是近一年来两人最多的状态。五周年那天他还是没有回去,程睿打开微信对话框,上面显示着视频时长两个半小时,那天谁都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关于爱情,程睿说他亏欠了她很多,还说两个半小时没白聊,晚一年领证关系不大……

责任与爱情间的磕绊从来都不是停下脚步的原因,这是程睿最帅的一次视频。

年轻有为用在潘晓龙身上并不为过,29岁的项目负责人在交通公司是少有的,年轻带给了他无限的未来,同时也带来了家人更高的期盼。每次与家里人通电话,潘晓龙的爸妈都会像天下间所有的父母一样发来三连问——吃饭了吗?住的还好吗?工作还顺利吧?潘晓龙回复的,同样是天下儿女共同的话语——挺好的,您就别担心了,您也照顾好自己。

但这次有些不一样,潘晓龙很少发朋友圈,也很少和父母视频,尤其是盛夏时节。那次他发了一张工地夕照,造型是手托落日。不久便接到了家人的视频通话,他顺手挂了,手机一直在响,第三次来电,他按下了接听键,潘晓龙的摄像头是朝外的,潘妈让他把摄像头对着自己,潘晓龙不愿意。潘妈说那张照片里面的手都裂开了,快让他们看看潘晓龙到底怎样了,河口的盛夏很灼人,潘晓龙脖子上有一道黑白分明的分界线,脖颈正在蜕皮,整张脸黑黑的,看上去并不像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潘妈心疼极了,当即让潘晓龙回家。家庭条件优越的潘晓龙说他并不惧怕工地的艰苦,父母多次催他回家都被拒绝了,但父母的眼泪着实让自己迷茫,连空姐女朋友都因他常年在外施工而分手,这么努力的工作,意义到底是什么?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更何况父母为自己担心流泪了,那夜潘晓龙注定无眠,没人知道那晚躺在床上的潘晓龙想了些什么——关于父母、关于工作……第二天潘晓龙回了电话,他说请父母一定要支持他,梦想不是什么时候都让人有勇气去追寻的,趁他还年轻。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潘晓龙蜕变的一夜。

汪闰才负责项目上的安全工作,除了爱好研究专业技能,平时也喜欢写写文章,幽默生趣却又心思缜密用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的。汪闰才很勤奋,他有两台电脑,一台是项目部配的,一台是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两台电脑总是同时开着,左右开弓是常态,每天办公室的灯也都是最后一个熄灭。

施工现场最多时达1300余名作业人员,焊工、架子工、钢筋工 、木工等数十个工种交叉作业。危险性最高的钢结构吊装工程安装量10600t,且安装作业过程中多为攀登作业、悬空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夜间作业。为了保证项目安全生产,汪闰才提前策划、结合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严格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汪闰才的的钻研下,项目优化出一种可拆卸轻型的操作平台,不仅保证了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更加快了钢结构日安装量。

尽管每天的施工作业多么繁重,汪闰才每天都要要求各个班组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并会每天进行检查,严格保证了工程施工阶段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踏过满是泥泞的大道才能看到铺满鲜花的海洋,在汪闰才的成长路上,坎坷来的有些突然,但往后,幸福也必定猛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是一路怎样的风雨,伴侣的误会、家人的不解,该是怎样的一份信念才让他们坚持着一路走来,不论过往如何,但愿前路坦荡。

敢立军令状的真汉子

时间来到2018年10月9日,此时距离红河州政府确定的边贸会开幕时间只有不到2个月,河口县委召开常委会,潘晓龙作为项目负责人出席会议。

“我建议启动第二套方案,将边贸会举办会场迁到州府蒙自。”这是河口县委副书记在会上的原话,当时场馆建设二次结构施工才刚刚动工,装饰装修仍处于准备阶段,室外的园林绿化也在筹备之中,项目进度很是吃力,这才让政府有了如此提议。

“中国一冶到底能不能保证边贸会如期举行?”此话一出,全场人的眼睛直盯潘晓龙而来,现场一片寂静。

“我保证,12月4日中越边贸会绝对能够顺利举行,两个月时间足够了!”潘晓龙的话掷地有声,这种时候作为中国一冶的项目负责人,必须腰杆挺直。军令状就这样当着河口政府所有人的面立下了。

重压可以是倾覆弱者生命之舟的波涛,也可以是锤炼强者意志的熔炉。当天晚上,潘晓龙召集了项目部所有的人——陈光伟、程睿、王鹏、汪闰才、程志等等……第二天河口项目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即便是项目进入全面冲刺,如果要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哪怕是施行“白加黑、5+2”模式仍然过于冒险,面对如此大的工期难题,他在政府面前立下的军令状,是不是重压之下的信口开河?

其实,潘晓龙心里之所以如此笃定,还要从一次无意的帮扶举动说起。

10月的河口正值酷暑,当时是中午12点,烈日当空,潘晓龙正在现场检查场馆装修进度,施工队的一个班组长突然跑过来,“我这里有个越南工人刚被查出来尿毒症,家里边又实在是穷,你看能不能在项目上帮帮忙。”潘晓龙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当天便号召项目部员工和施工队成员进行自愿捐款,第二天便为那位越南工人送去了近万元的善款。“不管是越南工人还是中国工人,只要是在工地上好好做事的,能拉一把必须拉。”这是潘晓龙在看望越南工人时说的话。

就是这次在项目部一班人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捐款,意外间成了解决项目燃眉之急的一剂良药。施工现场急需大量工人,而河口当地民工数量有限,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越南工人因为跨国等诸多原因来中国务工意愿并不强,而这次捐款成为了打开越南劳务工人市场的金钥匙,捐款后不到半月的时间,越南工人数量从几十名迅速增长到了200余名,项目部还针对越南工人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

10月底,河口项目现场作业人员达到1500余人,其中越南工人占到近300人。施工现场一片火热,呈现出多工种、多项分部工程的数百名工人在不同作业面同时施工的场面。这两个月里项目部的所有人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正常休息时间被压缩到 5小时左右,项目几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往前推进。

11月底,随着外立面脚手架的拆除和场馆内部装饰装修工程的完工,河口国际会展中心露出真容,中外客商陆续开始进入中国馆、越南馆布展。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8年12月4日,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第十八届中越(河口)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现场,展览馆外的中国一冶刀旗迎风而展,鲜红的五星红旗与越南国旗并排伫立在广场中央,各色的中外商客穿梭于展览馆内外,行人如织一派繁忙,数月沉淀,一朝蝶变,醒来的东方雄狮正盘踞于中越交界之地。从1月15日正式开工到边贸会正式举行,仅10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原本18个月的工程量,更以干好工程拓市场的二次经营,承接了怒江新城绿色香料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这就是一帮大男孩们交上来的答卷。

从一片蕉林到会展中心落成,从工作伙伴到成为一家人,从外来建设者到成为当地的圆梦人,这些年轻人在创造奇迹的同时,更给所有建设者交上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蓝本。站在边贸会的现场,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小伙子,终于松了最后一口气,面对最初的疑问——他们真能把这样一个重点工程干好吗?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今一河之隔,两国相望,地于西南,国之边界。一月破土,抢晴天,战雨天,向黑夜要时间。十月奋战,展精神,创速度,势必问鼎至上。取鼎之意,亲诚惠容,广开国门,迎四方客,能与其中,感慨甚多,于己之任,愧不辱命,命未革,壮未举,仍需努力!待功成身退之时,留一方足迹,待他日归来,将一番景象,忆一段时光,今有此获,感慨良多,年华虽好,青春亦需无悔!——河口项目部全体成员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中国一冶集团 沈 潘/文 陈 明 杨爱国/图)